《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871635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与定位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 实践性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偏重于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宏观问题及其一般活 动规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及在整个教育系 统中的地位与价值、掌握学前教育的先进思想及基本理论、领会科学的教育观 念、认识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特征及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本课程以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等课程为理论基础, 系统阐明学前儿童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现代 化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为后续学习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 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等

2、课程打下理论和观念的基础第二部分课程的基本理念一、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学习心理特点,结合理论学习的规律开展教学。二、体现理论的应用价值。 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等方面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三、将培养职业信念贯穿于课程教学中。 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践性教 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等手段逐渐养成学生热爱幼教职业、恪守职 业道德的职业信念。四、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引导、督促学生开展自修、自研,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锻炼创新思维、问题求 解、决策制定、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为学生

3、的职后发展和终身学习打 下基础。第三部分课程的设计思路一、关于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意三个方面明确课程的总目标和各章节的具体目标。知 识目标着眼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所必需的 基本教育理论;能力目标主要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高阶思维的能力 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意目标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步树立科学的 学前教育观念,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信念。二、关于学习内容(一)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内容应有全面且 深入的介绍,除此之外的其他内容作为学生课外的拓展学习,做到突出重点、 扩大信息量。(二)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料,并不是教学的所有内容。教

4、师在处理 教材上应该以教材为主,但又不受教材的束缚,不照本宣科,大胆突破教材的 限制。(三)学习内容的来源应更为广泛,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四)教学内容应紧跟学科和行业发展的前沿,使学生所学与岗位需求紧 密接轨。三、关于实施建议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创新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开展研 究性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职 业价值观。四、关于评价教学评价的内容和形式偏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对理论实际运用的能力 的评价,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形成学习、评价的能力。第四部分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学前教育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及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

5、价值,掌握学前教育的先进思想及基本理论,认识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特征及学前教育 活动的基本特点和一般规律。二、能力目标形成运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 锻炼创新思维、问题求解、决策制定、 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三、情意目标树立现代化的儿童观、教师观及教育观,培养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工 作的情感及投身学前教育事业的职业品质。第五部分内容标准与实施建议课程内容包括“绪论”、“学前教育概述”、“确立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 “学前教育的课程”、“学前儿童的活动及组织”、“学前儿童班级保教工作管 理”、“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和小学”七个单元。内容结构表单

6、元内容一、绪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二、学前教育概述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学前教育法规及规章学前儿童观三、确立学前教育的基本观念学前教育观学前教师观四、学前教育的课程学前教育课程定义、模式及价值取向 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与组织 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五、学前儿童的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教学活动领域与主题活动区域活动K、学前儿童班级保教工作管理学前儿童班级保教工作管理内容及其意义 学前教育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保教人员协同工作促进儿童发展七、学前教育机构与 家庭、社区和小学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学前教育机构和社区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一、绪论(一)

7、具体目标1、掌握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发展。2、理解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了解课程的内容、学习规律及方法以及 学习评价的内容与方式。3、激发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信心。(二)教学建议1、整体把握课程概貌,重点突出。2、用画概念图等方式引导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经验。3、充分介绍课程教学的理念与操作,以获得学生对课程教学的理解与支持 (三)评价建议根据学生课堂学习专注程度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四)教材建议精炼而明确地说明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全面而粗线条地介绍学 前教育学的发展,对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应作较为详细地阐述,学习方法和 学习评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二、学前教育概述(一

8、)具体目标1、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掌握学前教育在人类物质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了解学前社会教育机 构的创始、学前教育理论的初创以及学前教育现代化的背景、发展与趋势。(2)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3)通过对学前教育产生与发展的了解,感受到前人对学前教育的摸索和 追求,激发学习的信念。2、我国学前教育法规及规章(1)初步了解我国教育法规体系,学前教育法规的组成,理解幼儿园管 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托儿 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内容,了解国家对学前教育机构的要求,以 及学前教育机构开展工作的法律依据。(2)发展自学能力以及归纳、分析、记忆等思维能力。(3

9、)形成依法教学、依法办学的意识。(二)教学建议1、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和查资料,先行了解教学内容,扩充知识,查找疑问, 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着重讨论学生的疑问,梳理和归纳知识。2、利用实训室、实习基地,使学生感性理解学前教育思想家的理论。3、用案例和比较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前教育法规的意义和内 容。(三)评价建议把学生课前准备工作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注重对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思 维活跃程度的评价(四)教材建议有较为详细的介绍,设计一些案例,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 间,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各种学前教育法规的全文和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内容,保证丰富的课程资源。三、确立学前教育

10、的基本观念(一)具体目标1、学前儿童观(1) 了解确立学前教育基本观念对于幼教事业的重要意义,掌握儿童观的界说、儿童权利的扩大与保护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2)形成联系其他基础理论课程内容学习的能力。(3)培养对儿童的科学观念,立志为儿童的发展贡献力量。2、学前教育观(1) 了解学前教育的价值和因材施教的方法,掌握科学学前教育观的内容。(2)形成联系专业实践学习的能力。(3)感受从事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培育职业认 同感,3、学前教师观(1) 了解学前教师的职业特点、权利和职责以及劳动的价值,了解幼儿教 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2)实践观察、体验、讨论、分析、归纳等学习方

11、法。(3)客观了解职业的特点,为今后的学习和将来从事工作打下心理基础, 激发做专业化的幼儿教师的信心和决心(二)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教育见习中对儿童、教师充分观察,积累关于学前 教育基本观念的实际经验,在此基础上来理解教学内容,批判现实,思考改革 之路。2、客观地反映学前教师的工作特点,注意引导学生形成面对未来职业生涯 中的困惑、困难的正确态度,鼓励学生成为一名专业化的学前教师。3、以优秀幼儿教师的案例感染人,以自身对本专业的热爱打动人,培养职 业情操,树立专业信念。4、开展采访学前教师、开展主题演讲比赛等课后活动,以多种形式使学 生逐步形成对职业的认同。(三)评价建议观念的养成并非

12、几次教学活动即可达到效果,而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 程,所以,对本内容的评价不应用刚性标准,要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 思考的过程和质量上。(四)教材建议1、有独立章节阐述此部分内容,以体现其基础性和重要性。2、选取中外学前教育的相关案例、优秀学前教师的事迹,以理服人,以情 感人,避免单纯的“大道理说教”。四、学前教育的课程(一)具体目标1、学前教育课程定义、模式及价值取向(1)掌握学前教育课程的定义,了解其发展,了解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常见 的模式,理解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2)习得把现实的知识与历史发展、背景结合起来思考的学习方法。(3)树立当代先进的课程观念。2、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内

13、容与组织(1)理解什么是学前教育课程目标,掌握如何表述课程目标;理解什么是 学前教育课程内容,掌握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范围及其选择的要求;了解学前 教育过程的组织中包含的途径、形式和方法策略的含义和类型。(2)初步具有教学设计的能力。(3)认识到幼儿园的活动应有科学依据,激发掌握这些知识的信心。3、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1) 了解并掌握学前教育课程计划和实施的关系,明确学前教育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2)初步具有课程评价能力,锻炼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训练的能力。(3)培养深入探究的兴趣和良好思维习惯。(二)教学建议1、充分运用案例、项目学习、虚拟情境、实践等方法开展教学。2、利用图书馆、微格教

14、室、实训室等教学场所及其设备,创建网络平台, 给学生提供学习、思考、实践、交流的条件。3、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三)评价建议1、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来完成实践任务的能力,而不在于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记忆。2、评价内容涉及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过程中的自学、合作等方面的努力。(四)教材建议内容精炼,重点突出,理论明确,案例有正误,起到引导学生判断、分析、 模仿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积累思考、合作交流和实践训练的空间。利用教材、 辅导书、实训场所、网络课程等形式,使学生能利用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五、学前儿童的活动(一)具体目标1、日常生活活动(1)理解学前儿童日常生活活动的内容及对

15、学前儿童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意 义,明确学前儿童日常生活活动不同环境的特点、指导方法及实施要点,理解 学前儿童日常生活活动的设计、实施与指导要点。(2)锻炼寻求理论依据来解释、解决现象和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习、实践的热情。2、游戏(1)理解游戏的含义、种类及其功能,了解儿童游戏的时间、环境、材料 的要求,了解儿童游戏的水平分析与预设、儿童游戏的观察、儿童游戏的支持 与指导的办法。(2)对理论的理解能力,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习思考的能力,初步具备设计 和组织学前儿童游戏的能力。(3)树立儿童游戏的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和信心。3、教学活动(1)理解学前儿童教学活动的内涵、特点、功能以及方法。掌握教学活动 重难点的分析方法,了解组织教学活动的方法、环境提供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 的角色定位与指导要点。(2)通过把教学活动与课程、日常活动、游戏进行比较,培养前后知识联 系和比较学习法的运用能力。(3)激发理论结合实践学习、练习、创新的兴趣。4、领域与主题活动(1) 了解领域活动、主题活动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