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871197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莆田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莆田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莆田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莆田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莆田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莆田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莆田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二七年八月 / 前 言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是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容。编制和实施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对贯彻落实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总体部署,引导和推动全市民政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民政部门服务保障水平、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结合本市民政工作实际,阐述了十一五时期本市民政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求,提出了民政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容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全市做好民政工作的重要依据。编制依据:市国民经济和社

2、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省民政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省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与市民政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基准年为20XX。规划期限为20XX20XX。目录第一章十一五时期我市民政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第一节十五民政事业发展回顾第二节十一五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原则、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第三节指导思想第四节总体目标第五节基本原则第三章灾害应急救助第六节灾害管理体制第七节灾害应急响应第八节灾区恢复重建和灾后生活救助第九节备灾减灾第四章城乡经常性社会救助第十节最低生活保障第十一节农村五保供养第十二节医疗救助第十三节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第十四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第五

3、章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第十五节村居民委员会建设第十六节城市社区建设第十七节农村社区建设第六章民间组织第十八节培育发展第十九节自律建设第二十节监督管理第二十一节登记管理机关建设第七章拥军优抚安置第二十二节拥军优属第二十三节抚恤优待第二十四节退役士兵安置第二十五节军休人员安置管理第二十六节优抚安置事业单位管理第八章社会福利第二十七节老年福利服务第二十八节孤儿养育第二十九节残疾人福利服务第三十节福利彩票发行管理第九章社会慈善第三十一节社会慈善第三十二节社会捐赠第十章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第三十三节行政区划调整第三十四节地名命名和设标第三十五节地名公共服务第三十六节界线管理第三十七节边界纠纷协调和处

4、理第十一章婚姻管理和收养登记第三十八节婚姻登记管理第三十九节收养登记第十二章殡葬管理第四十节殡葬改革第四十一节殡仪服务第十三章老区扶贫开发建设第四十二节老区建设第四十三节扶贫开发第四十四节造福工程第十四章 民政信息化第四十五节 民政公共信息平台第四十六节 社区信息化第十五章保障措施第四十七节资金经费保障第四十八节民政队伍建设第四十九节工作制度建设附: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表第一章 十一五时期我市民政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第一节十五民政事业发展回顾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我市各级民政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

5、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探索,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民政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为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民政事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形成。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机制逐步完善,灾民生活救济和灾区民房恢复重建工作扎实有效。城乡低保制度不断完善,保障标准逐步提高,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的应保尽保。实施了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制度。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进一步加强五保供养工作。对流浪乞讨人员实现收容遣送向救助管理的平稳过渡。基层政治建设稳步推进。依法开展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指导村委会开展村务公开和管理活动

6、,村民自治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制定出台市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整合成立新型社区,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创办服务实体,社区服务功能逐步增强,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管理新体制。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公有福利机构软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改善收养人员的生活状况,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孤残儿童福利事业,探索了家庭寄养新方式。引进建成SOS儿童村。稳步发展精神卫生福利事业。社会福利企业稳步发展,较好地维护了残疾职工基本生活权益。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批准筹办民办养老服务机构5家。积极开展星光计划

7、。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深入开展全国双拥模城创建活动,20XX我市第二次荣获全国双拥模城荣誉。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贯彻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积极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实行指令性安置与自谋职业相结合办法,鼓励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促进安置工作的落实。军休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军休干部生活和政治待遇得到有效保证。民间组织发展与管理日益加强。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民间组织培育和监管措施,重点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公益性、慈善类民间组织,民间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贯彻实施新婚姻登记条例,完成婚姻登记管理体制改革

8、,加强婚姻登记规化建设,管理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深化殡葬改革,制定出台市殡葬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殡改革管理实施意见等殡葬管理政策,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全市火化率稳步提升。行政区划顺利调整,撤销县,设立荔城区、秀屿区,行政体制进一步理顺;同时完成对忠门镇行政区划的调整,划分为忠门镇、东埔镇、山亭乡、月塘乡。完成区划调整后的勘界工作和全市乡级勘界工作,制定出台市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暂行规定,行政区域界线管理进入依法治界轨道,完成与、两市界线的联检工作。开展城区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完成门楼牌设置工作,进入日常管理,分三批对城区、乡镇、街道的街路巷进行命名、更名工作,推进地名标准化。老区扶贫开发工作不

9、断深入。按照省、市有关老区扶贫开发的政策要求,做好老区贫困村的挂钩帮扶工作,改善老区群众生活条件。五年来,市级筹集帮扶资金2681万元。认真落实革命五老人员和遗偶生活补助,积极争取老区扶建、扶贫资金,培育科技扶贫开发、科技示项目,实施造福工程人数5450人。民政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以求真务实、评议政风行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破解发展难题、巩固学教成果活动为契机,对提高素质,对外树立形象,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条件逐步改善,依法行政水平逐年提高,廉政建设取得进展,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多渠道筹集资金机制初步形成。初步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社

10、会力量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资金筹措机制,进一步增强了民政事业的整体实力,有效提高了民政部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民政事业在十五期间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 一是民政改革创新的力度、深度还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政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民政事业经费投入相对不足,民政基础设施滞后。三是基层民政部门人员相对不足,力量相对薄弱,民政工作人员兼任其他工作,导致一些民政业务工作不过细、完成不及时。四是民政办公自动化水平偏低,各级民政部门工作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应用整体水平不高,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建设相对滞后,造成某些工作相对滞后,达不到省的要求和我市形势的需要

11、,制约了民政事业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工作效率。工作人员应用信息化办公的技能还有待不断加强。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在十一五期间切实加以解决。专栏一:十五期间民政事业完成的主要指标主要项目和指标20XX20XX十五期间平均增长民政事业费支出万元318.81738.640.4社会捐赠款物万元1203福利彩票销售万元01282.40其中:筹集彩票公益金万元0384.70救助受灾群众万人次11.5城镇低保人数7501249475.5农村低保人数92578436255.6烈属和牺牲病故军人家属年抚恤金元/人244.5471.514.1接收军休干部和无军籍职工人59安置城镇退役士兵人2042民间组织个66205

12、25.5老年福利机构床位16051026.1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福利机构床位个2.53.78.2实施手术矫治和康复的残疾孤儿人15033617.5城镇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个3862726513.5市县行政区域陆地界线联合检查公里220.3火化率%34.570.815.4注:带的为五年累计数第二节十一五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民政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需要抓住新机遇,立足新起点,应对新挑战,拓展新作为,实现新发展。面临的机遇: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加快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

13、生问题,从而使民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十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取得新成效,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经过多年努力,我市民政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资金筹措渠道进一步拓宽,工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协同更加协调,群众基础更加扎实,为民政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和国家民政部、发改委联合颁布的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第十七次全省民政会议和省民政厅、省发改委编制省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新的理论、新的理念、新的指导方针,部署了新的任务,为民政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4、。面临的挑战:新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民政工作所处的经济社会背景更加复杂,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任务更加艰巨。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对找准民政工作定位,统筹基层政治建设、民间组织建设、灾害救援、社会救助、优待抚恤等工作,加强城乡民政工作的协调与融合,促进民政事业持续、全面、协调发展提出了许多新任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难以在短期消除,对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建立和完善为民解困的长效机制,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提出了紧迫要求。随着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迫切要求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矛盾纠纷调处难度加大,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把社会救助、优抚安置、村民自治等紧贴群众利益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我市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快,高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剧,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