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苏教版】高中语文“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导学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870067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苏教版】高中语文“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版【苏教版】高中语文“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版【苏教版】高中语文“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版【苏教版】高中语文“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版【苏教版】高中语文“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版【苏教版】高中语文“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苏教版】高中语文“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导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唐诗宋词选读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第一、二课时学习内容:梦游天姥吟留别学习目标:了解李白生平,理清脉络,复述大意。鉴赏梦境,品评名句,感悟诗人的傲岸情怀。学习李白不事权贵,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 体会诗人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夸张。课前准备:整理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歌,搜集有关诗人生平的资料。 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参考课下注释,扫清字词障碍。诵读全诗5遍以上,理清诗的脉络:入梦缘由入梦登山梦中游仙梦醒时分留言作别,并复述全诗大意。学习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捕捉奇特的意象,体会诗歌雄奇瑰丽的意境。学

2、习难点:诗人为什么会从梦中惊醒?为什么诗人在“仙之人兮列如麻”时惊醒,而不是“列缺霹雳” 之时呢?导学方法:诵读法 疑点探究法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他壮游天下,生性狂放,磊落不群;他的诗境界壮阔,想象奇特,既有奇异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着真挚、质朴的人情味。回顾以前所学的李白的诗。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是独坐敬亭山中的后两句,本意是突出一个“独”字。诗人将敬亭山人格化:人看山似觉山不俗,山看人似觉人不凡。山成了人惟一的知音,这该是多么孤独啊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写送别的诗句。船开了,一叶扁舟在滚滚的大江上向东行进,送

3、行的人目送着船越行越远。凝望中,船消失在水天相接处。后一句更有深意:送行的人心潮起伏,如同江水奔涌激荡;送行的人别情依依,如同江水,没有休止; 送行的人的友情,也如同江水,源远流长。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句对仗工整,明为写景,暗为抒情。游子,指友人;故人,指自己。天上的浮云,飘忽不定,如同游子浪迹他乡,无家可归;落日傍山,冉冉而下,如同故人心萦别情,依依难舍。景美情深,感人至切。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自上而下,用“飞流”二字来形容。瀑布的一往无阻,用“直下”二字来描绘,仿佛从天上直跌下来似的。“三千尺”突出其高,一句话就构成了一幅雄伟的画面。下一句再一次夸张:这样的

4、瀑布,似乎不是人世间的奔流,应是天河之水从天上直泻而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落千丈的壮观,仿佛还能听到震人心魄的巨大声响。这是写李白遇赦回归江陵时喜悦心情的诗句。轻舟在“啼不住”的猿声中,似觉更快;两岸万重山,一晃而过;舟在急流中,行若飞箭;人在轻舟中,飘然欲仙,千里江陵,转瞬便到。一派喜悦之情,跃然纸上。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前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抒写平生愁苦之多。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花前月下,举目无亲,诗人异想天开:他举起杯子,请明月同饮,加上自己的影子一凑,就成了三人。然而这样一写,不就更显孤独凄凉了?月亮和影子怎能和他共饮! 刀何能断水呢?同样,举杯销愁并不能真正地销愁。李白的

5、愁出于朝廷昏庸,报国无门,非酒力所能为。这两犷豪放,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7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天宝元年玄宗皇帝征召李白人京,李白认为一展雄才的机会到了。他出门仰天大笑,显示他当时欣喜若狂的样子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才识和抱负,可以看出他想为国效力的热情。 8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人生大道如此的广阔,我却单单不能出头。言外之意是并非我无才能,而是朝廷不明,奸臣当道,小人得志;所以 9、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用比兴手法,反映了人生路途的险阻。“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说想干一番事业。“欲”、“将”表现了强烈的自 信。然而“冰塞川”、“雪满山”,阻力太大,寸步难行。

6、10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浮云,指奸佞小人;日,指皇帝。因为浮云蔽日,所以长安不见。两句语义双关,因为小人蒙蔽了君王,所以自己才报国无路。二、常识简介1.解题梦游: 天姥: 吟: 留别: (梦:说明内容属想象之作;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故所记之梦定有所托,是为托梦言志;既有入梦之时,就有梦醒之日,梦中一切骤然消失,诗人定有所叹。天姥:梦的地点。吟:古诗一种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上,而诗句节奏的多变则源于诗人意绪和诗的内容的发展变化。留别:写诗的目的。原题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

7、“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呢?(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2.作者简介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

8、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李白的出身及经历具有传奇性,不论生、死还是经历都存在很多谜,其创作也出奇。前人评李白思想及创作,多用一个“奇”字。如“以奇文取称”(元稹)、“才大语终奇”(钱起)、“才矣奇矣”(白居易),这类评价语很多。其他如贺知章所说“谪仙”、杜甫所谓“佯狂”,以至诸如令力士脱靴和骑鲸飞升之说,虽不言奇,但“奇”寓于中。杜甫很敬佩李白,在春日忆李白写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突出的是李白在诗中所表现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这种个性,有些用“豪放飘逸”“豪爽感激”“豪迈俊逸”来概括,虽说法有

9、所不同,但都突出一个“豪”字。联系他的将进酒蜀道难。等等诗歌,可以看出他的诗往往透过“豪”的表面寓于“悲”的实质,在悲感至极就以豪语出之。这正是李白个性的基本特征。3.作品背景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

10、的呼声。三、示范诵读,学生自由诵读,读懂课文。(一)文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列缺霹雳:“列”通“裂”,分裂。 2、古今异义 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古义指实在,副词,今义是书信,名词。 势拔五岳掩赤城:拔,古义超出,今义抽出。 3、词类活用 栗深林兮惊层巅:栗、惊,均为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战栗”、“使惊骇”。 云青青兮欲雨:雨,名词作动词,下雨。 4、需要补充注释的词语 (1)一夜飞渡镜湖月:“度”前加一“飞”字,既突出了梦游的迫切心理,又产生了飘飘入仙的境界。 (2)我影:影,身的代称。我影,我身,即我。 (3)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谢公,即谢灵运。谢灵运游天姥山时写的诗作中流露的清

11、静无为的道家思想,同李白避世思想很合拍。诗人以此作为登天姥山的起点,便增强了本诗飘然欲仙的韵味。清猿啼,“猿清啼”的倒置。月照渌水,凄清猿啼,有声有色,渲染了环境的清净凄凉。 (4)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海日”、“天鸡”,有形有声。“空中”即“中空”,在半山腰上就见到东海日出,衬托出天姥山的高大。“天鸡”之声又衬托出周围环境的空旷,隐含高而静的意境 (5)路不定:我走路没有一定的方向。 (6)殷(yn):雷声,此处用作动词,作“震动”讲。 (7)澹澹(dn):水波摇动的样子。 (8)丘峦崩摧:丘,山峦。崩,倒塌。摧,断裂。 (9)霓:虹的一种,主虹外边的虹,内红外紫,称霓。 (10)悸:心

12、惊。 (11)嗟:叹词。(二)找出关键句,理清课文脉络。填空:入梦的原因是_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_四、鉴赏梦境第一自然段意象:天姥山、瀛洲、天、五岳、赤城、天台山。(神秘雄伟)表现手法:比较、衬托。感情:景仰向往。诵读指导:入句轻读,横、拔、掩等词重读。第二自然段入梦登山: “梦”“飞”“送”表现出诗人什么感情?(月夜飞渡) 点拨:朝思暮想、仰慕之极,高蹈出世,自由自在,亲切。为什么诗人在这里提到“谢公”?(著屐登山)点拨:南朝诗人谢灵运怀才不遇,傲岸狂放,叛逆不羁,好入名山,与李白有相似之处,故李白对他特别景仰。梦中游仙:诗人登山天姥

13、山之后,见到了那些景象?(山中奇景)点拨:划出此处意象:海日、天鸡、千岩、路(不定)花、石 。熊咆、龙吟、岩泉、深林、层巅、青云、水烟。一幅壮观奇伟、震撼人心的景象。诵读指导:“海日”两句稍柔和,“忽、殷、栗、惊”等字重读。仙境出现时是什么景象?(仙人出现)列缺、丘峦、洞天、石扉、青冥、日月、金银台;霓、风、云之君、仙之人、虎、鸾。好一个壮观神奇,富丽堂皇的神仙境地!诵读提示:四字句应快读表现出诗人的惊奇心情,其余各句应舒缓开朗 五、疑点探究如此壮观奇伟、富丽堂皇的神仙境地应该说是作者所向往的,但他为什么会从梦中惊醒? 点拨:划出下列词语,猿啼、不定、忽已暝、栗、惊、青青、欲雨、澹澹、烟、霹雳

14、、崩摧、不见底、日月、金银、如麻。这些词语中包含着诗人的另一种感受:月夜登山,耳闻猿啼,凄清冷落;岩转路隐,前不见去路;天颜忽冥,后不见归途。熊咆龙吟,岩泉颤栗,深林幽幽,阴森可怕,层巅危危,惊悚万分。惶恐惶恐,两股战战,急于先走。黑云压顶,波涛汹涌,云雾弥漫,不知所归。列缺霹雳,不及掩耳,丘峦崩摧,无处藏身。青冥浩荡,不可捉摸,日月金银,光怪陆离,岂容凡人睁眼!虎鼓瑟,鸾回车,仙之人 ,乐融融,无奈我心中惧不已。到底是神仙出世还是群魔乱舞?如此梦境,怎不使人“恍惊起而长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这一段梦境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它们既矛盾又统一,这可以反映出诗人的矛盾心理。为什么诗人在“仙之人兮列如麻”时惊醒,而不是“列缺霹雳” 之时呢?(展示大明宫平面图)梦与现实:结合李白身世,有人认为梦境就是其长安生活的印证。李白“一夜飞渡镜湖月”,平步青云,由布衣而卿相。君臣表面上其乐融融,然而宫廷险恶,明争暗斗,李白可谓势力孤危。桀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