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总结(5篇).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869851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总结(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总结(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总结(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总结(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总结(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总结(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总结(5篇).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总结月季的花药培养被子植物的花粉发育被子植物的雄蕊通常包含花丝、花药两部分。花药为囊状结构,内部含有许多花粉。花粉是由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而形成的,因此,花粉是单倍体的生殖细胞。被子植物花粉的发育要经历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等阶段。在小孢子四分体时期,_个单倍体细胞连在一起,进入单核期时,四分体的_个单倍体细胞彼此分离,形成_个具有单细胞核的花粉粒。这时的细胞含浓厚的原生质,核位于细胞的中央(单核居中期)。随着细胞不断长大,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单核靠边期),并分裂成_个生殖细胞核和_个花粉管细胞核,进而形成两个细胞,一个是生殖细胞,一个是营养细胞。生殖细胞将

2、在分裂一次,形成两个精子。注意:成熟的花粉粒有两类,一类是二核花粉粒,其花粉粒中只含花粉管细胞核和生殖细胞核,二核花粉粒的精子是在花粉管中形成的;另一类是三核花粉粒,花粉在成熟前,生殖细胞就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精子,此花粉粒中含有两个精子核和一个花粉管核(营养核)同一生殖细胞形成的两个精子,其基因组成完全相同。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通过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即单倍体植株)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花粉通过胚状体阶段发育为植物,另一种是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愈伤组织,再将其诱导分化成植株。这两种途径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注意:无论哪种产生方式,都要先

3、诱导生芽,再诱导生根胚状体:植物体细胞组织培养过程中,诱导产生的形态与受精卵发育成的胚非常类似的结构,其发育也与受精卵发育成的胚类似,有胚芽、胚根、胚轴等完整结构,就像一粒种子,又称为细胞胚。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诱导花粉能否成功及诱导成功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亲本的生理状况:花粉早期是的花药比后期的更容易产生花粉植株,选择月季的初花期。合适的花粉发育时期:一般来说,在单核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的时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花蕾:选择完全未开放的花蕾。亲本植株的生长条件、材料的低温预处理以及接种密度等对诱导成功率都有一定影响。在剥离花药时,要尽

4、量不损伤花药(否则接种后容易从受伤部位长生愈伤组织),同时还要彻底去除花丝,因为与花丝相连的花药不利于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形成,通常每瓶接种花药_个,培养温度控制在25左右,不需要光照。幼小植株形成后才需要光照。一般经过_天培养后,会发现花药开裂,长出愈伤组织或形成胚状体。将愈伤组织及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以便进一步分化出再生植株。如果花药开裂释放出胚状体,则一个花药内就会产生大量幼小植株,必须在花药开裂后尽快将幼小植株分开,分别移植到新的培养基上,否则这些植株将很难分开。还需要对培养出来的植株做进一步的鉴定和筛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花药培养技术的相同之处是:培养基配制方法、无菌技术及接种操作等

5、基本相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花药培养的选材非常重要,需事先摸索时期适宜的花蕾;花药裂开后释放出的愈伤组织或胚状体也要及时更换培养基;花药培养对培养基配方的要求更为严格。这些都使花药培养的难度大为增加。高中生物选修复习知识点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一移二转三调”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6、)。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计算方法:个数_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如:在目镜10_物镜10_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_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_,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_1/4=5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如:在目镜为10_物镜为10_

7、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_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_,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_(1/2)2=5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原核生物:细菌(球、杆、螺旋、弧菌、乳酸菌)、衣原体、蓝藻、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最小的细胞生物)、放线菌、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蘑菇、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病毒非真非原。蓝藻:发菜、颤藻、念珠藻、蓝球藻。蓝藻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有拟核-环状DNA分子。蓝藻细胞质:含蓝藻素和叶绿素(物质基础),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物);核糖体。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

8、异氧生物。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没有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拟核。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而揭示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3、内容要点:共三点。其中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应改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4、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总结(二)1、ATP与DNA、RNA的关系构成ATP、DNA和RNA的化学元素相同(C、H、O、N、P);且结构中都含有“A”。简式如右:2

9、、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生理特性结构特点:流动性(其原因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是可以运动的)。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事实有: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神经元突起(树突、轴突)的形成、动物细胞质的分裂、“小泡”的形成、细胞融合、神经递质的分泌等。生理特性: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目有关)。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均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3、赤道板和细胞板赤道板是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是一个虚拟、无形的空间。细胞板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上出现的真实结构,之后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注:从细胞分

10、裂所处的时期以及是否真实存在上进行辨析。4、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形态。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个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两个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如右图所示。注:不管一个着丝点是否含有染色单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都是以着丝点的数目来确定的。染色体在分裂间期以细丝状的染色质状态存在,有利于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在分裂期以螺旋状的染色体状态存在,有利于专题2理清易错易混易混知识汇总染色体的平均分离和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5、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

11、的概念:大小、形状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一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实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生联会。如人体细胞的_、Y染色体,大小、形状不同,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故也属于同源染色体。再如水稻单倍体(N)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加倍的水稻(2N)中大小、形状相同的一对染色体,不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也可称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判断:依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状。同源染色体的存在(针对二倍体生物):从细胞角度,同源染色体存在于体细胞、精(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细胞;从细胞分裂角度,同源染色体存在于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

12、分裂过程中。6、呼吸作用类型的判断如果某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方式都进行。如果某生物没有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释放,则该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或生物已死亡。无氧呼吸的产物中没有水生成,如果在呼吸作用的产物中有水生成,一定进行了有氧呼吸。7、真光合作用与净光合作用真光合作用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只是光合作用,不包括呼吸作用)。体现了植物有机物的制造量。净光合作用是指真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差值,体现了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二者的关系:真光合作

13、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可借助曲线图加以理解:在右图中,当光照强度为0时,实线表示的CO2吸收量为负值,可知实际表示的是植物净光合作用强度,则虚线表示真光合作用强度。8、杂交、自交、测交、正交和反交杂交:是指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之间的交配,常用于杂交育种。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之间的交配。在植物中,自花受粉是一种常见的自交方式。通过自交可鉴定植物的基因型并提高纯合体所占的比例。测交:让F1与隐性个体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常用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验证以及动物基因型的鉴定。正交和反交:若甲作父本,乙作母本,称为正交;而乙作父本,甲作母本,就是反交。二者是相对的,若把前者称反交,后者就是正交。

14、常用于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判断以及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的判断。9、遗传概率求解范围的确定在解概率题时,需要注意求解范围:(1)在所有后代中求概率:不考虑性别归属,凡其后代均属于求解范围;(2)只在某一性别中求概率:需要避开另一性别,只看所求性别中的概率;(3)连同性别一起求概率:此种情况中,性别本身也属于求解范围,因而应先将该性别的出生率(12)列入范围,再在该性别中求概率;(4)对于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由于后代性状与性别无关,因此,女性或男性中的概率与子代中的概率相等;(5)对于伴性遗传,需要将性状与性别结合在一起考虑,即在具体某一性别中求某一性状所占的比例。10、系谱图中遗传病类型的判

15、断通常先判断显隐性,后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1)识记典型图例,直接确定遗传病亲代正常,子代有患病者,必为隐性遗传;若子代为女性患病,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图甲)。亲代患病,子代有正常者,必为显性遗传;若子代为女性正常,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图乙)。(2)熟记判断口诀,简便快速巧断定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或子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或女正非伴性。Y染色体上,直系男子均患病。细胞质遗传,后代性状同母系11、无子番茄与无子西瓜的比较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特性,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花蕾,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其遗传物质未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无子西瓜是秋水仙素引起染色体变异的结果,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由于植株是三倍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从而导致果实无子。12、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将产生_或Y染色体的精子,以及含有_染色体的卵细胞。但偶尔也会出现异常精子和异常卵细胞类型,各种情况及出现的原因大致如下:13、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比较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