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延平传》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869622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延平传》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胡延平传》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胡延平传》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延平传》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胡延平传?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胡延平传胡延平名寿昌,字子祺,历官至延平知府。有善政,人敬之,不名字之,故称延平云。皇朝兵初已下吉安,而新淦寇猝至,民陷于胁从者千余人。寇去,总戎者恚,将尽杀千余人。延平曰:“从寇非民所欲,不可尽杀。将军奉命来,为吊民耳。今不察辄尽杀千余人,失民习矣。总戎者悟,尽释千余人不杀。洪武三年,诏郡县举文学士,县令 丞举延平应诏。既集京师,尚书考察最上者,得十八人以进,延平与焉,即授御史。延平数言事,持大体,不肯琐琐。尝上书言今国家宜徙都关中,累数千言。未见,朝廷得广西,简近臣往治之。上曰:“前上书胡御史,其人达于大体,可遣也。授广西按察佥事。延平至广西,问察民瘼。

2、延平行部虑囚必平气悉心讯之,使尽其情,即服辜,故所至狱议殊死以下不当者,咸得直。三年改知彭州, 益务修惠政利民。灌县故有都江堰,引江水溉成都诸郡田,兵兴堰坏,诸郡田悉芜废。前之继修堰者,必伐石锢铁,费动以万亿计,后无敢复言修堰者。延平至,曰:“土木可以固,岂必铁石哉?即为画,白于府,转白省,省难之。延平再三言,省乃闻于朝,从之。延平疏决淤塞,伐竹为笼,实以沙土,又伐木以贯笼,并缘窒堰岸,江水乃复溉成都诸郡田,民大利之。延平具书其法于牍,以贻后人。又修彭州堋口诸堰,尽溉彭之田。初,堰废,井泉随之竭,民率苦出负汲十数里。堰复,民乃复便井饮。居三岁,狱无囚,先之流亡者闻州有贤侯,相率来复故业,终延平

3、去州,民户及赋入之数,视初至增益数倍。时彭兵祸解未久,野暴白骨弥望,悉命收瘗之。延平没于官,年四十有五。郡之人为罢市,奔波泣吊,如丧所亲。【注】瘼:疾苦。9.写出以下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A得十八人以进, B费动以万亿计C又伐木以贯笼 D以贻后人10.12.简要概括胡延平受君民喜欢的原因。12.4分政绩突出:工作认真、细致,让罪犯心悦诚服;兴修水利,造福百姓。2分尽忠职守:敢于直言,识大体,不苟同别人。1分爱抚百姓:关心百姓疾苦、生死。1分参考译文胡延平名寿昌,字子祺,历任官职,做到延平知府。他有良好的政绩,百姓都很敬重他,不用名字来称呼他,因此称他为延平。朝廷的军队刚攻下吉安,新淦的匪徒突然

4、来到,陷入被迫相从的百姓有千余人。匪徒分开后,军队领袖很愤怒,将要杀尽这千余百姓。延平说:“跟着匪徒不是百姓愿意的,不可以都杀掉。将军奉命而来,是为了抚慰百姓。如今不明察就杀尽这千余人,会失去民心的。军队领袖醒悟过来,把这千余人都释放了。洪 武三年,皇帝下诏要求各郡县推举有才学的读书人,县官推举延平应诏。聚集到京师后,尚书考察其中最优秀的,选出十八人来推荐给朝廷,延平也在其中,朝廷当即授予他御史的官职。延平屡次议论政事,识大体,不愿意苟同平庸。他曾经上书说如今国家应该迁都到关中,累计数千言。不久,朝廷收复广西,选拔近臣去治理,皇上说:“之前上书的胡御史,这个人在大是大非上很通达,可以派遣。延平

5、被授予广西按察佥事。他到广西任上,就观察百姓疾苦。延平巡行管辖区审查囚犯一定平心静气悉心审问,让他们说尽自己的情况,使他们服罪,所以所接触的案件审理中死刑以下有不恰当的都得到了纠正。三年后,延平改任彭州知州,更加致力于施行有利于百姓的政策。灌县过去有都江堰,引江水灌溉成都各郡县的田地,打仗时破坏了堰堤,各郡县的田地都荒废了。以前接着修缮的人,一定采伐山石,用铁禁锢,费用动辄用万亿计算,后人不敢再提修堰的事。延平到任后说:“土木也可以加固堰堤,难道一定要用铁石吗?立即进展规划,向府里汇报,又转而向省里汇报,省里认为不大可能办到。延平再三建议,省里才向朝廷汇报,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延平疏通淤堵的河

6、道,伐竹做成笼子,里面装满沙土,又伐木来把笼子串起来,并沿着堰堤填塞,于是江水又可以灌溉成都各郡的田地了,川中百姓从中获利很大。延平把治理的方法详细地写在文件中,来传给后人。后来他又修建了彭州堋口各个堰堤,完全灌溉彭州的田地。当初,堰堤废弃,水井泉眼也随之枯竭,百姓都因要外出数十里打水背水而困苦。堰堤修复后,百姓又方便从水井中打水饮用。胡延平做彭州知州三年,监狱中没有囚犯,以前流亡的人听说州里贤能的地方官,都纷纷回来恢复自己过去的产业,截至延平分开彭州,户籍和缴纳的赋税数目比延平刚来时增加了好几倍。当时彭州的兵祸解除不久,暴露在郊野的尸骨满眼都是,延平都命人收敛埋葬。延平死于官任上,享年四十五岁。郡里的百姓都为他停顿买卖,奔波相告哭泣哀悼,好似是自己的亲人去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