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整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868865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代汉语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代汉语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代汉语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代汉语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整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汉语整理(一)天论(节选)荀子一、语法(1)使动用法1、强本而节用:强,原文作“疆”,强的古字,使加强;用,动词用作名词,用度2、则天不能贫:贫,使动用法,使贫困3、则天不能病:病,使动用法,使病4、则天不能祸:祸,使动用法,使有灾祸5、文王康之:康,安定,使动用法,使安定6、因物而多之:多,使动用法,使多7、孰与骋能而化之:化,使动用法,使变化8、思物而物之:物,使动用法,使为物(2)名作动或作状1、养备而动时:时,天时,这里名作动,符合天时2、则日切磋而不舍也:日,时间名词作状语,每天3、雩而雨:雨,名作动,下雨4、君人者:君,名作动,统治、管理5、隆礼尊贤而王:王wang,名作动,称

2、王6、重法爱民而霸:霸,名作动,称霸7、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权谋,名作动,用权术。全句:使用权术、倾轧、耍阴谋诡计就要彻底灭亡8、孰与物畜而制之:物,名作状,像物那样;畜,xu,畜养(3)省略句1、禹以治:“以之治”的省略,禹凭借这样的自然条件治理好国家2、以文之也:以,介词,后面省略宾语“之”;文,用作动词,文饰、粉饰(4)意动用法1、君子道其常:道,意动用法,以为道;道其常,以其常理为规律2、怪之可也:怪,意动用法,以为怪3、大天而思之:大,意动用法,以为大(5)判断句1、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是,指“星队、木鸣”现象,这里是判断句主语 二、篇后选词(1)舌L:本义是治理。

3、常用义是杂乱,没有条理。引申为社会动荡,不安定。造反。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称“乱”。(2)启:本义指开门。引申为打开、张开的意思。启发,开导,如“启示”发生、萌生。引申为开拓义。陈述、报告,如“启事”(3)险:本义是地势高低不平。引申为阻碍、要隘。高峻。险恶。(4)阳:本义指山南水北。引申义:A、日光B、明亮。由明亮义还可引申为向阳面的的、凸出的、前面的等义C、温暖“阴”和“阳”是一对古代哲学概念,指世间一切对应的事物。(5)阴:本义指山北水南。与邛日”相对。引申义:A、幽暗,没有阳光B、阴影用作副词,“阴”有秘密地、暗中等义。(6)怨:本义是恨、仇恨。埋怨、抱怨。在上古汉语中,怨重恨轻,怨恨连

4、用时,意义侧重于“怨”上,指仇恨(7)赫:本义是火红色。引申义:A、显著、显赫的意思B、明亮怒【附:赭-赤红色;殷-红中带黑;绛-紫红色】(8) 应:相当。接受。应答。引申为应和、相应。如“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应对、回应。(9) 命:命令,动词。引申为命令、使命,名词。由命令引申为辞令,指外交辞令,名词。天命、命运。命脉”(10) 常:本义指古代类似裙子一类的衣物,但不同于裙子。常用义是长久不变。引申为恒常、规律。固定不变、永久。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倍寻为常。(二)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一、语法(1) 使动用法1、惊姜氏:惊,使动用法,使姜氏受了惊吓”2、爱共叔段,欲立之:立,使动用法,使之

5、立3、无生民心:生,使动用法,使产生(2) 为动用法1 、夫人将启之:启,开门,为动用法2、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誓之,对她发誓,为动用法( 3 )宾语前置1、佗邑唯命:唯命,是“惟命【是从】”或“唯命【是听】”的省略说法,“唯是”是宾语前置的一个常见句式”2、姜氏何厌之有:“何厌”是“有”的前置宾语;厌,满足;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3、敢问何谓也:何谓,谓何,直译为“说什么”,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4、君何患焉:何患,同上( 4)名词作动词1、今京不度,非制也:度,法度、制度,这里名词用作动词(5) 名词作状语1、隧而相见:隧,隧道,名词用在动词“见”前作状语,“而”表连接( 6 )

6、省略句1、无使滋蔓:是“无使【之】滋蔓”的省略,省略的“之”指代共叔段2、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可矣,“可【除之】矣”的省略3、请以遗之:以,“以【之】”的省略,介宾词组作状语二、篇后选词(1) 恶:面貌丑。引申为不好。作动词,是“讨厌” “不喜欢”的意思,读wu(2) 即:走近,接近,走向,动词。古时还特指登上天子或诸侯的位置。常用作副词,译为就、马上。(3) 都:次于国都而等级高于一般邑的叫“都”用作动词,指建都。总,汇聚。(4) 城:今义指城镇、城市,古义指都邑用为防御的高大围墙。用作动词,指筑城。(5) 厌:用于饮食上有“饱足”的意思。用于其它方面有“满足”的意思。还有讨厌、憎恶

7、的意思。(6) 毙:倒下去。用于抽象意义有失败、垮掉的意思。死亡义当是后世发展的。(7) 崩:本义为山陵崩塌。用于抽象意义为崩溃。又比喻为天子之死。(8) 完:用作形容词,指完整无缺,没有损坏。用作动词时表示“使之完整”(9) 甲:古代军人穿的皮制护身衣。引申为披甲的人。用作动词,指披上铠甲。又指干支第一位。(10) 兵:兵器。又指用兵器的人。引申为军事活动,战争。(11) 封:本义是培土植林。边界。授爵位也叫“封”。(12 )语:古代多用作动词,指说话,谈论。引申为告诉,读yU。也有用作名词的,要少一些,是言论、 话的意思,常见的“语云”的“语”是俗语的意思。(三) 齐桓公伐楚(左传)一、语

8、法(1) 省略句1、楚子使与师言曰:使,派遣,省略宾语“使者”2、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何故,是“【此】何故”的省略3、君若以力:您若凭借武力威胁。以力,介宾词组,后省略主要动词(2) 宾语前置1、寡人是征:是,指代包茅不入的事情,用作动词“征”的前置宾语,征,责问2、寡人是问:同上3、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是,助词,这里分别标志“不穀”、“先君之好”为前置宾语(3) 兼语前置1、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方城、汉水在句中作前置兼语,用方城作城墙,用汉水作护城河,“以 为”是兼语句的一个句式二、篇后选词(1) 侵:进攻、侵犯,指没有钟鼓的进攻,不宣而战。又为侵夺、欺凌、侵占。(2) 伐

9、:进攻、攻伐,进攻的一方需要有理由,并要有钟鼓,以示公开。砍伐。(3) 攻:攻击、攻打。引申为责备。营造,雕琢,医治。(4) 克:攻破,战胜,成功。引申为克制。克用在动词前常用作能愿动词,可译为“能”(5) 征:古义指远行。用于军事指上伐下,“有道”伐“无道”。指收税、征敛。由于汉字简化,还承担“徵”的部分意义,如征召、责问。(6) 次:指按次序排列。引申为次第在后。表示行军中的临时驻扎,动词。(7) 复:用作动词,指回来,返回。是“往”的反面。引申为回复。用作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再”、“又”。(8) 邑:上古人口聚居之处,不在大小或人口多少。国可以称为邑。卿大夫的封地也称邑。(9) 社稷:

10、社,指土神,即大地的主宰,又名后土。稷,谷神,即五谷的主宰。象征国家,有国家的意义。(10) 池:今指池塘,古代常用义是护城河。池塘。(四) 晋灵公不君(左传)一、语法(1) 名作动1、晋灵公不君:君,名词作动词,行君道2、公嗾sou夫獒焉:嗾,使狗的声音,这里用作动词,嗾使3、舍于翳桑:舍,用作动词,住宿( 2)宾语前置1、则莫之继也:莫之继,即莫继之,之,前置宾语,指赵盾2、虽猛何为:何,疑问代词,作动词“为”的前置宾语3、其我之谓矣:我之谓,“谓我”,“我”是前置宾语,“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助词。(3) 为动用法1、提弥明死之:死,为动用法,为死,之,指赵盾( 4)省略句1、请以遗之:以

11、,介词,省略宾语“之”2、使尽之:“使【之】尽之”的省略二、篇后选词(1) 厚:在厚薄的意义上古今义没有区别。古义“厚”要比今义更宽泛,含有众多、深重、巨大、浓烈等意义。(2) 患:担忧、忧虑。用作名词,文言中常指灾害、祸患。(3) 贼:伤害、毁坏。引申为杀害。用作名词,指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人。特指所谓犯上作乱者。注意:上古“盗”、“贼”与现代义正好相反,今义所谓“贼”,上古称“盗”;今义的“强盗”,上古称“贼”。 作为动词,盗是偷窃,贼是危害、伤害义。上古盗窃不称贼。(4) 触:本义是用角顶撞。弓冲为碰撞。又引申为接触,触犯。(5) 趋:快步走。一种表示恭敬的方式。在趋向、奔向义方面古今一致。

12、(6) 田:本义是田地,古今相同。在田地上耕种叫田,在田野上狩猎也叫田。(7) 与:给予。参与。引申为对付、对当。(8) 饿:古义是指饥饿的很厉害,长时间未进食。不同于今义的饥饿。(9) 越:本义指越过。引申为超过、超出。坠落。(10) 讨:本义指声讨。弓冲为征伐。讨论、研究。(五) 齐姜劝重耳勿怀安(国语)一、语法(1) 名作动1、齐侯妻之:妻,名作动,把姑娘嫁给他作妻子2、君国可以济百姓:君,名作动,主宰统治( 2 )使动用法1、无贰尔心:贰,使动用法,使有贰心二、篇后选词(1) 善:好。擅长,有本事。有道德。与“暴”相对。令人满意。(2) 安:平安,安定,与“危”相对。引申为舒适。用为疑

13、问代词,哪里,怎么。(3) 贰:表示不专一,不是唯一的意思。特指两属,事二主。有疑虑,有二心。重复,重叠。(4) 成:成就,完成。引申为成全。成功,与“败”相对。和平。如“修成“行成”指媾和,“求成”、“请成”指求和。(5) 极:本义是屋脊的檩。引申为屋顶。又引申为顶点、最高限度。又引申为终极、末尾。至,到达。(6) 岁:本义指岁星,即木星。引申为年。表示年景、收成。(7) 济:本义是水名,即济水。渡过江河。引申为救助、周济、助人于危难的意思。又引申为成功。(8) 释:解开、放下、放弃、解除等义。引申为释放。溶解。解说、解释。(六) 报任安书(司马迁)一、语法( 1 )使动用法曩1、nang者

14、辱赐书:辱,表敬副词,意思是您写信给我,使您蒙受耻辱,使受辱2、是仆终以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晓,使动用法,使知道,告知3、显岩穴之士:显,使动用法,使显达4、而全躯保妻子之臣:全,使动用法,使全(2) 名作动1、若望仆不相师:师,用作动词,遵从、遵照2、动而见尤:尤,过错,用作动词,指责、责备3、女为悦己者容:容,用作动词,打扮4、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以,介词,后省略宾语“之”。点,墨点,这里名作动,玷污5、幸勿为过:过,用作动词,责备6、随而媒孽其短:媒孽,都是酒麯,这里用作动词,像酒麯酿酒那样酿人的罪过7、暴肌肤,受榜箠:榜,同“棒”,名作动,棒打8、淮阴,王也,受械于陈:械,枷和镣铐等刑具,这里名作动,指戴上这种刑具9、魏其,大将也,衣赭衣:第一个“衣”名作动,穿衣(3)宾语前置1、谁为0为。之:谁为,即为谁,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而前置。为了谁而做事呢?2、孰令听之:孰,谁,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3、与蝼蚁何以异:何以异,即“以何异”,在什么地方不一样4、曼辞以自饰:以,介词,曼辞是宾语,因强调而前置(4)省略句1、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以,介词,后省略宾语“之”。2、幸勿为过:为,介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