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学代表作品 [重建乡土文学的地方性知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868296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土文学代表作品 [重建乡土文学的地方性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乡土文学代表作品 [重建乡土文学的地方性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乡土文学代表作品 [重建乡土文学的地方性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乡土文学代表作品 [重建乡土文学的地方性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土文学代表作品 [重建乡土文学的地方性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土文学代表作品 [重建乡土文学的地方性知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土文学代表作品 重建乡土文学的地方性知识 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翼文学发展强大之时,正是鲁迅先生给沙汀、艾芜那封在新文学历史上著名的有关小说题材的通信时,它从审美取向和文学发生学意义上,开启了四川乡土文学的先河,成为四川乡土文学发展史上一份主要的纲领性文件,并在近80年四代乡土作家群的艺术实践和薪火相传之中,逐步地形成一个类似“集体无意识”式的精神传统。第一、二代四川乡土文学大家及其经典的文学作品,以其杰出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在中国现现代文学史上享受主要的地位。实际上,李人和她的代表作死水微澜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还是被现行的文学史低估了。以李人、沙汀为代表的四川当代乡土小说,在对地方性知识的

2、艺术建构上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她们的小说世界中,鸦片、茶馆、滑竿、袍哥、壮丁、生人妻、“吃讲茶”等一批经典的文学符号,早就不但是所谓乡风民俗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代码了,它们作为文化代码和文学意象已经在接收者的阅读实践中历史地产生出一个形象的“地方性知识”也就是有关旧社会四川黑暗的乡村经验的历史知识。这么的“地方性知识”包含了乡土四川深刻尖锐的历史问题和农民阶级根本性的生存困境,从而也就为乡土四川的当代性问题,提供了一个美学和知识的参考系,其生动形象的认知意义实在不可低估。从知识和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上来说,乡村的思想/信仰正是以乡村的经验/知识为生长土壤和生存背景的。知识是经验走向信仰的主要桥

3、梁,是不可或缺的中间步骤。因此,乡土文学的“地方性知识”,不仅事关乡村的历史和现实问题,而且也事关乡村的心灵和精神,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新农村建设无疑会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进程。在此进程中,乡村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法肯定要发生巨大的改变,而古典的乡村也势必发生历史性的衰败,这就意味着乡村的体制变革和制度安排必定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充满矛盾和生机的历史过程。有时候,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对于个体的乡村和农民来说,可能意味着沉重的苦难、艰辛的挣扎、悲凉的呼叫和含泪的仰视,这正是当代化和城市化进程较为残酷的一面。当然,它的另一面又意味着憧憬、期望、机遇和世俗幸福的可能性。更深入说,在乡村当

4、代化的历史转型期,乡村经历的贫困实际上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传统的乡村文化逐步凋零溃败了,跟随资本扩张而来的消费主义文化大浪一样涌进荒凉的乡村,激荡起乡村被长久压抑的物质欲望。可是,乡村收入的增加,短期内不可能充足有效地实现其过多的欲望。于是,现实经验和生活想像之间的落差将成为乡村普遍的心灵症候。在此情境中,怎样重建乡村的精神和文化,重建一个乡村生活的意义体系和价值系统,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文化使命。而“地方性知识”对于重建乡村的文化家园和生活意义,就成为一个植根本土经验的文化依据,成为乡村文化重建的知识参考系,能够保障其有效性和方向性。和第一代四川乡土文学相比较,现代四川乡土文学作家对于“地方

5、性知识”的关注和表示就要匮乏得多。她们对地方性经验和知识的审美观照,更多地还局限在对四川地方方言和部分乡俗场景的书写之上。在“地方性知识”的建构方面,我认为傅恒的乡土小说倒提供了极具文化意味的艺术经验。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她的中篇么姑镇就相当敏锐地捕捉和表现了乡村社会变革中的身份意识问题。在小说描述的川南乡村社会中,镇上人通常看不起乡下人,而县城人更看不起镇上人,此风张狂之时,乡和镇之间的通婚竟也不能实现。这么的地方性歧视,已经不单是所谓城镇之间的二元对立了,而且还是乡和镇之间、镇和县之间、县和城之间因其经济文化的现实落差而形成的一个心理偏好和价值取向。在这种多少有些狭隘可笑的地方性歧视背

6、后,却凸显出四川乡村社会中因地缘等级不一样造成的相当严重的身份差异。这是四川乡村社会中较为流行的一个微观的身份文化,自然它也是一个极具文化意味的“地方性知识”。这么的“知识”,展现出一个独到的文化视角,也给大家考量四川乡村问题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切入点,直到现在仍然有效。今天,我们谈论乡土文学建构地方性知识时,语境问题是无法规避的一个主要问题。换句话说,乡土文学在全球化时代的语境中,怎样才能建构起有效的“地方性知识”?只有从全球性的文化角度和视界回望和书写乡土的地域经验和小说,文学才可能使本土的“四川经验”上升为“人类经验”,使地方性经验/知识取得普遍性的文化意义。所谓全球性文化视界,通俗些说就是

7、要有一个从外面看里面的文化眼光,而不只是从里面看里面的短浅眼光,要从精神气质和审美意识上摆脱和摒弃狭隘的“盆地意识”。从外面看里面,意味着作家和乡土经验拉开了审美距离,这么就能够取得一个超越性的历史意识和反思意识,就可能洞幽烛微地发觉本土乡村经验中原本被遮蔽着的历史文化意蕴,从而使文学的“地方性知识”建构在深厚的历史基石上。李人、沙汀、艾芜为何写出了至今还无法被以后者超越的名篇巨构?这同她们走出四川后,再走回来,用另一个文化眼光来观看和书写故土的人物和物象,从而艺术地提升了地域经验是完全分不开的。相比之下,当下势头正健的四川乡土作家,很多人来自乡村,出身于农民,其优势无须多赘,其劣势便是少了上述大师们那种出川、出国、游学、游历的人生阅历和文化资源。积累生存经验,提升历史眼光,拓宽文化视界,可能就是四川乡土文学作家的当务之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