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866871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参照学校课程改革实施 方案,坚持科研为教育教学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制定我校课程 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一、实验的准备1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新课程确立之后,如何才能达到“理念转变成实践”,教师的素 质、能力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转 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素养就成了课改实验能否成功的 关键。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举办的各种 培训,主要有市教研室组织的知识培训和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全 校性的

2、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包括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 中级培训,对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如何整合进行指导和研讨;认 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把旧教材、新大 纲与新教材、课程标准相对照,明确课程标准与新大纲的异同。 明确如何进行新教材的实验?如何达成学校课改方案提出的实 验目标和任务?随着课改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要有意识地抓住教师在实验中遇 到的各种困,通过开展案例研究、以课代培、派教师参加各地的 课改学习交流,通过这些确实有效的培训和学习,保证课改实验 工作的正常开展。2 .建立机构,制定措施这次的课程改革实验是我国基础教育一次力度最大的全新实验, 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作为实

3、验校,我们理应抓住机遇, 摸石过河。为了使我校的实验能够得到科学、顺利的实施,实验 伊始,成立了由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实验年级段成员组成的 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认真钻研,仔细推敲,确定实验的工作目标 和任务,以健全、严密的课改工作制度,保证学校课改实验工作 走上正常、有序的运行轨道。3 .大力宣传,营造氛围课程改革是事关我国基础教育全局的一项工作,需要社会、学校、 家庭的通力合作。通过家长会、举办有家长参与的“家长与课改 实验同行”的教学研讨活动、教师家访等方式广泛向家长和社会 宣传课改,多管齐下,取得家长和社会对课改工作的支持。二、实验的实施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4、是课堂 教学,课堂教学改革也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了。课程改革 要一直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努力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变革,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1 .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 首要任务。实验中首先要求老师在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观, 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课堂中角色的定位,努力实现由传授者转 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讲求课堂中的师生平等, 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关注学生的 情感和人格的发展,想方设法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创设能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永褒积极参与的热情,

5、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自身的内在要求。2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 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 教学过程中,要改变“灌输一一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 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合作、自学辅导、实验探索、 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 学习,使学生的学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富有个性的习得过 程。根据课改实验的要求,教师们都要有意识地积极倡导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3 .改革以往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备课是教

6、师对知识的自我转化、改造和构思的过程。是一种创造 性的劳动。过去的教师备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中误区,一是重形式 轻实效;二是重教法轻学法;三是重课前教案的编写轻课后反思。 在教案的编写上,更多的是关注知识传授的正确性和系统性,而 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这样的备课形式显然难以适应素质教 育的要求,与当前的课改精神格格不入。因此,走出备课的误区, 突破备课环节这一瓶颈,也是当前课改实验应正视并加以解决的 问题。第一,在备课形式上,我们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 化”。注意侧重设计好教学的基本思路,允许用提纲式、表格式、 框图式等不同的书写形式。第二,教学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

7、,尊重 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的实效性和创造性。第三,提倡教师写课后记。强调课后反思的重要性,要求实验教 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做好课后备课(反思),书写形式上允许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 则短。4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 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 好的习惯。”对于新入学的儿童来说,如何学习,如何听课,如 何参与,如何合作等都需要老师引导,习惯的好坏将关系到孩子 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帮助孩子养成一个终生受用的良 好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注意 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各种学习环节中养成良好的习惯。5 .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验证实验教材的合理性要试用并检验新教材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在教材的使用中,对教 材的优点和不合理之处,在验证教材的合理性方面提出了自己的 一些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