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多梦的偏方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866007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多梦的偏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治多梦的偏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治多梦的偏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治多梦的偏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多梦的偏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治多梦的偏方:1、芦荟酒:制备方法:准备芦荟鲜叶60克、酒1瓶、酸枣仁30克、夜交藤45克、茯神45克。将芦荟鲜叶 洗净去刺,切成条状,浸入酒中,同时加入上述3种药物,密封阴凉处贮放,1周后即可服 用。2、大蒜大蒜有治疗失眠的作用。患者可于每天晚饭后或临睡前,生吃两瓣大蒜。如果不习惯生 吃大蒜,可把蒜切成小碎块,用水冲服。3、树叶枕头拣一些柏树叶,洗净晒干,装一个枕头。4、酒泡灵芝原料:白酒一斤、灵芝半两制备:灵芝用水洗净,放进白酒瓶内,盖封严。酒逐渐变成红颜色,一周就可饮用。每 晚吃饭时或睡觉前根据自己的酒量引用,多则喝5钱左右,如果平时不喝酒的可少喝。5、花生叶将250克花生叶放到锅里上火

2、煎,水要没过它,水开后微火再煎十分钟,然后将煎得的 水倒入六个小茶杯中,每天早晚各服一杯,连服三日。民间偏方很多是民间医家和老百姓经过临床实践总结流传下来的,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 史,是中国传统医药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是还不错,但是有些也难免掺杂水分、或有夸大 不实之词。一般来说,偏方、土方大多是未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药理实验的非正规药方, 其毒副作用并不为人们所了解和重视。有些偏方药物配伍不合理,也会存在较大的毒副作用。 所以,不建议冒险使用所谓的偏方。又不是没有好的方法来缓解多梦的方式,为什么一定要 用治多梦的偏方呢?一一芝元更舒安就行,它能帮助改善睡眠质量,从而解决失眠多梦的状 况,还能

3、使面色恢复红润白皙,皱纹平复,浑身散发出年轻的美丽和神韵。(1)灵芝丸:A 将灵芝干品1500克研制成细末,炼蜜为丸,每丸5克,每天早晚各1次, 每次用黄酒温服1丸。入(2)糯米灵芝粥:A糯米50克,灵芝5克,小麦60克,砂糖30 克。将糯米、小麦、灵芝洗净,灵芝块用纱布包好,共放入砂锅加水800毫升,用文火煮 至糯米、小麦熟透,加入糖调味即可服食芝。入(3)猪心炖柏子仁:A猪心1个,柏子仁15 克。将猪心洗净,把柏子仁放入猪心内,封口,上锅加水,中火炖熟即成。服食时,将猪 心切片,或佐膳食用,或单独食服芝。入(4)猪心煨大枣:A猪心1个,大枣15克。取猪心 带血剖开,纳入大枣,置碗内加水蒸煨

4、至熟,服食芝。入(5)参归炖猪心:A 党参50克, 当归10克,猪心1只,味精、食盐适量。将猪心去油脂,洗净;再选择上等党参、当归和 猪心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炖至猪心熟烂即成。以味精及食盐调味,可分2次食 服,每日12次,连服710天。中医是怎样治疗多梦证的? A多梦是指从睡眠中醒来,自觉乱梦纷纭,常伴有头昏神疲的一 种表现。中医对多梦证的治疗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A(1)辨证论治入心气不足入症状: 多梦易惊,失眠,神疲困倦,短气,或喜悲善哭,精神恍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入 治法:养血益气,宁心安神。入选方:参香散加减。入药物:人参9g,黄芪、茯苓、白术、 山药各12g,莲肉、砂仁

5、、沉香、檀香、甘草各6g。入心血不足入症状:心悸怔忡,心 烦失眠,多梦易惊,健忘头昏,面色不华,舌淡,脉细。入治法:养血安神。入选方:四 物汤合茸砂丹加减。A药物: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各12g,鹿茸、朱砂各6g,炒枣仁 18g。入心阴不足A症状: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咽干舌燥,舌红少津,脉细数。入治法:养阴补心安神。入选方:益气安神汤加减。入药物:当归、茯神、麦冬、 生地各12g,黄连、远志、竹叶、人参、黄芪、胆星、莲子心各6g,酸枣仁18g,朱砂3g。 入心肾不交A症状:心烦,失眠,多梦,遗精,腰酸腿软,潮热盗汗,舌红无苔,脉细 数。入治法:交通心肾。入选方:黄连阿胶汤加减。入药物

6、:黄连、黄芩、白芍、阿胶各 9g,鸡子黄1枚,龙骨12go入心胆气虚A症状:惊悸不宁,胆怯善恐,夜寐多梦,胸 闷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无力。入治法:养心益气,壮胆镇惊。入选方:平补镇 心丹。入药物:酸枣仁、龙齿各12g,车前子、茯苓、麦冬、茯神、天冬、熟地、山药各 9g,五味子,远志、人参各6g,肉桂、朱砂、甘草各3go入心脾两虚入症状:心悸健 忘,少寐多梦,气短神疲,面色萎黄,食少倦怠,腹胀便溏,舌质淡嫩,苔白,脉细弱。入 治法:补益心脾。入选方:归脾汤。入药物:人参、远志、木香各6g,黄芪、白术、当归、 茯神、酸枣仁、龙眼肉各9g,炙甘草3go入痰火内扰A症状:梦扰纷纭,头晕心悸,

7、急躁易怒,痰多胸闷,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入治法;清热化痰。入选方:黄连温胆 肠加减。入药物:黄连6g,半夏、陈皮、茯神、竹茹、枳实各9g,甘草、生姜各3g,大枣 5枚,珍珠母12go A1.保健疗法:每天按摩太阳穴,百会穴数次,用保健木梳梳头5分钟,从而保持心情舒畅, 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AA2.饮食疗法:取大枣,小麦,冰糖,先取大枣、小麦水煎 去渣取汁,纳入冰糖烊化顿服,每晚1次。AA3.药粥疗法:取大枣,元肉,大米,砂糖 适量。先取大米煮粥,待沸时加入大枣、元肉,煮至粥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 每日1齐U。AA4.填脐疗法:取酸枣仁,研为细末,置肚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1 日1换。AA5.敷足疗法:取朱砂,加浆糊适量调匀,置于伤湿止痛膏上,贴敷于脚心涌 泉穴上,包扎固定,每晚1次。AA6.足浴疗法:磁石,菊花、黄芩、夜交藤,水煎2次, 去渣取汁,倒入浴盆中,趁热浸洗双足15 30分钟,每晚1次。AAA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