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与电影的关系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865716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与电影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摄影与电影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摄影与电影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摄影与电影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摄影与电影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摄影与电影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与电影的关系(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摄影与电影的关系课题:摄影与电影之间的关系关于摄影,作为一个摄影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摄影的一学年当中,对摄影有那么一点浅显的认识。摄影,公众认为的诞生于1839年,大致分为写实主义,绘画主 义,自然主义,纯粹主义,印象主义,新现实主义,达达主义,超现 实主义,抽象主义,主观主义,堪的派摄影等等几种流派。这众多的摄影流派,可以广义的被归结为艺术摄影, 纪实摄影, 新闻摄影等。要了解艺术摄影,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叫艺术,什么事具有艺术 性。艺术性是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所达 到的准确、鲜明、生动的程度以及形式、结构、表现技巧的完美的程 度。摄影起源于绘画,认识这一点很重要,在最初的

2、几十年里,摄影 创作主要是仿效绘画的经验,整个艺术摄影的历史,实际上是那些模 仿绘画的摄影家在试图证明摄影也能够创作出像绘画那样的作品来。然而,在这一阶段,摄影并没有得到承认,人们普遍认为利用物理和 化学手段制作出来的照片,并不能成为艺术。只有通过手工制作出来 的东西才能称为是艺术,所以许多摄影家在制作照片的时候,特别注 重摄影画面的画意效果,把一张张照片制作的虚无缥缈,其实质是借助于摄影手段进行的一种绘画创作。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纯影派 摄影的出现才让人们的观念产生了改变,纯影派摄影提出“只有通过 纯粹的真,才能得到完美的美”,代表人物如此赏心悦目的图片让人们发现原来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

3、的。摄影艺术是光线、影调、线条 和色调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摄影家正是借助这些语言来构筑摄影 艺术的美。这一流派的主要摄影家和作品有: 普莱期( ?-1896) 的男爵之宴、鲁宾逊漂流记、宝塔情景;罗宾林的当一天工作完 了的时候、秋天、两个小姑娘、弥留、拿着毒药瓶的朱丽叶、黎 明和落日;雷兰德洗礼者圣约朝霞之首、伊菲吉尼亚、优迪特与 荷罗佛尼斯;金马伦夫人( 1815-1897)的汤姆士卡莱尔和尼达1820-1910)的弥留之际的嚣俄等等。纪实摄影,所谓的纪实摄影,就是指真实地记录现实的摄影类型,摄影术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具有纪实的特性,其技术特点就是借助 光学的特性逼真地再现现实事物的影像。因此

4、,纪实性可以说是摄影 的天然属性。在拍摄此类摄影过程中,需要摄影人带着职业作风、甚 至不怕牺牲的精神进行创作,因此纪实摄影是需要良知和勇气的。事 实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社会上需要一些形象性的报道、各 种画报得到蓬勃发展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摄影纪录真实生活的能 力。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介,摄影从此有了自身的特征:社会性、 历史性、文化性和系统性。因此纪实摄影不同于艺术摄影,它的价值 不在于照片所给人的直观感受,而是取决于照片自身的信息价值,用 事实说话,照片所讲述的内容胜于千言万语。纪实摄影一般包括图片 故事、图片系列、图片短评等类别,图片故事一般指对某人,某事件 进行具体的描绘,注重

5、情节和连续性。注重非关键时刻的拍摄,使瞬间便为永恒。图片系列是指相同的主题,相互关联的成组照片,静态 纪实,没有时间的限制和变化。图片短评指对某事、某群体的认识 每幅作品具有独立性,有评论,无互相承接关系。最早的写实摄影作品当推英国摄影家菲利普德拉莫特于1853 年拍摄的那些火棉胶纪录片。稍后,贝U是罗斯芬顿的战地摄影和 六十年代末的威廉杰克逊的黄石奇观。1870年以后,写实摄影 渐趋成熟,开始把镜头转向社会,转向生活。如当时的摄影家巴 纳多博士就拍摄了流浪儿童的悲惨境遇,而震动了人们。纪实摄影代表人物及作品: 英国勃兰德的拾煤者;美国R卡帕的通故的法国女人被剃光头游街;法国韦丝的女孩等等,不

6、胜枚举。关于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概念的两个层次含义:广义上它泛指一切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包括用照相机拍摄照片,用摄影 机拍摄新闻纪录电影,以及用摄像机拍摄新闻电视来报道新闻这三大 类。狭义新闻摄影贝专指以相机为工具,以摄影图片为手段,以印刷 品为媒介的新闻摄影报道活动。我国老一代行文摄影家蒋齐生认为利 用摄影技术,用画面形成,在新闻现场对新闻进行形象的传真、纪实(或对新闻进行形象纪实)就是新闻摄影的特性,也就是新闻摄影的定义。 1999 年,中国新闻摄影协会在组织在编写新闻摄影学概论书时给出一个定义:新闻摄影,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瞬间 形象摄取并辅以文字说明予以报道的传播形式。因此

7、,新闻摄影就是 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的媒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摄影本身或者事件本身的真实性与时效 性,因此它又有别于纪实摄影。新闻摄影 在各个时期各个年代都有其不同的代表人物,18 42 年初,德国汉堡发生火灾,有人用银版法拍摄了火灾现场 ,被 称为新闻摄影之始。早期的新闻摄影 ,器材笨重,技术操作复杂 ,只 能纪录静态人像及场景。要刊登于报刊,须由画家加工改为线画, 制成木刻版。从事摄影的,是照相馆的摄影师。 1880年3月 4 日,纽约每日图画用SH霍照相铜版术,印出了照片棚户 区风光。1904年1月7日英国每日镜报创刊,全用照片 插图,刊登谋杀、

8、犯罪、杂耍之类照片。 20世纪 20年代,由于传 真术、照相制版术、纸张的改进 ,特别是小型相机的问世 ,新闻摄 影才有了发展的物质技术条件。1928年德国E萨洛蒙用小型相 机、室内光和不干涉对象的方法,抓拍新闻镜头,为现代意义上 的新闻摄影奠定了美学与技法的基础。被称为 “新闻摄影之父 ”。这些遍是出现最早的新闻摄影。关于对摄影的一点认识, 纵观现今中国的摄影界,对摄 影的表现手法及风格类别的审视越来越倾向于西方的价值取向与标 准,这也就是当今最时髦的所谓“国际接轨”。其中,由此而引发的对 纪实和唯美(被称以风光摄影为代表的所谓沙龙片)两大类别的讨论, 始终没有停止过。笔者认为摄影作品的不同

9、,价值取向将有不同的评 价标准。例如艺术摄影作品的价值取向,在不能兼顾的时候,可以忽视摄影作品的记录性,也可以忽视摄影作品直接或潜在的商业要求。艺术摄影作品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艺术摄影以美为目标。摄影具有纪实性的特征,纪实乃摄影的天人属性,张照片能够时框取局部形象,并且令瞬间变为永恒,这既是一种对现实真实的纪 录,一种对社会真实的反应。然而,纪实摄影同样具有艺术的特性。认识这一点也很重要。比如说提出决定新瞬间理论的布列松,以及法 国著名摄影大师罗伯特一杜瓦诺,细细观察他们的作品我们不难发 现,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纪实摄影作品)往往不但其纪录的事件耐人 寻味,通过艺术角度如用光、构图、瞬间抓取等方

10、面我们依然能感受 到其与众不同的优点。比如布列松拍摄的巴黎穆费塔街这张作品, 作者采用瞬间抓取得手法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前提下给予被摄体以 完美的形势,这张作品首先打动我们的是小孩子那纯真自然的表情好像刚刚完成一件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兴冲冲走在回家的路上,把儿童那种天真无邪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得不叹服摄 影家对瞬间的敏感、对构图尺度的把握都是那么天衣无缝,深层次体 现了摄影的艺术价值。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不论是纪实摄影还是新闻 摄影,优秀的摄影作品除去其自身的记录真实的特性以外,它还同时 具有艺术的特征,摄影的纪实性与艺术性往往是相互统一存在的。电影:电影,也称映画。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

11、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极强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 电影的定义: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 手段, 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 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以及还音), 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以及声 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信息来 于电影艺术词典)电影艺术 : 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 为媒介,在银幕上运 动的时间和空 间里创造形象,再现

12、和反映生活 的一门艺术。 电影的简介: 种综合艺术,亦正如艺术本身 ,有着复杂而繁多的科系。 电影世界里有 很多不同种类的电影,也有很多 种电影的分类方法。用强灯光 把拍摄的形象连续放映在银幕上 ,看起来像实在活动的形象 。从有声电影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科技的时代,运用大量的电脑特技制作出来的电 影,受广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欢迎 。国外电影广告在美国和英国的电影广告中,有这样八种标记:美国X禁止未成至者观看的影片;G所有观众可看片;R十七岁以下 禁止观看;PG -般观众可看;英国U内容正派片;A一般观 众可看片;X 18岁以下青少年禁看片;AA少年儿童禁看的凶杀片。电影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

13、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 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 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 真的具体形象 ,以反映社会生活 的现代艺术。电影能准确地 “还原”现实世界, 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 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 更广阔、更真 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在电影萌芽时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摄影倾向:一种以卢米埃尔兄弟为代表,主 要在现实中去捕捉生活现象,银幕上展现的就是人们身边的琐事;一种以梅里爱 为代表,主要记载舞台上已经加工的虚构的生活图画。沿着这两种创作方式,发 展成后来的纪录片和故事片两种片种。这两种倾向反映到故事片摄影中来,又逐 步形成两种不同的流派:绘画派和纪实派

14、。世界电影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里放映了 12部每部一分钟的影片。 就在这一时刻电影诞生了。请注意这个诞生的时间,是从电影对众放映开始的, 并不是由电影拍摄完成的那一刻开始的。为什么要这么去定义呢?难道美术的产 生也应开端于某个画展吗?然而,很遗憾,这个问题没有横向可比性,因为在所 有的艺术中只有电影是有其开端的,而其它各个门类的艺术基本都找不到一个准 确的时刻作为开始。要追寻电影的开始,先要知道什么是电影,电影的定义是什么?早在1894年, 美国爱迪生在纽约已经有一家电影镜观赏店,所谓电影境是只是一个四英尺的箱 子,每次只供一人看 50 英尺的活动影片,没有银幕只有胶

15、片,史书上说抱歉, 这还不是真正的电影,那电影到底是什么呢?最普遍的解释是:随着电学、光学、 化学、机械学等诸学科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将活动的物像用摄影机拍摄在胶片 上,又能通过放映机将这些记录在胶片上的活动物像投射到银幕上的这种东西叫 做电影。定义明确了,电影开始的诞生的标志就变得合情合理了。中国电影发展趋势:中国第1到第5代导演的代表人物:第一代导演:郑正秋任彭年、侯曜沈浮史东山何非光袁牧之蔡楚生洪深 第二代导演:陈怀皑桑弧崔嵬第三代导演:谢晋谢铁骊谢添沙蒙水华林农李前宽肖桂云凌子风 第四代导演:黄蜀芹黄健中郑洞天谢飞王启民滕文骥吴贻弓丁荫楠 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黄建新吴子牛新生

16、代导演;张杨张元路学长贾樟柯王小帅李少红孙周姜文叶大鹰冯 小宁冯小刚中国电影发展 史(1896-1949)中国电影的未来趋势和中国经济曾长有很大的关 系,同时和公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关.为什么美国电影是N0.1?不是因为他们早,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导演,演员,编剧比 我们的好,而是他们有资金,他们的生活质量高,用一句很通俗的说法就是吃饱了 撑着没有事做,为什么这么说呢,他们的生活富足了不用为吃饭穿衣发愁,他们就 是闲暇想些乱七八糟的,天马行空的事情,所以他们有了超人,蜘蛛人等等一系列 的科幻电影.有了资金就会有高技术的设备,选材什么的质量也会提高,美国电影 公司的老板和中国电影公司的老板他们考虑的事情角度都不会一样,虽然都是为 了盈利.其次他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