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统计指标综合评价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7865591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统计指标综合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医院统计指标综合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医院统计指标综合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医院统计指标综合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医院统计指标综合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统计指标综合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统计指标综合评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院关于统计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的简章(草稿)医院是一个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单一统计指标只反映某 一局部的数量特征,而不能全面概括整体的综合状况。为了获得对整体的、全面 的认识,必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以保证对医院工作 认识的全面性、客观性。进行统计工作的综合评价,就是利用对医院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测量 构造综合评价模型,求得综合评价价值,最后进行比较和排序的统计分析的过程。 通过综合评价,可对医院某一方面工作的数量特征有一综合认识,还可对不同部 门科室、不同工作内容之间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和排序。用统计指标评价医 院的工作虽是事后的检查和评价,但它

2、能起到信息反馈和质量控制的作用,符合 现代化医院管理的思想。在统计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由于各指标在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不完全等价,需 要对每个指标确定一个权重系数。权重系数的确定是否合理对建立综合评价指标 体系至关重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各层每一项指标的权重,是保证该指标体系在实 际评价工作中切实可行的关键。一、模型构建本体系拟计划选用医疗工作量、医疗质量、医疗工作效率和业务收入等五大 统计指标构成综合评价模型。其中人员构架暂定权重系数为 0.05,医疗工作量 和医疗工作效率两大统计指标暂定权重系数为 0.2,业务收入暂定权重系数为 0.25,医疗质量统计指标暂定权重系数为0.3,最终权重数值归由医院决

3、策者确 定。以下为各大统计指标的详细内容。(一)医疗工作量指标医疗工作量的计量单位主要为病种数、住院人次数、门诊人次数。通过分 析病床、住院、门诊和医疗技术科室等方面工作量及其比例情况,反映医院人力、 物力和技术效果是否得到正常发挥。工作量越大,表示完成的任务越多;治疗的 疑难病种越多,表示发挥技术的效能越高。1、住院工作量及其比例情况分析:包括入院人数、出院人数、各科出院人 次数构成比、出院疾病分类及其构成比。入院人数说明医院是否正常地完成收容 任务。正常收容人数二实有床位数X正常床位使用率X正常床位周转次数。如果 实际入院人数等于或高于正常收容人数,说明已完成或超额完成收容任务;如果 低于

4、正常收容人数,应找出具体原因。出院人数指所有住院后出院的人数,包括 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及其他人数。其他人数指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 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出院 人数最直观的反映了医院的工作量,单位时间内出院人数越多,工作量越大,工 作强度越大。住院疾病分类及其构成比,可以反映医院是否发挥了正常技术效能。 所谓发挥正常技术效能,系指收治的病种及其数量同医院的技术水平相适应,保 证急需和必要住院的病人得到及时住院等。一个技术条件好的医院,如果收容了 很多一般慢性病人和轻症病人,占用了大量的床位,就使较好的技术条件不能得 到充分发挥。2、门诊工作量

5、及其比例情况分析:包括门诊人次数及各科构成比,门诊疾 病分类及其构成比。卫生部规定市综合医院床位数与门诊人数比为 1:3,超过这 一比例,说明门诊工作负荷过重,给门诊管理和门诊质量带来不利影响。3、医疗技术科室工作量及其构成比分析:主要是各医技科室工作量及其内 部构成比(如手术室手术次数及大、中、小手术构成比;药剂科的处方数及其中 西药处方构成比等)、同临床科室工作量之比(如门诊透视率、门诊处方率、门 诊检验率等)。4、医疗仪器工作量:包括仪器使用率、仪器的工作日和展开率。 医护人员数分别与床位数、门诊日均人次数、住院人数比;医师可按每名住 院医师负担的床位数、门诊医师每小时门诊人次数计算;病

6、房护士按负担的床位 数计算;医技科室按每人负担的床位数计算,也可分别按每人每天的处方数、检 验件数、透视人次数、理疗人次数等来计算。(二)医疗质量方面的指标 医疗质量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诊断质量、治疗质量和伤害控制三个方面。1、诊断质量诊断质量的高低,是反映医院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说门诊诊断与 入院诊断符合率、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主要 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病人入院到确诊的平均时间等可以反映出诊断质量情况 前4 者是反映诊断是否正确,而后者则是反映诊断是否迅速的问题。至于诊断是 否全面,是指对 1 个病人全身的主要、次要疾病是否能够全面查出。如果只检出 次

7、要疾病而遗漏了主要疾病,那就不是不全面的问题,而是诊断错误。(1)门诊诊断与入院诊断符合率:此项指标反映医院对病员入院时的初步 诊断水平,也就是经治医师的诊断技术水平。(2)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此项指标是判定临床诊断有无错误最可靠的、 最公正的依据。入院诊断:指病人住院后,主治医师第一次诊查病人后确定的诊 断。以主治医师签字后的住院病历或入院记录上的诊断为依据。出院诊断:指病 人出院(死亡)时确定的诊断,包括主要诊断、其他诊断和医院感染诊断。入院 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二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人数/(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人数+入院 与出院诊断不符合人数)X100%。( 3)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此项指标是指

8、手术前和手术后对病人的诊断结 果相一致的比率。外科经手术治疗的病例,一般都能在手术后得到肯定的诊断, 因此这一指标是判断外科诊断质量的重要依据。为了分析对各类疾病的诊断质量 可以分病种计算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 (手术前后 诊断符合数/手术患者总人数)X100%。(4)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是指对病人进行的临床诊断结果和 对其进行的病理诊断结果相一致的比率。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 %) (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数/病理诊断数)X100%。(5)病人入院到确诊的平均天数:是反映确诊是否及时的一种指标。它不 但可以显示经治医生和上级医生的工作情况,而且还

9、可反映医技科室的配合工作 情况。此种指标不需对全部病人都做,而只对某几种主要病种进行统计分析即可。在运用上述指标进行诊断质量分析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由于任何一个指标只能反映一个方面的问题,所以必须将几个指标综合 应用。 在分析指标时,不能只着眼符合率的高低,还要注意不符合的情况,以 便找出诊断质量不高的原因,寻求提高诊断质量的办法。 不但要进行总体分析,还要对各类不同疾病分别进行分析。既要分析大 量常见的疾病,又要分析少见的疾病。同时也要把一组病例和个案结合起来进行 分析,凡是尸检诊断与临床诊断不符的病例,都要进行个案分析。 凡是初诊待查的病例和确诊时排除疾病,可列为疑诊例数或无对照例数。

10、待查数多,就表示初诊质量低;而在确诊时排除疾病愈多,也反映初诊水平不高, 同时也反映对入院的控制不严或条件过宽。2、治疗质量治疗质量的高低,主要表现在治疗是否有效、及时和彻底 3个方面。一般地 说,反映治疗质量情况的指标有治愈率、死亡率、同一疾病反复住院率、抢救危 重病员成功率等。(1)治愈好转率:治愈好转率的高低是反映治疗质量的重要方面。但是只 看医院总的治愈好转率高低,往往不易看出治疗质量的真实情况。这是因为收容 对象的情况不同(病种、病情、年龄、职业等),对治愈好转率的高低有很大影 响。因此,必须进一步进行主要疾病的治愈好转率分析,而这种治愈率就比总治 愈好转率更容易显示治疗结果的真实情

11、况,也易于进行科室之间的对比。治愈好 转率=出院人数中的(治愈人数+好转人数)/出院人数X100%。(2)住院病死率:住院病死率的高低,可以从反面反映治疗质量情况。但 它也受着收容对象情况的极大影响,某些科室由于收容疑难和急诊病人多,其死 亡率必然较高;相反,某些科室专收慢性病,甚至全年不发生 1 例死亡。所以, 只做总的病死率分析,不能对医疗质量做出直接判断,还必须从多方面作具体分 析,包括:死亡原因,年龄与死亡的关系,死亡的时间性,治疗的及时性,病情 状况,来院前的治疗质量等情况。住院病死率=出院人数中的死亡人数/出院人 数 X100%。(3)同一疾病反复住院率:同一疾病反复住院率的高低,

12、是反映治疗是否 有效和彻底的依据之一。在分析反复住院率时,必须对每种疾病分别进行,因为 有些疾病目前由于医疗条件限制,无法控制其反复发作的规律,如溃疡病、慢性 肝炎等。在分析时,还要注意两次住院的间隔时间,间隔愈近,对评定治疗质量 意义愈大;间隔愈远,干扰的因素愈多,也就不容易说明前次治疗质量是否有问 题。另外还要注意到,对于因另一疾病或客观原因未治而出院又二次住院的病人, 都应分别统计分析,不列入反复住院统计之内,不能一概都归于前次治疗质量不 高所致。(4)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这一指标说明抢救危重病人中成功例数所占的 比例。运用这一指标时必须明确“危重病人”的含义和抢救成功的标准。危重病 人

13、指急诊患者以及下过病重病危通知者;抢救成功人次数指急危重病人经抢救后 治愈好转或病情稳定者。危重症抢救成功率(%) = (抢救成功人次数/危重症抢 救总人次数)X100%在运用上述指标进行治疗质量分析时,应注意下列问题:对“治愈好转” 的概念要正确掌握。对每一种疾病都应订出一个明确的指标,要求所有医师都按 统一的标准判定。如果标准经常变换,则统计的数值就失去对比价值。治疗质 量(治愈好转率、病死率)出现升高或降低,都要具体分析,以便进一步找出原 因。因为任何统计指标的变化,如果没有充分具体的理由去论证,就不能得出提 高或降低的结论。3、伤害控制指标医疗的目的是减少痛苦,治好疾病,如果在治疗过程

14、中给病员增加了不应有 的痛苦和损害显然是医疗质量不高的表现(当然程度和性质各有不同)。因此, 分析这方面情况,也可作为评定医疗质量的依据之一。如果仅用医疗事故发生情 况来说明这一问题,还不够全面。因为在医疗过程中有些问题(如无菌切口感染, 术后并发症、院内感染,输血、输液反应等)虽然不一定是医疗事故,但却给病 人增加不应有的痛苦,所以也是医疗质量不高的反映。因此,以采用医疗事故发 生数、无菌手术初期愈合率、无菌手术化脓率、院内感染率或次数、术后并发症 发生率、输血、输液反应率等多个指标进行分析较为恰当。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 合率() = (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例数/无菌手术例数)X100%。(三

15、)医疗工作效率方面的指标1、实际病床使用率:使用率高,表示病床得到充分使用;反之,则说明病 床空闲较多。床位使用率一般为 90%93%,超过93%则说明病床负担过重。它反映 病床的一般负荷情况,说明医院病床的利用效益,对评定医院工作效率和管理水 平具有重要意义。病床使用率() =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 X100%。2、病床周转次数。床位周转次数是衡量医院床位周转速度快慢的指标。它 从每张病床的有效利用程度方面说明病床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医院的 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平均床位工作日和床位使用率,只能说明床位的一般工作 负荷状况,还不能表示床位的工作效率情况。在一定时间内,

16、周转次数多即周转 速度快、病床利用情况好,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少。病床周转次数=(全年出院人 数/平均开放床位数)。3、平均开放病床数:即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本年日历日数4、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指年内医院各科每日夜晚 12点钟开放病床数之总和, 不论该床是否被患者占用,都应计算在内。包括因故(如消毒、小修理等)暂时 停用的病床,不包括因医院病房扩建、大修理或粉刷而停用的病床及临时增设的 病床。5、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医院各科每日夜晚 12点钟实际占用病床数 (即 每日夜晚 12 点钟的住院人数)之总和。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床位,患者入院后 于当晚 12 点钟以前死亡或因故出院所占用的床位。6、平均住院日:该指标是近年甚为引人关注的一项指标,指出院者占用总 床日数与出院人数之比,衡量医院医疗治疗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平均住院日 二出院者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国家卫生部专门就“以缩短平均住院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