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政策解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864818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政策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政策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政策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政策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政策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政策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政策解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政策解读摘要:随着我国建设工程数量的不断增长,造价管理在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在社会经济和管理科学迅速发展的冲击下,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结合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工程建设发展趋势,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措施进行了简要解读。关键词:工程造价;改革;概预算工程造价与各方主体的经济利益、市场竞争的规范化、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社会科技水平的进步等一系列问题息息相关。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远远落后于行业市场的快速发展,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其发展。如何控制好项

2、目的工程造价,合理地使用建设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成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和各类项目建设主体单位所关注的热点问题。2014年11月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全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工作会议,部署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做出重要批示: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健全市场决定工程造价机制,为提高投资效益、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维护建筑市场秩序提供支撑。这一举措为完善工程造价管理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发展简述纵观工程造价管理整个发展历程,大体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1985年以前,政府定价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了很大作用;自1985年实行价格双轨

3、制后,出现与过渡时期相适应的“统一量、指导价、竞争费”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2003年我国推出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主流的计价模式。现阶段,在我国工程造价领域,定额和清单两种计价模式并存,随着社会经济和管理科学迅速发展的冲击,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2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1)法律体系不健全工程造价管理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撑,各管理机构工作职能定位法律依据不足。工程价格管理缺乏上位法,招标霸王条款频出,不履行合同或随意修改合同条款,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无限转嫁各类风险,不按合同支付工程款等现象时有发生,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不

4、能得到有效保护。(2)计价依据不完善1)收费标准不统一,压价竞争严重全国无统一的收费标准,以压标压价方式确定项目价格普遍存在;同时由于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给委托方压价带来方便。2)定额修订不及时,计价信息时效性差随着大量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而相应定额子目未得到及时更新和补充;市场人工工资增长较快,劳务价格波动较大,定额人工单价调整没有及时跟进;人工消耗量不够准确,定额子目人工单价涵盖的内容与市场人工工资涵盖的内容不同,从而导致计价信息不能真实反映工程造价。3)工程造价信息标准建设滞后因缺乏制度保证和经费支持,工程造价信息更新较慢、渠道不畅、采集困难,造价信息的数据标

5、准尚不完善,不能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数据共享。(3)管理体制不合理1)招标管理不规范,压价现象严重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招标控制价管理机制,部分地区在招标时没有明细,仅公布招标控制价总数。一些咨询企业在编制招标控制价时对施工措施方案考虑的不全面,招标人利用主体优势地位进行恶意压价,压价竞争和不合理的低价中标现象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2)地方保护严重,市场环境复杂一些省市地方保护现象严重,政府出台文件,以各种保证金及服务费的形式收取费用,并要求外地企业承接属地项目必须在当地注册分支机构方可备案,加重企业负担。3)进度款无保障,结算周期过长在施工阶段,发包方故意拖延付款时限,进度款支付不及时,同时工

6、程变更、索赔等费用未及时计入工程进度款,施工企业占用流动资金较多,资金压力大。一些项目因政府投资资金不到位、开发商资金压力大存在故意拖延工程竣工结算现象,结算周期在2-3年,同时质量保证金太高,压款周期较长。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4)协会作用不明显,行业前景无保障政府机构立法和制订标准时,行业协会未充分发挥作用,在行业自律、诚信建设、税制改革等方面的导向作用不明显,未能充分反映行业诉求。与工程设计、工程咨询、会计等行业相比,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偏低,同时业务与审计、会计等存在交叉,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吸引力下降。3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措施面对行业内一系

7、列问题,在我国当前政策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完善工程计价规则1)构建科学合理的工程计价依据体系逐步统一各行业、各地区的工程计价依据,打破行业、地区分割,形成以清单计价规范和各专(行)业工程量计算规范配套使用的清单规范体系,以及服务各专业、全过程的建设工程定额体系。研究制定多层次的工程项目划分规则,建立多层级的清单,供市场主体自行选用,满足不同设计深度、不同复杂工程、不同承包方式以及不同管理需求的计价需要。研究制定工程定额编制规则,统一全国工程定额编码、子目设置、工作内容等编制要求,并与工程量清单规范衔接。理清

8、全国统一、行业、地区定额专业划分和管理归属,补充完善各类工程定额,形成服务于从工程建设到维修养护全过程的工程定额体系。2)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工程定额管理制度明确工程定额定位,发挥其在国有资金投资工程编制估算、概算、最高投标限价中的依据作用,以及非国有投资工程的参考作用。通过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科研单位、社团组织等社会力量在工程定额编制中的基础作用,提高工程定额编制水平。鼓励企业编制企业定额。探索和改革全统定额发布机制,建立工程定额全面修订和局部修订相结合的动态调整机制,及时修订不符合市场实际的内容,提高定额的时效性。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指导各地编制有关建筑产

9、业现代化、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等工程定额,发挥定额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广应用中的引导约束作用,促进提高建筑品质,支撑建筑业转型升级。(2)优化工程造价公共服务1)转化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方式理清政府与市场的服务边界,建立政府公共服务的工料机信息目录,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工程造价信息服务。研究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化标准体系,编制工程造价数据交换标准,打破信息孤岛,奠定造价信息数据共享基础。建立国家工程造价数据库,引导地方开展工程造价数据积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制定工程造价指标指数编制标准,指导各地开展造价指标指数测算发布工作。鼓励各地开展工程计价依据电子化服务模式研究,探索计价定额信息化服务形式

10、。2)促进造价专业人才水平提升研究制定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发展战略,提升专业人才素质。注重造价工程师考试和继续教育的实务操作和专业需求。加强与大专院校联系,指导工程造价专业学科建设,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研究造价员从业行为监管办法。支持行业协会完善造价员全国统一自律管理制度,逐步统一各地、各行业造价员的专业划分和级别设置。制定工程造价机构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计划,保障造价管理机构专业水平。(3)加强造价咨询市场监管1)健全市场决定工程造价制度加强市场决定工程造价的法规制度建设,指导各地加快推进工程造价管理立法,依法规范市场主体计价行为,落实各方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进一步规范

11、和细化招投标、合同订立阶段有关工程造价条款,为工程结算与合同价款支付提供基础,禁止各地干扰市场主体计价行为。按照市场决定工程造价的原则,全面清理现有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和计价依据,发挥企业定价机制。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大力培育造价咨询市场,充分发挥造价咨询企业在造价形成过程中的第三方专业服务的作用。2)推进造价咨询诚信体系建设加快造价咨询企业职业道德守则和执业标准建设,指导各地开展执业质量动态监管。整合资质资格管理系统与信用信息系统,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逐步建立与工商、税务、社保等部门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各地要依托统一信息平台,开展不良行为记录,建立信用档案,适时公开不良行为

12、,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开展以企业和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和执业质量为主要内容的评价,并与资质资格审批联动,建立“褒扬守信、惩戒失信”的环境。鼓励行业组织开展社会信用评价。3)推进工程造价咨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造价工程师交由行业协会管理。将甲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认定中的延续、变更等事项交由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放宽行业准入条件,完善资质标准,调整乙级企业承接业务的范围,加强资质动态监管,强化执业责任,健全清出制度。推广合伙制企业,鼓励造价咨询企业多元化发展。加强造价咨询企业跨省设立分支机构管理,打击分支机构和造价工程师挂靠现象。简化跨省承揽业务备案手续,清除地方

13、、行业壁垒。简化申请资质资格的材料要求,推行电子化评审,加大公开公示力度。4)完善工程全过程造价服务和计价活动监管机制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推行国有投资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制度,实现工程项目前期投资估算、概算与最高投标限价、合同价、结算价政策衔接,造价与招投标、合同的管理制度协调,形成制度合力。完善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办法,转变结算方式,推行过程中结算,简化竣工结算。将竣工结算书作为竣工验收备案的必备文件,引导工程竣工结算按约定及时办理,遏制工程款拖欠。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改革工程造价纠纷调解机制,鼓励各地联合行业协会组织成立专家委员会进行造价纠纷专业调解。加强对国有投资工程执行计价标准的监督检查,规范计价行为。加强对工程计价活动及参与计价活动的工程建设各方主体、从业人员的监督检查。4小结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是一个长期漫长的探索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也一样。它随着社会经济和管理科学发展到如今,也将继续在工程建设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经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日臻完善。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