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7864374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校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校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校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校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1. 目的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作用,搞好青 少年同学的教育工作,必须强化对三种教育的管理,形成有效的管理 系统,积极协调,各司其职,提升对青少年同学的教育水平和效果。2. 适用范围学校分管思想教育工作的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代表、共青团 及少先队负责人、家长代表、社区组织代表。3. 内容(1) 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管理系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组成的管理系统中,以学 校教育为主导,协调其他两方面的工作。 学校教育以分管思想教育的校长为首,由教导处主任、班主任代表、共青 团及少先队负责人共同组成。其使命是宣扬国家的教育方针、

2、政策, 协调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进行指导, 主动沟通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信息渠道,交流教育信息。 家庭教育建立家长委员会,由热心教育工作并有一定威信的家长组成,其 使命是参加学校教育管理,转达学校对家庭教育的要求和家长对学校 工作的建议和看法,传达学校教育信息,成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 社会教育建立社区教育组织,以地方行政部门分管宣扬教育的领导为首, 由街道、厂矿企业、乡村、社会教育团体及社区内学校领导等有关负 责人组成。其使命是配合学校教育抓好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宣扬国家 教育方针政策、组织有意义的社会教育活动、创造优良的社会教育环 境。(2)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

3、育的协调途径 互相访问学校同家长就教育孩子问题互相访问、交谈是教育好同学不可缺 少的途径。家庭和学校间的互相访问既可交流同学状况,全面了解学 生,也可在此基础上研究教育措施、统一教育口径,达到提升教育效 果的目的。具体做法有:A. 校领导进行的研究性家庭访问。这种访问,目的在于针对当前 同学状况,同家长研究教育方面的问题,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征求 对学校工作的改善看法,为学校工作决策提供依据。B. 常规性访问。这是学校教师和班主任的常规性工作。教师、班 主任代表学校就教育孩子问题对家长进行访问。目的在于实现家庭教 育与学校教育互相沟通、互相配合,商讨教育策略,明确教育目标, 协调统一教育影响,

4、提升教育效果。C. 家长访问学校,其目的在于向学校通报同学在家的表现、了解 同学在校的状况、征求对同学进行教育的建议。 召开家长座谈会召开家长座谈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主要的且具有高效率的途径。 家长座谈会包括全校性的、年级的和班级的三种类型,其中较多的是 班级的家长座谈会。家长座谈会的类型不同,其内容的侧重点也各异。 全校性的家长座谈会一般由学校领导向家长报告学校状况以及学校 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希望家长配合的问题,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看法 和建议。年级家长座谈会由分管年级工作的校领导和年级负责教师主 持召开,年级内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目的在于通报全年级同学的共 同状况,以及学校对同学提出的共同要求

5、,并征求家长对年级工作的 看法。这种座谈会多在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召开。班级家长座谈会一 般由班主任主持召开,目的在于向家长通报近期班内状况及同学表现, 分析同学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同家长共同 研究措施。 建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长委员会是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形式,是家长 直接参加学校教育工作,共同管理、教育好同学的有效途径。它的特 点是加强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参加程度,提升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责 任感,不仅有利于家庭与学校协调一致地教育好同学,而且有利于争 取家长更多方面的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家长委员会的组成状况关系到它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一般 来讲校长应作为家长

6、委员会的当然成员,还要选择那些热心学校工作、 联系和活动能力较强、教育子女有效且在家长中有一定威信的人进入 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会议由校长主持召集、定期召开,研究学校、 家庭如何配合教育同学的问题。家长委员会的委员们要向家长转达学 校对家庭教育工作的看法和要求,以指导家庭教育。同时还要反映家 长们对学校工作的看法和要求,以及如何支持学校教育工作等,以协 调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学校的特点是能够从理论上提升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从方 法上给家长以指导,从而通过提升家长素养达到提升家庭教育效果的 目的,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好子女,为学校教育提供优良的基础。开办家长学校目的在于提升家

7、长素养,从而提升其教育子女的水 平,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要以本校家长的 实际状况决定,一般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讲授,教子有方的家长 经验交流,探讨子女教育中的共同性问题等。家长学校授课的教师可 由学校的校长、教导主任和有经验的教师担任,也可邀请专家学者到 校授课或有教子经验的家长承当。(3)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的途径 学校的社会宣扬、社会服务工作作为学校要主动地安排、组织社会宣扬和服务性工作,宣扬学校 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配合的重要性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规划、工作计 划和现在进行的主要工作等,以争取社会各界尤其是社会教育机构对 学校工作的了解、理解,从而与学校教育工作协

8、调配合,支持、帮助 学校搞好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建立这一组织的目的在于使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能够形成稳定 的、互相协调的联系,以共同做好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建立学校教 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其人员组成涉及它 的作用的发挥,可由学校派出的热心校外教育工作的教师代表,同学 主要居住的村、镇、街道、工矿等单位分管校外教育的同志和有一定 威信的家长组成。校外教育组织的任务是研究同学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表现,对 学校教育的共同配合问题及其措施。这一组织的特点是:对同学教育 的三个方面使命明确,并通过组织形式联系在一起,且有专人负责,

9、 所以这三个方面联系是稳定的,便于协调配合,易于产生整体功能, 提升教育的效果。 社区教育委员会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是强化学校与社会配合、协调的有效组织 和途径。社区教育委员会一般由社区内的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单 位推选代表组成,它的任务是围绕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一主题 展开工作,使社会有关部门通过这一组织参加学校教育及其管理,积 极地与学校教育配合,协调一致地做好青少年教育工作。 聘请校外辅导员学校可本着就地、就近的原则,在一些重点联系的单位中,并经 这些单位的同意聘请校外教育辅导员。聘请校外辅导员的条件是:他 们在所在单位具有较高的声望、有专长、关怀教育、热爱青少年同学, 具有一定的

10、组织能力、教育能力。 强化学校与社会宣扬部门的联系,展开有益同学身心健康的活 动。学校强化与专门性教育机构的联系目的在于充分利用这些机构 配合学校做好同学的教育工作,使他们了解同学状况,安排的教育活 动及内容能反映同学实际、为同学喜爱,让同学在参加这些活动中接 受教育。学校与社会宣扬部门联系途径是广泛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 面:一是将学校的重大事情及将要展开的活动及时向宣扬部门反映, 以争取通过宣扬媒体向社会宣扬,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支持学校。 二是学校主动向新闻、出版单位反映同学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及同学 对课外读物、广播电视的要求,让宣扬媒体了解同学、宣扬同学中的 好人好事,向同学提供更好

11、、更多的精神食粮,以鼓舞同学、激励学 生、促进同学健康发展。三是学校要争取社会宣扬的配合支持,展开 同学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活动,寓教育于各种有益活动之中,丰 富同学的课余活动。 学校要与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机构建立常常性的联系专门性社会教育机构主要指以青少年和在校中、小同学为主要教 育对象的社会教育机构,如少年宫、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业余 体校、少年科技馆等,这些单位主要以少年儿童为对象展开活动。作 为学校要常常地与这些单位联系,让他们了解学校、了解同学,以便 配合学校并从同学的实际出发展开合适青少年同学健康成长的、能够 发挥同学特长的各种活动。学校与社会专门性教育机构的联系主要有两个方面

12、:一是邀请社 会专门性的教育机构的教师到校对同学进行辅导,以推动学校课外文 娱体育活动、科技活动和文学艺术活动的展开。二是发动、选拔和推 荐同学积极参加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各种活动。 建立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学校要把那些对同学具有教育意义的单位作为教育同学的基地。 如驻地解放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贡献的工厂、企业、矿山、农 村、名胜纪念地,这些单位是教育同学的好场所、活教材,学校要加 强同这些单位的联系,充分发挥这些单位的教育作用,要依托这些单 位建立起长期的、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其目的有二:一是便于邀请 这些单位的优秀同志到校作报告或者聘请他们作校外辅导员;二是便 于组织同学到这些单位进行参观、学习或从事劳作及组织同学到部队 接受军训,使同学在接触社会中了解社会、接受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