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教育的经济属性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86392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看待教育的经济属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怎样看待教育的经济属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怎样看待教育的经济属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看待教育的经济属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看待教育的经济属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看待教育的经济属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此同时,也出现了不一样程度的教育经济化、市场化现象。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含有正常的一面。但应该看到,教育是一个特殊的准公共物品,假如过分经济化、市场化,就会对社会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正确把握教育经济化、市场化的“度”,需要认真分析教育所含有的经济属性。教育投入既含有显著的公共收益特征,又含有极强的私人收益特征。所以,它通常由政府、个人或家庭、企业或社团共同负担。过去,中国的教育费用基础由政府负担。这即使对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从实践看,政府作为教育的唯一供给者也存在很多弊端,如资金投入不足、效率低下、学

2、校行政化现象严重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合适发挥市场的力量,许可个人、企业资金投入教育事业,能够填补资金和管理上的不足。因为,市场追求的是效率和竞争,是低投入和高产出。还要看到,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家追求差异化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政府提供教育的大众化特征已不能满足部分群体的需求。这么,一定程度的教育经济化、市场化就成为必定。近些年来,中国逐步改变了政府作为教育的唯一投资者的局面,许可其它资金投入教育;社会对教育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各类培优教导、职业技术教育、独立学院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繁荣,但也带来部分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很多人感到教育市场化带来了社会不公。即使一定程度地

3、利用市场来发展教育是必定趋势,但教育是一个准公共物品,包括全体国民的切身利益,若单纯根据市场经济的标准来发展教育,就不利于教育公平,不利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因此说,教育的经济属性是一个公共经济性质。教育的公共经济性质是由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当代化快速发展时期,而城镇化意味着农村人口逐步转移到城镇,成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和市民。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只有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和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这一过程。人力资本的形成需要投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基础教育,通常是受教育者为自己享受的教育服务付费。但因为种种原因,中国农民收入一直很低,不可能完全依靠本身的力量来提升人力资本

4、。所以,政府有必须为这类群体提供一定的无偿接收教育培训的机会。这既能给单个农民带来很大收益,更能给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带来很大收益。另外,城市的困难群体也需要得到教育培训的机会。教育的公共经济性质是由维护教育公平的需要决定的。个人和家庭之间所占有的财富是不一样的。若将受教育仅仅视作个人消费,那么,贫寒家庭的孩子取得的发展机会就会降低,甚至造成富人愈富、穷人愈穷。促进受教育机会的公平,实际上也是抑制贫富差距拉大的有效方法。教育的公共经济性质是由增强民族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决定的。一国的关键竞争力不但表现在生产力等硬实力上,而且越来越表现在文化、价值观念等软实力上。软实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需要经过影视、旅游等路径来传输,而且需要经过发展教育来推进。教育的公共经济性质,决定了我们既要充足利用社会力量、市场手段加紧发展教育,又要强化各级政府应尽的教育责任,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对应的公共配置机制,把政府提供基础教育和适度的市场调整结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