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_古诗两首(两课时)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863527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_古诗两首(两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4_古诗两首(两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4_古诗两首(两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4_古诗两首(两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_古诗两首(两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_古诗两首(两课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4.古诗两首教学内容江南春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2013、2、28课前问课:1关于春天的诗句。2作者的理解教学目标:1.学会江南春,结合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句子。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教学难点: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对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2.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使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3.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温故导入:1.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

2、古诗。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二、自学感知:1.教师提示,学生回忆自学古诗的一般步骤。明确:释题意、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 2分步完成各个自学环节:(1)学生自读江南春,结合工具书和预习“释题意”。(2)学生介绍杜牧基本情况,教师补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3)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4)检查学习效果指名朗读,集体正音。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3、交流重点词语意思: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四百八十寺分组讨论诗句意思,派代表汇报。3品味诗句,引导完成“悟诗情”(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思考:江南春写出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2)根据前两句诗,指名说说所“看”到的景物。(3)诗歌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教师介绍诗歌写作背景,学生诵读古诗。结合背景和作者生平,你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的?三、指导朗读,诵读成诵。1学生带着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诗歌。2分组实行背诵比赛,要求:准确、有感情。四、布置作业:背诵、默写附板书: 江南春 杜牧 莺啼 绿映红 村郭 酒旗风 南朝 寺楼台 烟雨中复备: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

4、色的古诗。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3、生介绍作者。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4、检查学习效果(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2)解释词语:“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四百八十寺”(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大致即可)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

5、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绘感受到的内容。4、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6、练习背诵古诗。四、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默写江南春。3、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课题:古诗两首教学内容春日偶成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2013、3、1课前问课:1关

6、于春天的古诗收集展示。2背诵上一首诗。教学目标:1.学会春日偶成,结合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句子。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教学难点: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对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2.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使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3.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江南春、集体背诵。2板书课题:春日偶成(齐读课题)3解题:春季的某日,偶有所感,写成诗歌。4设疑

7、:何种景色促发了作者的感情?什么感情?二、知作者学生自由发言,介绍程颢,教师补充。程颢(1032-1085),北宋著名儒家学者。字伯淳,号明道。河南洛阳人。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三、诵读古诗,疏通文字诵读指导:初读,划分诗歌停顿,标出重读词语再读,读出语气与节奏。又读,读出对诗歌的感觉,对诗的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个别读分组读示范读齐读说说你通过朗读所体会到的感情。四、解析诗词,品味诗意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1理解词义:近 午天 傍 随 川2能说说“云淡风轻”的感觉吗?你想怎么描绘它?方法指导:引导学生从视觉

8、、触觉来体会春的气息朗读指导:读出语气,读出表情,读出内心的感受谁还有不同的感受,想来读一读,说一说?3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外出游玩是什么样的心情?让我们带着舒服又快乐的心情再来享受一下“云淡风轻”。4在这样的日子里,诗人漫步于田野,他看到了什么?花:是怎样的景象呢?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番?谁能用学过的词语或句子再来描绘?柳:春天的柳树又是怎样的呢?谁来描绘?河:春天的河水为什么说是“傍花”,“随柳”呢?从这个“傍”“随”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此刻是怎样的心情?试想一下,假如是你漫步于花海垂柳之间,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春天的景物何至于此?在你的眼中还有哪些春色?5绘春景,抒诗意

9、结合这两句诗,发挥想象,描绘出诗人眼中春天的景色以及他随性快乐的情感。6带着感情,带着品味,齐诵这两句诗。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结合前两句我们的学习,自由读诗,提出问题提示:时人是那些人?地里辛苦劳作的庄稼人、河边洗衣的村妇、行走其间的路人 他们会说什么?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实景表演,通过语言、动作、表情来真实还原诗中的情境 此时,诗人的表情怎样? 心情又如何?会受到“时人”言语的影响吗?7结合自己的体会,大声地读出这两句里包含的情感。8假如你是诗人,听到这些话会想什么?9比照自己与诗人的心情,你想对诗人说什么?附板书: 春日偶成云淡风轻 傍花随柳 余心乐复备:一、复习回顾,诗题导

10、入1、背诵江南春。2、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板书诗题:春日偶成)教师简介作者程颢。程颢(1032-1085),北宋著名儒家学者。字伯淳,号明道。河南洛阳人。二、自读古诗,疏通文字1、学生自由读春日偶成。(要求同前首)2、集体交流对诗歌的理解。(1)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互相启发。(2)边读边引导想象,逐句谈理解。(3)师生小结:一、二句写景云淡、风清、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反复品味,精读古诗1、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程颢怎样的心情?2、集体交流,通过诵读、言说表达自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3、反复

11、练读,熟读成诵。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1、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思考:读了这两首写春景的古诗,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交流。(提倡引用诗中原句,学以致用。)2、回忆自己看到的春景,展开“春游归来”赛诗会(既可背诵其它写春天的古诗,又能够自己创作。)五、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春日偶成。2、改写春日偶成。(将古诗变为白话文)3、办手抄报:“诗歌里的春天”。(选做)六、板书设计:江南春(杜牧)莺啼绿映红(写景)村郭酒旗风南朝寺(抒情)楼台烟雨中(忧国忧民)春日偶成云淡风轻傍花随柳余心乐课后反思及记录: 这两首诗都比较难懂,尤其是第一首诗,要想体会到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出的兴亡之感,寄托的讥讽之意,实在是很难。所以,我在课前组织学生利用资料实行了充分的预习,要学生理解重点的词意,理解诗意。绝绝大部分的学生预习工作都很到位,课上以交流为主,以读背为主,古诗掌握情况较好。但有一点没有到位,写的训练没有落实。能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境,并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