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护理期间饮食注意事项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863257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肉瘤护理期间饮食注意事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骨肉瘤护理期间饮食注意事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骨肉瘤护理期间饮食注意事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骨肉瘤护理期间饮食注意事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骨肉瘤护理期间饮食注意事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肉瘤护理期间饮食注意事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肉瘤围手术期护理骨肉瘤也称成骨肿瘤,是骨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特征是肿瘤细胞直接形成肿瘤骨样组织和肿瘤骨组织。骨肉瘤在各年龄组中均有出现,但大多数发生在10-25岁。骨肉瘤最常见于长管状骨干骺端如股骨下段和胫骨上端。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或肿块,关节活动受限,肢体近端淋巴结可肿大,全身症状如消瘦、贫血、乏力、食欲减退等。常见的并发症有病理性骨折、肺转移。本病属于中医“石痈”、“骨瘤”的范畴。【病情观察】1、疼痛是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多明显而呈持续性,活动后疼痛加重,夜间疼痛较白天明显,早期局部压痛点,位于骨端而不在关节间隙。2、如局部肿胀明显,肢端周径变粗,皮肤发亮,偶有搏动和杂音可闻,肤温略

2、高,浅静脉怒张,此时往往已属较晚期。3、观察近端淋巴结可否肿大,较硬者多为肿瘤转移。4、化疗的病人需要严格按化疗方案执行,观察药物的毒副反应,如心肌损害、肝肾的毒性反应、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反应等。询问有否发热、呕吐、心悸、头晕等不适。【一般护理】1、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劳累。2、给予心理支持,稳定情绪,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心理反应;向患者充分说明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反应,使其心理有所准备。3、防外伤,局部相对制动,避免挤压、撞击等,以免发生病理性骨折,禁止划破患部皮肤,以免引起感染。4、体位舒适,患肢以垫枕高约10-15cm,或置于布朗氏架上以减轻肿痛。根据不同的疼痛程度或

3、给予适量止痛药。5、化疗的患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需确保药物的按时按量按规定用法输入,静滴药物不能溢出血管外,准确记录出入量;多询问病人,密切观察药物的毒副反应;做好全血分析,以防白细胞过低或再障;出现高热时按常规高热护理;控制探视人员,预防交叉感染。因术后仍要进行化疗一年以上,故应注意保护血管,静脉穿刺时应从远端到近端选血管。禁食酸性饮食,可给予偏碱性的食物。6、术前护理通常在最后一次术前化疗后2周进行,按一般骨科护理常规及骨肿瘤常规护理。骨肉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前,往往经系统化疗,机体消耗大,免疫力低下,应加强全身营养补充,以增强体质。做好全血分析和尿常规,如合并恶液质、

4、全身多处转移、白细胞低于3x 109/L应禁止手术。注意保暖,防感冒,定时测量体温,观察有否发热。术前2小时静脉输入有效抗生素,可大大减少术后感染。7、术后护理按一般骨科常规护理,骨肉瘤常规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保持切口干燥,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患肢肿胀、血运感觉情况,避免切口长时间受压,预防坏死。术后6-12小时可进食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次日可给予普食。四肢骨肉瘤保肢手术后,用支架、垫枕等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对石膏托外固定的肢体摆放,应以舒适,有利于静脉回流,不引起石膏断裂,或压迫局部软组织为原则;密切观察肢体远端的指感觉、活动、有否麻木,以了解肢体神经是否受到

5、压迫或损伤。骨肉瘤截肢术后应了解切口疼痛的性质,往往是神经性疼痛,对症处理;观察切口边缘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情况,有否坏死;尽早进行残肢的功能锻炼。为义肢的安装作准备。术后2周,切口愈合,全身情况恢复后,可开始化疗。8、饮食护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少吃或不吃亚硝酸浓度高的酸菜、咸鱼等,少吃烘烤及油炸食品,少吃带有较高黄曲霉素、发霉、发酵的食品。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为要求,节制烟酒,多食新鲜蔬菜。化疗或手术后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发热、自汗或盗汗、食欲减退等并发症,应对症给予饮食调护,注意色香味的搭配。9、指导患者进行适宜的功能锻炼,但切忌用力过猛或剧烈活动。10、每3-6个

6、月复查一次,以便早期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辨证施护】一、瘀阻实症证候:肢体肿痛,痛有定处,肿块坚硬,大便干,小便少,舌苔有瘀斑,脉沉细。1.保持病室阴凉舒适,空气清新流通。2.给予心理疏导,避免忿怒、失望等不良情绪。3.饮食宜活血散瘀之品,可用桑寄生、丹参、夏枯草等煲汤饮用。4.中药宜空腹温服。5.消肿止痛膏药贴肿块部位,隔日一次,如局部出现丘疹或水疱则停止使用,待皮肤正常后再用。6.针刺绝骨、三阴交、曲池、足三里,发热加大椎、外关、合谷,针刺用平补平泻法。7.艾灸患处,每日一至两次,每次30-40壮,用于石痈初起。二、正气不足证候:肿瘤后期,久病体虚,精气耗伤,心慌气促,腰腿酸软,面色苍白,

7、头晕目眩,舌淡少苔,脉沉细。1.保持病室温暖,注意保暖。2.可进食补益气血的食物,如当归、党参、北芪、大枣、淮山、杜仲、黄精等煲汤煲水,忌生冷寒凉之品。3.服药方法:补益的汤药,汤水宜饭前空腹温服,汤药一般每日一剂,分二次服,上下午各一次,服药期间应禁生冷,忌食辛辣、酒热、厚味等物。4.针刺双足三里,针刺用补法,留针20分钟,艾条灸时,以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三、正虚毒盛证候: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促,舌淡少苔,但肿块局部红肿,灼热拒按。1.保持病室温暖,避风寒,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2.饮食宜扶正祛邪之品,如当归黄芪党参配银花、陈皮一起煲瘦肉,亦可煲水代茶饮。宜两餐之间温服,忌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3.葱白、蜂蜜捣泥外敷,每日一次。4.针灸曲池、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