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9 桃花源记练习 新人教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7862914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9 桃花源记练习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9 桃花源记练习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9 桃花源记练习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9 桃花源记练习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9 桃花源记练习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9 桃花源记练习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下册 9 桃花源记练习 新人教版 基础题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1)缘溪行( )(2)欲穷其林( )(3)阡陌交通(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有许多成语出自本文,如“世外桃源”、“怡然自乐(得)”等,你能再举出两个出自本文的成语吗?(1)_(2)_3读下文把主语补上。(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能力题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

2、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将“渔人”和“村人”这两个词语,准确地填在文中括号内。2用原文回答:(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_。(2)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_。(3)“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_。(4)“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_。3指出本段的通假字:“_”同“_”,意思是_。4翻译最后一句“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请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

3、大的变化而叹惋。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6联系作者的生平,谈一谈作者当时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境界。 提升题1陶渊明把现实社会与桃花源的社会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你能具体说一说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比较吗?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1(1)缘:沿着。(2)穷:尽,走到头。(3)交通:交错相通。(4)妻子:妻子儿女。2(1)豁然开朗(2)无人问津3桃花源里的人;桃花源里的人;桃花源里的人;渔人;桃花源里的人 能力题1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村人;村人;渔人;渔人。 2(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村中

4、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3)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要;邀;邀请。 4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向外人说啊。” 5C 6、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他对这一黑暗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因此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民风淳朴的美好境界,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提升题1从社会环境和社会风尚二方面进行了比较。从社会环境上通过优美的环境描写可以看出这里的宁静与富足,而听渔人的介绍以后,源内人皆叹惋,可见外面的社会环境与源内比较相差较大;另外从社会风尚比,源内人待人热情诚恳,生活得相安无事,“怡然自乐”,而渔人一出境便背信弃义,太守听说有这样的地方立即来寻找,源外的风尚之差可见一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