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ldquo鱼米之乡rdquomdashmdash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85958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ldquo鱼米之乡rdquomdashmdash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ldquo鱼米之乡rdquomdashmdash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ldquo鱼米之乡rdquomdashmdash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ldquo鱼米之乡rdquomdashmdash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ldquo鱼米之乡rdquomdashmdash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学习目标】1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2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习重点】1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2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习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视频鱼米之乡,提醒学生找出歌曲和视频中出现的“鱼米之乡”的独有的景观。自学互研生成能力1地理位置和范围(1)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_游地区,濒临_海和_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2)长江三角洲包括_市、_省南部和_省北部地区。2“鱼米之乡”本区地势_,河网_,湖泊星罗,盛产_(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_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

2、的“鱼米之乡”。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沿江沿海港口众多,这里依托_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_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_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_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如果把长江比作“箭”,把东部沿海地区比作“弓”,那么长江三角洲就位于箭头位置,参照本图,说明京津唐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如何进行经济合作的?2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说一说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3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3、。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有效地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都江堰灌区都江堰(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当堂演练达成目标1长江三角洲是驰名中外的()A温带水果之乡 B鱼米之乡 C亚热带动物王国 D革命旅游胜地2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的特征是()A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B地面平坦广阔,一望无际C地势低平,湖泊河网密集 D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50米以下3长江三

4、角洲地区民居墙体高、房顶坡度大是为了()A通风防潮、利于排水 B便于拆迁,适合游牧生活C防寒保温 D房顶坡度大是为了防止冬天积雪过多4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与阿拉伯半岛纬度大致相同,为什么我国江南是“鱼米之乡”,而阿拉伯半岛水资源匮乏()A地形因素 B海陆位置 C洋流影响 D纬度位置5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的描述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福建省的北部及浙江的东北部B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浙江省、杭州湾、舟山群岛以及江苏省东部C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D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中部与南部及安徽省东北部6被称为“紫色盆地”的地形区是()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5、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7下列各项中,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平原是指()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三江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8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C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9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分布图”,回答问题。(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A_海,B_海,C_运河,D_(河流)。(2)该地区的气候以_气候为主,气候特点是_。(3)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以_为主,是我国重要的_(粮食作物)产区;由于这里河湖众多,也是我国重要的_产区。因而本区有“_”的美誉。(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有何优越性?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本节课的收获: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