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的三大矛盾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7858217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田开发的三大矛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油田开发的三大矛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油田开发的三大矛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油田开发的三大矛盾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油田开发的三大矛盾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田开发的三大矛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田开发的三大矛盾(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油田开发的三大矛盾 油田开发的三大矛盾 层间矛盾:1、层间矛盾的表现形式 在笼统注水采油过程中,由于各油层渗透率、 连通情况不同,使各层在开采上出现差异:高渗 透层开采的好,中低渗透层开采的差。在注水井端,高渗透层吸水能力高,低渗透层吸 水能力低,由于水淹区对水流动阻力大幅度减 小,水的相渗透率增大,水在高渗透层越跑越快, 与低渗透层相比,形成单层突进。在采油井端,高渗透层出油能力强,中低渗透层 常不能很好发挥作用,油井内高渗透层见水后, 流动压力上升,干拢中低渗透层,甚至使个别层 停产或倒灌。同时高渗透层水淹后形成高压层, 成为水流的有利通道,也降低了注入水的利用效 率。 注水井分层配水,油

2、井笼统开采的条件下,控 制了高渗透层注水强度,加强了中低渗透层的注 水强度,注水井内层间矛盾有所改善。但是由于 地层系数的差别和注入水在平面上分配不均匀, 油井内高渗透层仍然出油多,见水快,中低渗透 层不能发挥作用。 在分层注水、分层采油条件下,在大范围内层 间矛盾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在局部问题上仍有所 表现:如由于注釆措施不当(注采强度的确定、 井下水咀的选择)使各层段工作不协调;由于工 艺原因,层段不能划分过细,在层段内部各层之 间的矛盾;由于某些小层地层变化大,油水井层 段不能对应,甚至弹性开采等。2、层间矛盾的表达方法单层突进系数=小层(或层段)的最大采油(或 注水)强度/全井平均釆油(

3、或注水)强度;这 种表示方法可以衡量某时刻间矛盾的调整水平o 或单层突进系数=小层(或层段)的单位厚度的 累计采油(或注水)量/全井平均单位厚度累计 采油(或注水)量;这种表示方法表示在某一时 间各层开采效果的差别。3、层间矛盾的分析内容 分析单层突进油层的特点(水淹及出水规律), 以及对其他油层的开拢程度; 分析不同开釆阶段层间矛盾的变化特点; 对比不同注水方式、不同开发层系,层间矛盾 的特点; 检查分层注水,分层采油措施对层间矛盾的改善程度。平面矛盾:1、平面矛盾的表现形式 油层在平面上的非均质性,使油层平面上水淹 程度和开采效果相差较大。在注水井端,注入水沿高渗透带局部突进和对低 渗透区

4、的绕流,使高渗透区水淹程度高,开采效 果好,低渗透区水淹程度差,开采效果不好,油 水井前缘形成犬牙交错,参差不齐的形状,水淹 区和死油区交叉分布,高压区、低压区同时出现。 在采油井端,注入水推进的速度不同,造成同一 井组中同一油层各方向的油井见效、见水、含水 造成平面矛盾的几种因素 在注水井排上,注水井转注时间不同,水线在平 面上不均匀推进。注水井排两侧层系、井网、投 产时间、开井排数不同,油井生产状况不同,对 注水强度要求不同。井网不完善地区或好油层的低渗透区,储量动用 差。2、平面矛盾的表达方式 扫油面积系数 =在井组内油层的水淹面积 /井 组内油层的控制面积 扫油面积系数小,说明平面矛盾

5、严重。 平面突进系数 =最大水线推进距离 /平均水线推进距离 =各方向中最大采油强度 /各方向采油强度的平均值3、平面矛盾的分析内容:应以注水井所控制井 组为单元具体研究。研究油层的平面非均质性与水淹面积、水淹特点的关系; 分析不同注水方式,不同井网密度平面矛盾的特点; 分析拉水线与不拉水线,长期拉水线与短期拉 水线,拉水线时生产井开井与关井对注入水均匀推进的影响; 分析第二排生产井投产后,水线推进情况,水 淹面积与第一排生产井含水上升的关系。层内矛盾:1、层内矛盾的表现形式厚油层内各细层水线推进极不整齐,油井见水时水淹厚度小,无水期驱油效率低。这主要由以 下三个原因造成:注水初期,渗透率高的

6、细层水线推进较快,水淹 区阻力小,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总的阻力减小的 幅度大,使这个细层中水线推进越来越快(与中 低渗透率细层水线相比),通常称这种现象为水 驱油的不稳定现象。在水线推进较快的高渗透率细层的水淹区内,水 的流动阻力小,压力普遍提高(与相邻中低渗透 率细层的纯油区相比),压力传递的结果使相邻 的中低渗透率细层的纯油区中压力也提高,这样 就造成中低渗透率细层油水前缘附近压力梯度 减小,使该油层内水线推进减慢,这种现象称为 细层间的干拢。 渗透率高的细层内水淹区内压力损耗大幅度减 小将使该层的纯油区中压力普遍提高(与相邻中 低渗透率细层纯油区相比),该油层的油将向中 低渗透率细层的纯油

7、区内流动,促使高渗透率细 层的水线推进加快,这种现象称为层间串流。以上这三种现象,都是由于油层内部各细层在纵 向上的非均质(粒度、层理结构、胶结物及胶结 程度夹层等)引起的。它们同时发生,互相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加剧了注入水在细层间推进的 差距,导致油层见水时水淹厚度小,无水期驱油 效率低。油层内高渗透率油层见水后形成水流的有利 通道,使油层含水上升快,阶段驱油效率低,注 入水利用效率低。2、层内矛盾的表达方法水淹厚度系数:各开发阶段的水淹厚度系数常 用来作为衡量层内矛盾的指标。水淹厚度系数=油层的水淹厚度/油层厚度*100%纵向非均质系数:在厚层改造工作没有开展的 条件下,层内矛盾的特点常与

8、纵向非均质系数有 关。纵向非均质系数=厚层当中的高渗透细层渗透率/厚层平均渗透率*100%3、层内矛盾的分析内容 分析油层见水后产量变化规律; 分析油层的水淹厚度与含水百分数,采收率的 关系; 研究不同的层理结构,夹层的存在(注水井端或生产井端)与水淹厚度的关系; 层内矛盾调整措施的效果分析。油田动态分析的基础是油水井,分析的立足点是 小层和油砂体,其主要内容是根据采油井、注水 井的生产数据,系统试井资料,分层测试资料及压力恢复曲线等,结合油层各项参数,并联系到 井组、分区(块),综合分析油水井地下动态, 重点掌握和了解所钻井附近油层各小层渗透率、 有效厚度、地层系数、分布面积、连通情况和油 井地层压力升降情况、生产层位、产量变化情况、 见水层位、来水方向、水线推进速度及有无单层 突进、平面舌进和死油区等。注水井的注入压力 变化情况、注入量、注入层位等,以掌握油气水 的运动规律,指导钻井泥浆比重的合量使用和了 解水淹层位、为测井解释水淹层和提高油井质量 等提供参考资料。为达到上述的目的和要求,地质人员必须在开钻 前,去采油部门的有关单位,调查了解和收集所 钻井附近的油、水井生产数据及有关图件,并积累油水井有关生产数据等资料,综合分析地下动 态,设计合理的泥浆比重,并向钻井工人交底, 实现安全优质高效钻井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