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0年八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D卷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858060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20年八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陕西省2020年八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陕西省2020年八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陕西省2020年八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D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陕西省2020年八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D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20年八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D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20年八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D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2020年八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如图表示在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各图并未按实际比例绘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和可表示吃和被吃的关系B表示不同的生物被分解C表示分解后的产物被吸收D阳光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 . 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B鱼鳃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C家鸽每呼吸一次,要在肺和气囊中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D兔的牙齿有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3 . 下列例子中,不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A为了提高

2、农作物的产量,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或熊蜂B重庆某地遭遇罕见的蝗灾,紧急请求志愿大量的青蛙、麻雀和蛇C蚂蚁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D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路过动物的毛皮上4 . 在痢疾的传播过程中,苍蝇属于( )A传播途径B传染源C易感者D病原体5 . 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体型的大小和颜色的不同B林奈“双名法”由科名和种加词及命名者姓名组成C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D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纲、门、目、科、属、种6 . 下列各选项,符合图中1、2、3之间包含关系的是( )A细菌、真菌、蘑菇B脊椎动物、哺乳动物、家兔C细

3、胞核、DNA、染色体D藻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7 . 如图是人体伸肘动作图,胧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依次是( )A收缩,收缩B舒张,舒张C舒张,收缩D收缩,舒张8 . 在生物的分类等级中,分类的单位越大则( )A生物彼此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B生物彼此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C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高等D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9 . 蚯蚓走迷宫需要200多次尝试和错误,小鼠只需要几次,这说明A动物的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B蚯蚓不具有学习能力C走迷宫是先天性行为D蚯蚓和小鼠都能适应复杂环境10 . 下列实验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仅做组与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仅做组与组实验,可探究种

4、皮完整时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C仅做组与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和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D仅做组与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后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11 .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水的阻力B扬子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利于维持体温恒定C鸟类有发达的胸肌,收缩有力,利于飞行D狼的犬齿较发达,与其肉食性相适应12 . 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靠活细胞的遗传信息和物质制造出新病毒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D病毒种类很多,个体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

5、到13 . 2017年11月23日,安徽祁门县的廖某因在禁猎期抓了41只青蛙和一只野鸭而被判处拘役并处罚金。下列关于青蛙和野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和野鸭都是无脊椎动物B青蛙和野鸭的趾间都有蹼,善于游泳C青蛙和野鸭都完全用肺呼吸D青蛙和野鸭都是两栖动物14 . 下列各组动物中,都用鳃呼吸的是( )A河蚌、鲨鱼、海马B水蛭、眼睛蛇、草鱼C青蛙、青鱼、鲸鱼D龟、水蚤、虾15 . 下列关于青霉和曲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叶绿素,自养生活B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成形的细胞核C青霉素可以治疗一些疾病,有些曲霉可以酿酒和制作酱油、腐乳等食品D霉变的花生、大米、大豆等籽粒会产生致癌的黄曲霉素

6、16 . 下列不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B建立种质库C制作标本D颁布、实施相关法律17 . 下列叙述中,能正确表示绿色开花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的是A开花传粉受精结果B传粉开花受精结果C受精开花传粉结果D传粉受精开花结果18 . 下列各项中,属于传染病流行三个基本环节中传染源的是( )。A注射流感病毒疫苗的正常人B结膜炎患者用过的毛巾C艾滋病病毒携带者D已完全康复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19 . 能将卵产在害虫的卵内,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的昆虫是A蝉B赤眼蜂C蝴蝶D蜜蜂20 . 科学家研究发现,大肠杆菌是人体肠道内最主要且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正常情况下,它能帮助人体抵御病菌的侵入,

7、同时还能合成某些维生素,就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同肺炎链球菌一样给人类带来危害B在不良环境中形成的芽孢是它的生殖细胞C它与蘑菇同属于寄生D与植物细胞相比,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1 . 遗传学上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的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的圆粒和黄豆的皱粒B人的黑头发和黄皮肤C豌豆的矮茎和玉米的高茎D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22 . 下列属于传染源的选项是( )A患蛔虫病的人B细菌、病毒C肝炎病人用过的餐具D艾滋病人的血液23 . 下列遗传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A白化病人与正常人结婚,后代既有可能是正常人,又有可能是白化病人B人类智力障碍的基因为隐性基因,一对正

8、常的夫妇也能生出智力障碍的子女C决定人面颊酒窝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对有酒窝的夫妇不能生出无酒窝的子女D豌豆的高茎是显性性状,高豌豆与矮豌豆杂交产生的后代只表现高,不表现矮24 . 切洋葱时常会流眼泪,原因是洋葱中含有刺激眼睛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的( )A细胞核B细胞壁C液泡D叶绿体25 . 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蜜蜂采蜜B老马识途C狗辨主客D鹦鹉学舌26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的、可保证动物基本生存能力的行为B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他们更好的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C蜘蛛结网和鹦鹉学舌从获得途径上看都是学习行为D蚂蚁是

9、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27 . 下列有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扦插和嫁接属于有性繁殖B鸡卵的卵黄表面有一盘状小白点,是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C进行无性生殖的植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D青蛙的鸣叫与繁殖无关28 .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多样性所包括的内容( )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环境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29 . 下列对生物进化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B体型大、体格健壮的动物在生存斗争中不易被淘汰C古代长颈鹿为吃到高处的树叶,颈经常使用,逐渐进化成了现在的长颈鹿D米勒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多种氨基酸和核酸二、

10、综合题30 . 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大自然相适应的昼夜节律。为研究植物的昼夜节律对其抵御昆虫捕食能力的影响,研究者用拟南芥和尺蠖进行了相关实验。(1)研究者将拟南芥均分为两组,进行相关处理,并检测其茉莉酸含量,如下表。B组拟南芥的a和b处理分别为_、_,获得与A组昼夜节律相反的拟南芥,用于后续实验。拟南芥6:00-18:0018:00-6:00昼夜节律A组处理光照黑暗与大自然一致茉莉酸含量高含量低B组处理_a_b_与大自然相反茉莉酸含量低含量高(2)尺蠖一般在白天取食,与A组拟南芥节律相同。研究者检测两组拟南芥抵御尺蠖捕食能力,结果如图所示。该实验中,不加尺蠖的组起_作用。实验中B组拟南芥

11、和尺蠖具有相反的昼夜节律,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其抵御尺蠖捕食能力_。研究发现,茉莉酸含量高,拟南芥抵御尺蠖等昆虫捕食的能力强。尝试根据上表中茉莉酸含量变化规律,解释B组叶片面积变化的原因_。(3)为进一步揭示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研究者去除拟南芥的D基因,结果发现,不论处于何种昼夜节律,其抵御尺蠖捕食能力均较弱,说明拟南芥对尺蠖的防御受_的控制。31 . 观察蝗虫的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1)蝗虫适于飞翔的结构主要是A. 后翅 B. 后足 C.前翅 D. 前翅和后翅(2)蝗虫触角的作用是A. 触觉和味觉 B. 触觉和嗅觉 C. 听觉和味觉 D.各种感觉(3)蝗虫主要的视觉器官是A.眼睛 B.

12、眼点 C. 复眼 D. 单眼(4)蝗虫翅的特征是A. 前翅狭长,革质;后翅宽大,膜质 B. 前翅宽大,革质;后翅狭长,膜质C. 前翅适于飞翔;后翅适于保护 D. 前翅和后翅都适于保护,不能飞翔(5)蝗虫适应于跳跃的形态结构特点是A. 足分节,前足发达 B. 足分节,后足发达C. 前足短小,后足分节 D. 前足和后足均分节32 . 如图表示人类性别决定的过程,请分析回答:(1)仅从性染色体的角度考虑,男性可以产生_种类型的生殖细胞;女性可以产生_种类型的生殖细胞(2)模仿图中给出的染色体组成,将代码1、2、3、7所代表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_、2_、3_、7_(3)图中细胞1、7

13、分别含有的DNA分子数目是_(4)试根据图中有关信息,分析评价“生男还是生女的责任全在女性”这句话是否科学?_三、实验探究题33 . 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我们初三的同学们,就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想要探究一下“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同学们制作了一个箱子,以箱子内横轴中线为界,一边放潮湿的土壤,另一边放相同高度干燥的土壤,然后放进20条状况相同的蚯蚓,盖上纸板。三天后检查箱子内中线两边的蚯蚓,注意作好观察记录。(1)请你作出假设_。(2)你确定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3)你的实验结果:蚯蚓在_(请填“潮湿”或“干燥”)土壤的一边。(4)你的解释蚯蚓的呼吸靠_来完成。(5)为什么要选择20条蚯蚓而不是2条蚯蚓_。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二、综合题1、2、3、三、实验探究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