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856512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与教学的关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途径,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 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是高校 的主要功能。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 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 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 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 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 要的人。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目 的的贯彻落实和各种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 教学途径实现的。 但教育和教学不能划等号,教学 为教 育服务,对 高 校 而 言,教 育、育 人 才 是 最 高 目

2、 标。 为此,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不仅是教学改革,更是 教育改革,不能单纯地误认为是仅属于教学系列教 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事,应 该 从 学 校 层 面 系统、科 学、全面地予以组织和协调。2. 知识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课堂教学、实 践 环 节 主 要 是 知 识 技 能教育,蕴 含了素质教育但是不能代替素质教育。 育人必须要 培养综合素质,这不仅仅是教师的事、课堂上的事。 首先, 学校教学单位的管理应该以其为中心工作, 在师资素质教育、专业建设、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 法进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等内容 上能有与之相适应的水平。 同时,素质教育也不单 是教学单位的事,而是全校的事情。

3、除了“言传”,素 质教育更需要“身教”和大学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 实际上,从大学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形成及其在素质 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推论, 素质教育与包含后勤、保 卫工 作 在 内 的 高 校 各 项 管 理 工 作,与 学 校 的 山 山 水 水、草草木木、所有教职员工所做的工作及其点 点滴滴的言行全都有关系。 人才培养是全校共同的 事,涉及每一个人,素质教育及其人才培养质量的 提升,并非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就可以揽括全 部,对此应该有清晰的认识3. 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关系 知识结构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构架,在制订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首先搭建好知识结构。 能力 结构是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的主

4、体和核心,如何进 一步加强能力培养是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重 点考虑的内容。 能力结构是知识结构的核心体现, 而能力结构是否能很好体现出来,又要依赖于人才 培养方案知识结构的合理架构,二者是一种相互依 存的关系。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需要妥善处理好这二 者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关系里面,还包含理论 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该 是并重的,不能简单地说哪部分更重要,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不同的学科专业应该有不同的侧 重。 例如,对于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学 型地方普通高校,相对 于 研 究 型 重 点 高 校 而 言,应 有所突出实践教学。4. 专业培养方

5、案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关系 就业市场需求是设置专业和专业人才培养制 定与改革的重要导向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甚至 不是首要依据。 其道理很简单,大学的办学和育人 是一种长期行为,大学不仅仅是面对就业市场培养 急需人才,更重要的还要有计划地、长期地为国家 培养高素质、有潜力、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建设者, 以使国家的各条科技战线都后继有人,可持续地健 康发展。 同理,大学也只有坚持科学规划专业和制 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避免单纯以眼前的就业市场 需求为引导,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对于如何处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改革 的 科 学 性 和 面 向 就 业 需 要 的 现 实 性 问 题,笔 者 认

6、 为,在现实之中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变通性、实用 性,如可以允许在通过科学论证的人才培养方案框 架下,结合学业实习计划和就业实习需要,有组织 有计划地将实习、实训环节安排到学生就业意向企 业进行。 但不能为了满足就业实习需要而放弃学业 要求和学业实习计划的执行,放弃专业培养方案制 定和实施的科学性、严肃性。 5. 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关系 课程是专业培养方案的主体内容,课程体系是 组成专业培养方案的主要结构体,不同专业或专业 方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主要以课程体系及其 课程的不同构建而实现。 课程虽不是专业培养方案 的全部,但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是做好专业培养方案 的主要基础工作。 科学的课

7、程体系设计,应该清晰 地 以 课 程 群 的 形 式 体 现 出 基 础 知 识、专 业 基 础 知 识、专业知识、实践教学等环节,清晰地反映出课程 教 学 与 实 践 教 学、知 识 传 授 与 能 力 培 养 之 间 的 关 系,反映出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与互动关系。 在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关系里面还涉 及到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授课方法和手段、教材建 设等课程建设问题,因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有很重的成分落在具体课程及其课程质量上。 再好 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结构,如果没有一批精 品课程,没有一批授课水平高的教师,没有合适的 教材,要培养出高水平人才也只能是空谈。 为此,对 于

8、课程建设问题不能掉以轻心,要将其作为人才培 养方案改革中的重要工作同步规划、同步进行。 6. 教学和教师的关系 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手段,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 教学通 过教师实施,教师的水平决定教学的水平。 可以说, 学生的综合知识、素质和能力是教师教出来、培养 和熏陶出来的,不仅与教师的知识多寡有关,还与 教师的人格魅力、道德品行直接相关。 为此,我们在 探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同时,也要探讨师资队伍 建设。 应考虑如何提高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 水平,应考虑今后建设、完善和形成怎样的师资队 伍,才能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保证学生获得应 有的综合知识、素质和

9、能力教育与培养。 在这里,也谈一下如何正确理解人才问题。 笔 者认为,在合适的位置、干合适的工作、能履行好职 责、能发挥出他的最大才干、在团队或集体中具有 不可或缺的作用,就是人才。 高学历、高资历是能成 为人才的优势条件,但不代表人才的全部。 如果我 们在不 断 强 调 加 强 素 质 和 能 力 培 养 的 同 时,增 加 的 教 师、引进的人才重学历轻素质和能力,或教师 们都无社会实践经验和能力, 那显然是不科学的。 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注意其结构合理性,必须注意教 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7.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是一种互动关系,不能把它们看成 是孤立的,更不能把它们看成是对立的。

10、 教学实践 能积累科研知识和能力基础,会产生科研创新思维 和需求;通过科研实践,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创新实 践能力才能够提高,课才能够上得更好。 科研广义 上还包含教育、教改研究,包含面向社会的科技服 务。 作为高校教师应更加强调教研和社会科技服务 实践,只有通 过结合教学 实践的不断 研究和实践, 才能不断提高教学和培养人的水平。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科研 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不会科研的教师成不了优秀教 师。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不 能将工作的重心完全放在科研上。 应该自觉、有目 的地将科研与教学、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培养人 才等方面的需要结合起来。8. 教学与管

11、理的关系 管理能够提升质量和出效益, 教学水平的高 低,在 很 大 程 度 上 依 赖 办 学 和 教 学 管 理 水 平 的 高 低。 办学不是办企业,不能以利润的最大化为唯一 追求目标,但 办学也要讲 究成本和 效 益 的关系,应 追求在有限的条件和财力下,尽量以低成本来获得 相对高的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追求以低的改革成 本来获得相对高的改革效果。 这就需要有科学的管 理理念,需要有高的管理水平。 更重要的是,高等教 育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办学和教学遵循其规律则顺,违背其规律则乱。 这种规律需要通过科学的 管理理论及其方法来指导和实现,具体到人才培养 方案的改革和实现上也一样。 为此,仅

12、有教学改革的想法和人才培养方案改 革的意向还不够,还必须将这种改革提升到管理层 面来进行考虑,使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或管理水平 的提高能够同步。 这种考虑包括要正确认识教学管 理工作和教学一线工作的同等重要性。 各教学单位 要舍得花时间用在教学管理工作及其教学研究上, 舍得花时间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等内容 的立项研究、论证研讨上;学校和学科、专业不同层 面都应该在制度上支持做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工 作的教师,并以经济杠杆等方面来调节教学与管理 工作的关系,保障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力度。 这 样 才 能 形 成 一 种 良 性 循 环,才 能 通 过 科 学 管 理 保 证教学改革的成功,才

13、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9教学与大学文化建设的关系 教学是高校育人的主体环节但不是全部环节, 它需要依赖高校整体的育人系统和育人环境的支 撑。 育人系统和育人环境的主体内容可以用大学文 化揽括。 在大学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 化三个主要方面,物质文化建立教学基础条件和育 人物质环境,制度文化建立育人机制和教学管理体 系,精神文化建立学科专业文化、学术思想和氛围、 办学和育人特色、教师素质和修养、校园文化和人 文特色等非物质育人与教学环境7 。 大学文化由一 代一代的“大学人”通过育人和教学的过程建立和 完善,同时又对教学水平和质量的进步起保障和促 进作用;教学离开了大学文化将是无本之

14、木,大学 文化不通过教学过程无法延承和发扬,二者是一种 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为此,在探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等教学改革问 题 时,应 该 有 将 其 与 大 学 文 化 建 设 结 合 的 主 动 思 维。 优秀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有优秀的大学 文化熏陶,有科学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氛围,有良好 的创新学术思想和敢于追求学术自由、学术创新的 教风和学风。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创新人才的 培养必须提倡学术自由的思想,在学术问题上要敢 于怀疑、否定、创新和追求真理。 作为高校的教师, 也应该去倡导、追求学术自由,只有形成具 有 学 术 自 由 思 想 的 大 学文化,才可能培养、熏陶出真正的

15、高水平创新人才。9. 稳定的教学体系与改革创新的关系 改革过程平稳、有序,建立和完善的教学体系 稳健,改革结果可持续发展,是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创新成功的重要标志。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要遵循教 育发展规律,具有科学性,不能脱离学校实际,不能 说改就改,更不能朝立夕改,要十分强调保证教学 体系稳定的大前提。 如果改革过程不稳定,学生有 意见,教师适应不了;或者改革思想理论很好,但学 校实际基础条件或管理工作跟不上;这样的改革就 不能算是成功的改革。 对于地方普通高校,这是很 实际的问题。 例如,加强动手能力培养、提倡人人能 自主独立进行各种实验之类的教学改革设想是很 好的,但若实验设备及其台套数条件跟不上,则培 养方案将无法实现;又如,倡导自主学习、鼓励个性 发展形式的教学改革设想也是很好的,但若放任学 生无 约 束 地 自 学,学 校 无 法 提 供 与 之 相 应 的 文 献 阅读、交流研讨、实验验证、教师个别指导等自主学 习条件,则结果与设想也将会背道而驰。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