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师生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7856307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构建师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构建师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构建师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构建师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构建师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构建师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角色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参与者、合作者。陶行知从“教学做”合一的原理出发,倡导教师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他认为,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所以,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一、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每个人都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的,教师要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教。若想被人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这不仅是为师之道,

2、更是为人之道。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尊重学生的知识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教师要树立人人是人才,人人能成才的观念,要相信学生能成功、能成才。二、相互沟通,了解需求师生有效的沟通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通过沟通,让学生能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能化为向上、向善的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各种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在情感上,师生之间能互相接受,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为学生服务,构建一种相互理解、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洞察学生的思想动向,了解学生在知识上的需求,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要杜绝老师不顾学生实际,

3、不问学生在知识上的需求,凭经验教学,凭想象教学,这样做必然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效果堪忧。三、相互约定,达成共识师生要换位思考,充分酝酿,形成共同的愿景,制定学习共同体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共同体成员真心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此外,共同体成员还要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共同参与的主体活动,师生分别要遵守的承诺等。相互约定,达成共识,是形成学习共同体的重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相互信任,同心同德,形成强大的合力,实现共同体成员的共同愿景。四、相互督促,保证落实一个目标的实现要经历确定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如何落实这些措施几个阶段,其中关键在落实。计划制定了不去落实等于没有计划,既然师生双方有了约定

4、,就要相互督促、想尽办法、分工协作、各负其责、迅速行动,将落实进行到底。五、相互协商,共克难关不是每一次的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每一次的收获都必须努力。在实现学习共同体愿景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师生要相互鼓励,在行动中不断反思,共同进行多维度的立体诊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改进思路,完善措施。在学习共同体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引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亲其师信其道,以人格引领人格,以思想引领思想。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教师既是幸福的创造者,也是幸福的享受者;学生既是幸福的享受者,也是幸福的创造者。所以,作为教师,给学生幸福是自己的职责,给自己幸福是工作的回报。学生成长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构建师生合作文化,实现师生分享知识、经验和智慧,把师生学习共同体打造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言,“如果教师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创造,那学生就犹如那些分得土地,可以自由耕种的农民一样,获得了真正的解放,潜能就释放出来了。当鞋合脚的时候,脚被忘记了。当教育适合学生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生命的伟大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