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制度下高一语文教学布局策略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7854459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制度下高一语文教学布局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高考制度下高一语文教学布局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高考制度下高一语文教学布局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高考制度下高一语文教学布局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高考制度下高一语文教学布局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高考制度下高一语文教学布局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制度下高一语文教学布局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高考制度下高一语文教学布局策略2017-01-20一、“选考”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2014年9月,继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上海和浙江作为教育部指定的新高考试点省市颁布了试验方案,具体内容略有差异,但均规定2017年起,考生的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成绩和学生的三门选考 ( 选考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 成绩构成。于是,“选考”成为普通高中教学及其改革的一个热点。在“选考”背景下,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格局发生了变化,学科之间的选择与平衡出现了新的情况,高考新方案对语文学科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 一) 考试类别、次数、时间的变化,直

2、接挤压语文学习的时空新高考涉及三个核心词: 必考,即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是必考科目,高考时间与分值跟以往相同,英语可以考两次; 学考,即所有学科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选考,即从七门选考科目中,选择三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这样,每学年有多次高考(4月、6月、10月各一次) ,外语和选考科目考生又可报考2次。大量的考试和应考复习准备使得高一、高二的语文学习有点“靠边站”的味道:课时相对减少,阅览课取消,课外语文学习难以进行。( 二) 语文自身学考内容、时间的改变,可能动摇语文学习的根基语文的学考,以往是放在高三第一学期末,而新高考背景下,不少学校为了避免语文学考与其他“选考”科目的备考时间过于接近,

3、便提前到高二第二学期的4月份。这样,在高一、高二语文课时相对减少的情况下,不少语文教师便只教授学考规定的篇目 ( 浙江规定32篇,其中10篇还只是篇幅短小的古诗)。高中阶段只学习30多篇课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能够有效提升? 同时,“选考”背景下,一些学生学政治、历史等文科的内容和时间更少了,这对提升认识水平、增加有效积累也是一种影响。( 三) 教与学心态的变化,制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选考”背景下,语文教师容易出现两种偏向。一是过度焦虑,拼命地与其他学科争时间,甚至通过多发练习来“占领阵地”,结果自己身心疲累。二是过分淡定,语文课时相对减少,他们便“收缩”了自己的阵地,除了月考等考试

4、中的作文之外,平时几乎不安排学生写作文,也不指导学生撰写随笔,原本的练字训练也放松了。而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只教授期末统考规定的篇目,甚至只教学业水平考试规定的基本篇目。从学生学的角度看,为了眼前的选考科目能够获得好名次、好分数,便会提前进入高考状态,哪怕为了多得一分,也会多做大量的应对性练习,即使在第一次参考时考分还不错的学生也要尝试考第二次。这样,学生用于语文学习的精力势必减少。特别是一般学校的学生,学习时间更难科学地分配,而那些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一般的学生,更难在语文学科上有必要的投入。二、基于新高考的高中语文教学布局策略基于新高考带给高中语文教学的变化,需从学生发展的视角思考,在高一、高

5、二和高三的不同阶段,通过合理布局和科学落实,有层次、有重点地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 充分利用首因效应,落实语文学习常规无论高考制度如何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还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写能力,而基本读写能力的培养,需符合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无论高中教学的形势和整体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语文教学都要符合语文学习的常规,比如,充分利用早自修和课堂时间认认真真地朗读,坚持撰写日记、随笔,阅读课外书报、名着,不断增加积累、开拓眼界、提升认识水平,等等。高中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首因效应。哪怕学生在初中对语文学习常规认识不足、落实不够,刚进入高中时也或多或少有一种“重新做人”的心理。

6、这时候,如果语文教师提出一些必须坚守的常规要求,学生大都容易接受并愿意尝试。因此,在高中语文学习的第一课、第一天、第一周、第一个月,语文教师都要结合学习内容适时地提出并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常规。关于“写”的常规,可以尝试这样布局。开学第一天,在简述“写”之于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始、于课外完成第一个写作任务: 以“我语文语文老师”为话题,写不少于1500字的文字。因为学生有东西可写,没有格式的要求,又想在高中语文老师面前留下至少不差的印象,所有的同学都会达到要求,有的还能写到3000多字。开学第一周,结合必修一课内诗歌的学习,让学生听写诗人韩东的读诗这回事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7、 ( 约500字) ,然后让学生听教师念后面几段,课后把自己听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这样,学生有具体、明确的东西可写,自然也就愿意动笔了。在第一个月内,尽量减少同步练之类的作业,引领学生写自己的学习生活,写话题思考,写文本赏读。经过一个月的引领,绝大部分学生就能适 应 并 顺 应 高 中 语 文 的 常 规 作 业“每 日 思考”-每天或隔天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本,周末不写而看一些书报和电视。一旦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哪怕语文课时少一点,其语文能力的培养也不会受多大影响。( 二) 充分考虑阶段性、模块等因素,布局语文学习侧重点综上所述,高一起始阶段,需要针对学生基础状况,进行学习

8、常规和习惯的培育,应尽量减少用于月考、期末考的复习和讲评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学好教材的每一篇课文。可适当把一部分高二的文言课文提前到高一来学习,减少与其他学科考试复习的冲突。保证学生读熟现代文,背诵适量文言文,加学课外美文,养成思考中写练的习惯,是高一语文教学的侧重点。高二的语文教学应在引领学生思辨、探究方面有所侧重,适当补充一些富有思辨性的、哲理性的课外美文进入课堂学习。在早读时,可复读高一的重点课文,以利于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可以把指定选修模块“论语选读”与“外国小说欣赏”穿插着教学,因为前者较枯燥且有大量的背诵,后者没有背诵任务,结合教学,可以使学习生活变得丰富,这样的安排更为科

9、学。高三语文侧重于复习、整合和能力提升,但从学科特点来说,高三语文不能只是复习,还应是继续学习。除了继续学好教材内容之外,可将历年高考试题中的一些美文引入课堂,做题之外,将之当作“课文”来学,既是学习的积累,也是对高考文本特点和测试特点的适应。( 三) 充分考虑课程优化、重组,实现语文学习专题突破课内时间紧张、课外空间压缩,优化、重组语文课程内容尤为重要。可以从学生综合能力突破的角度,合理设计一些学习专题。单篇经典课文的学习可以开发为文体知识与能力训练专题。学习小说品质,可以适当增加课时,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全面的学习。如从情节安排的角度,从人物对话的综合功能角度,从次要角色(“年轻人”) 的作用

10、的角度,从第一人称表达的作用角度,从一般阅读与深入解读的角度,从小说的艺术魅力角度,全方位地引领学生探究。这样,一篇课文的学习就变成了一类课文的专题学习。可以运用类文合观的方法对课文重组,进行专题教学。所谓类文合观,就是改变用一个或两个课时单独教一篇课文的习惯做法,把与课内某个文本在内容、主题、语言或写法等方面密切相关的若干个课外文本即类文呈现给学生,在更为自由自主的时空 ( 如课内外安排一周学习时间) 中,引领学生对这些类文进行比较学习,使学生在增加有效阅读量的同时,获得关于人文、情感、文体知识和阅读智慧等多方面的有效积淀。1如战争题材的类文学习专题,可以把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个人的遭遇 桥

11、边的老人等放到一块,从不同角度认识战争及其表现特点; 也可以从主题角度组织类文学习专题,把高尔基的丹柯、志贺直哉的清兵卫与葫芦、房龙的宽容序言和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篱笆那边进行组合鉴赏,可以丰富学生对作品主题深刻性、思想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 还可以从把握作家风格的角度组织学习专题,如把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20年以后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四篇小说放到一块,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小说结尾、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 四) 充分利用激励和促进等功能,优化过程性评价机制充分利用测试的诊断、激励和促进功能,做好过程性评价,引领学生投入真正的语文学习,保持持续的学习活力,这在“选考”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比如,“

12、写”的练习之评价,不是给学生打一个分数,也不是以考试中的高分作文来对照,而是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对学生日常写作训练态度、亮点等给予肯定。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自写“懂的和不懂的”,学生交上来后,也可以把有代表性的内容展示出来。如果班上有较多同学写的东西被展示,展示本身便是一种极好的评价-被展示的获得自信与荣耀,没有被展示的也有了期待或压力。比如,对于文言文学习的评价,不一定是出一张测试题 ( 虽然那也是必要的) ,而可以用让学生朗读、上讲台背诵、脱离参考书看着原文翻译等方式进行交流与检测。该有的阶段性检测,包括学校安排的月考、期中考等,命题时基于导向与激励,可以适当突破一些“规范”.例如

13、,按常规默写题的分值只有四五分,但如果要突出对学生文言学习态度、正常投入的引领,可以增加分值至十分甚至更多。另外,除了精心布局课内语文学习之外,还要有效安排课外阅读及其指导等事项。以课外阅读为例,寒假、暑假等相对时间较长的假期以整本书( 如中外名着等) 为主,要求撰写阅读概要、精彩片段赏析、成长启示等; 周末以阅读相关期刊为主,兼顾观看新闻评论类的影视节目,关注社会,提升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评论能力; 日常阅读则见缝插针,灵活机动,在浏览班级所订的报纸的同时,语文教师可针对学生特别是住校生忙于功课而很少接触课外读物的情况,每周印发精短时文或美文若干篇,例如意大利朱塞佩托马西和迪兰佩杜萨的快乐与原

14、则、刘同的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余光中的写给未来的你以及北京青年报的中国留学生代表哈佛毕业生演讲、中国女排再获冠军之后刘黎平写的史记郎平传等,编成名为边走边看的小报,供学生在课间或作业的间隙随时翻看或阅读。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文章,使学生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获得人生与理想的启示。这样的阅读,是一种综合积累,也是紧张学习生活的调节,深受学生喜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总而言之,在新高考促进高中教学整体调整的背景下,语文教学不能被动应付,应积极地、科学地进行布局,使学生在语文素养全面提升的同时,也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参考文献:1 沈坤林,王军。类文合观: 新高考背景下的阅读奠基J.教学月刊,2016(3) :35 - 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