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品牌创建的路径与策略探索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854109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务品牌创建的路径与策略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服务品牌创建的路径与策略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服务品牌创建的路径与策略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服务品牌创建的路径与策略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服务品牌创建的路径与策略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务品牌创建的路径与策略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务品牌创建的路径与策略探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服务品牌创建的路径与策略探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服务品牌创建的路径与策略探索的相关范文,本 文关键词为探索,范文,网,策略,路径,品牌,创建,服务,您可以从右上方 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 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营销方案中查看更多范文。摘要服务的独特性质使得服务性企业创立自主品牌较之产品生 产企业更加困难。本文分析了培育服务品牌的理论依据,结合国内外 企业成功创建服务品牌的案例,提出了服务企业创建品牌的基本路径 与策略。关键词服务品牌品牌资产路径策略一、创建服务品牌的理 论依据所谓服务品牌,就是经营者提供并得到市场认可的个性化服务 标识,它代表着创牌企业或人的特

2、色服务,而不是雷同化、一般化的 服务;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标识,是市场认可、社会认同的,在消费者 中有一定的知名度、信誉度。美国德克萨斯A虚线表示次要影响。模 型显示了服务品牌资产的构成要素、形成过程以及要素之间的影响关 系和强度。该模型揭示,品牌资产是由品牌认知和品牌意义构成的。 品牌资产之所以对顾客有价值,是因为品牌认知和品牌意义能给顾客 带来价值。品牌认知是指当顾客被暗示后,他们对于企业或品牌名称 能否有所记忆和了解。品牌意义是指顾客对品牌占主导地位的感知, 是当提及一个品牌时顾客首先能反映的意识,它能唤起顾客对品牌象 征意义的感悟和情感连接。培育服务品牌资产,应建立优良的品牌认 知和品牌意

3、义。但重点应在品牌意义上,因为它的内涵比前者深远, 能为顾客提供更多的顾客价值,是品牌资产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服 务企业可以通过公司展示品牌、外部品牌交流和顾客体验这三个途径 来影响品牌认知和品牌意义,进而影响品牌资产的形成。企业品牌展 示是形成品牌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对品牌意义也有某种程度的影 响。因此,服务企业可通过其广告、服务环境和设施,以及服务人员 向顾客展示所欲传达的品牌风貌,使顾客熟悉品牌。同时,在这一过 程中,企业应注意形成与众不同的品牌特点。顾客体验是形成品牌意 义的主要决定因素,品牌展示虽然对品牌意义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没 有顾客体验的作用强,顾客对自己的亲身体验将保持绝对的

4、忠诚。最 后,外部品牌交流对品牌认知和品牌意义也有某种程度的影响,尽管 不是主要决定因素,其中,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是关键。二、服务品牌创建的路径与策略一一成功品牌建设案例的启示1. 从顾客认知入手,使服务有形化、标准化对服务有形化和标准化,是 服务企业创立服务品牌的基础。这需要企业使用全方位的品牌要素, 在包括品牌名称、服务的“外观、品牌的标识、口号等方面下功夫。无形性对品牌要素的选择有重要意义。由于服务决策和安排常常是在 服务现场之外做出的,因此品牌回忆成为重要因素。作为品牌核心因 素的品牌名称应易于记忆和发音,相应的文字和标识等刺激物要仔细 谋划;服务的外观,如环境设计、接待区域、服务人员

5、着装、附属 材料等对形成顾客的品牌认知也有影响;其他品牌要素,如标识、标 志、人物和口号,均可以全部用来辅助品牌名称,向顾客展示品牌, 建立品牌认知和品牌形象。使用这些品牌要素的目的是试图使得服务 及其关键利益更为有形、具体和真实。世界最著名的快餐服务品牌一 麦当劳,其成功的一个主要秘诀就是它针对服务无形化的特点,采取 了有形化和标准化的品牌战略。麦当劳是通过有形场所的积极展示和 著名的QscV战略对无形服务的标准化来建立品牌的。2.从顾客体验入手,提升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和情感共鸣根据服务 品牌资产模型理论,顾客体验是形成品牌意义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品 牌意义是品牌资产的主要构成要素,因而顾客体验

6、是服务企业创立品 牌的重点。在服务过程中,除了注意服务的环境、态度、灵活性等因 素外,还应该建立与顾客情感的联系。实质上,品牌的真正力量来自 顾客情感上的投入,这是一种超越经济层面的力量,能形成顾客亲密 和依赖的感受。优秀的品牌总是能够与顾客建立起情感上的共鸣。为 此,服务企业要对顾客的体验从体验强度、丰富程度和独特程度上进 行积极塑造、精心设计和规划,一方面尽量避免消费者产生消极体验, 另一方面努力增加服务中的积极体验成分。一般而言,人员、网站、callcenter.终端、俱乐部等形式是企业提供客户服务最常用的渠道。 由于不同渠道和顾客接触的方式、程度不同,因而引发的顾客体验是 不一样的。按

7、照美国体验营销专家b.h.施密特(20XX)的模型,体验 可以分为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联想五种型态。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服务品牌创建的路径与策略探索的相关范文, 本文关键词为探索,范文,网,策略,路径,品牌,创建,服务,您可以从右上 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 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营销方案中查看更多范文。星巴克和迪斯尼可以说是针对服务的过程消费特点,充分重视顾客体 验而使服务品牌化的典范。星巴克从1987年美国西雅图起家,在不 到20年的时间里发展为全球著名的豪华高雅咖啡店品牌,主要在于 它对咖啡服务消费的过程进行了精心的研究。星巴克特别强调顾客体 验在服

8、务品牌化中的作用,成功塑造了“第三空间的概念一一高雅、 舒缓,带给顾客一种让世界的节奏慢下来的感受。可以说,星巴克主 要是围绕顾客对第三空间的体验来塑造品牌的。而迪斯尼由于成功塑 造了一个个卡通世界提供给顾客体验,因而风靡世界。3.从顾客关系 入手,强化顾客对服务品牌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尽管外部品牌交流不是 品牌认知和品牌意义的主要决定因素,但是其作用也不可忽视。服务 的无形性使消费者的服务体验远比产品带来的实际效用要主观的多, 这时人们的口碑等企业外部交流方式便成为消费者了解和认识服务 品牌的重要途径。多项实证研究表明,口传或推荐意愿是建立在良好 的顾客关系的基础上的,顾客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对品

9、牌推广有显著 影响,服务品牌尤其如此。这种影响基于两个方面:(1)良好的顾客关 系的形成意味着顾客对品牌产生了归属感,顾客购买该服务品牌不再 完全是为了消费服务,更可能是为了满足某种心理上的需要,并因此 而获得极大的满意。(2 )良好的顾客关系一般还意味着顾客的品牌忠诚, 从而减少顾客的购买成本,降低顾客的购买风险。4.从服务线索入手, 创造顾客强烈的组织回想看到品牌而联想到企业就是所谓的组织联 想,它是形成品牌特色或个性的关键因素。由于服务产品极易模仿, 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并不重要,对于顾客重要的是谁在提供服务,如何 提供服务。不同的企业,在提供同种服务时可能差别很大,特别在服 务质量方面。企

10、业服务人员、服务场景和设施、服务专长甚至服务价 格等,都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顾客评价服务质量的重要品牌联想线 索。基于抽象的企业价值观、成员、企业资产、技术等特色所产生的 组织联想,与基于产品特色的联想不同,它有利于提高品牌的可信度。 通过组织的服务品牌联想,企业甚至还可以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 感情连接。因此,服务企业创立品牌要善于从影响顾客服务推断的线 索入手,这些常见的服务推断线索一般包括服务价位的高低、服务的 整体声誉好坏、整体服务环境的优劣、服务员工的仪容和举止表现等。5.从服务员工入手,使服务品牌内在化由于服务过程是由服务员工来 完成的,员工是否能以品牌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并在服务

11、过程中提 供优异的顾客价值,对于形成良好的顾客体验是决定性的,因此必须 进行品牌的内在化,即通过员工的行为,将文一一视觉品牌转化为 文字一一视觉一一行为品牌。品牌内在化涉及向员工解释和宣传品牌, 与员工分享品牌的理念和主张,培训和强化与品牌宗旨一致的行为。 最主要的是,通过员工参与,让他们关心和培育品牌。否则,员工不 理解或相信品牌,不会自觉地成为品牌的一部分,也不会按所希望的 方式行动。搞好服务品牌内在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加强顾客“关 键时刻管理。由于大多数服务过程是由员工与顾客的接触来完成的, 而每次接触都可能成为顾客的“关键时刻,因而员工必须在“关键时 刻将品牌承诺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

12、在服务过程中提供顾客美好的 服务感知。参考文献:1王辉詹志方:服务品牌化的思考A.经济全球 化背景下的服务营销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9) :182-1862L.L.berry.cultivatingservicebrandequityJ.Journalofthe Academyofmarketingscience,2000,28(1):l281373白长虹范秀成甘源: 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服务企业品牌管理J.外国经济与管理,20XX (2): 7134b.h.施密特著,周兆晴编译:体验营销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 社,20XX:113114,383386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服务品牌创建的路径与策略探索(3)的相关范文, 本文关键词为探索,范文,网,策略,路径,品牌,创建,服务,您可以从右上 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 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营销方案中查看更多范文。5陈国平:顾客服务购买决策规则与模型构建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XX.5 (3): 427431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 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