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岳阳楼记教案苏教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85121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岳阳楼记教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岳阳楼记教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岳阳楼记教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岳阳楼记教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岳阳楼记教案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岳阳楼记教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岳阳楼记教案苏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十、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2. 准确翻译文中一些较难的文言句子。3.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 朗读和背诵全文。2.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难点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教学媒体建议使用录音机或多媒体。教 学 过 程复 备栏一、导入新课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 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 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今天, 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 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二、简介

2、作者及背景关于岳阳楼和作者,请先看本文的题注。范仲淹 是北宋杰出的政治豕、军事豕、在文学方面也相当有 成就。他在当政期间提出过十条改良政治的措施,大 力革新政治,却遭到朝中顽固势力的反对,结果,他 的改革计划全部告吹,一腔热情付诸东流,后来他不 仅被罢免了“参知政事”的官职,还被贬到外地去做 地方官。岳阳楼记就是他被贬到邓州 (今河南邓县) 做知州时写的。三、朗读感知1.读准字音:谪守()朝晖夕阴()迁客骚人()霪雨霏霏()潜形()薄雾冥冥()岸芷汀兰()心旷神怡.()皓月()宠辱偕忘()檣倾楫摧()阴风怒号()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

3、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3. 读懂文句(1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 解全文大意。(2 )理清以下字词。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动词)谪、属、把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旷神怡、 先忧后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 难句探究(

4、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文:“过了明年,政事顺利,上下和睦,一切废 弃了的事都兴办起来了。 ”(2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心情,难道没有不 同吗?(3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分析:(I)这是一个对偶句。“锦鳞”特指美丽的 鱼。译文:“沙鸥或者齐飞,或者群集,鱼儿有时浮出, 有时潜入。”(4)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 沉璧译文:“有时弥漫的炊烟完全消散,皎洁的月色笼 罩千里。浮动的月光,把微波变成跳跃的黄金,静谧 的影子,如同沉浸的白玉。”(5)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分析:(1)假设复句。主语“古仁人”因承前省。 译文:“处在朝廷的高位,就关

5、怀他的百姓。 ” 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开头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自然段即以“予观夫巴陵胜状”引起,紧扣题目中的“记”,简要描绘了岳阳楼周围的“大观”。然则”一词使文章由景转入到写一般“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三、四两段就紧承上文写了“迁客骚人”的两种 “览物之情”。第三段先写“悲景悲情”。“若夫”一语 开始,极尽全力铺陈渲染“悲”的气氛。淫雨、阴风、 浊浪一片阴晦。此情此景,又怎么会不令“去国怀乡” 之人顿生悲伤之情呢?第四段开始的“至若”与上文“若夫”遥相呼应。用“景明”、“一碧万顷”的湖水、 自由飞翔的沙鸥、闲适游弋的锦鳞、郁郁青青的芷和 兰,勾勒出明快、祥和的画卷

6、。此时此刻,“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也是情理之中。第五段指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之后探讨其原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 取后以此来表明自己心志并劝慰友人。五、课堂小结岳阳楼记是初中语文课本中脍炙人口的散文 佳作。几百年来传诵不衰,以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独 有的艺术魅力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更是我们中 学生语文积累的必诵之篇。因此,要在学生感受文章 美的同时,尽快把课文背出来。六、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的思考和练习二。2. 背诵课文。【板书设计】作记缘由 属予作文以记之洞庭全景胜状大观阴雨连天t去国怀乡,忧谗畏讥t悲 迁客骚人*.春和景明t心旷神怡,宠辱偕忘T

7、喜教后反思二十、岳阳楼记第二课时主备人:审核人:课时编号:068 复备时间: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 背诵课文。2. 理解重点句子。3. 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4. 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教学重点1. 朗读和背诵全文。2. 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教学媒体建议使用录音机或多媒体。教 学 过 程复 备栏一、复习导入1. 检查背诵情况。2. 上节课我们翻译、背诵了课文,被洞庭湖气势 雄伟,变化多端的景色所陶醉。这节课我们继续分析 课文,学习作者“先天

8、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人生理想。二、指导朗读1. 诵读指导一:重音。重音的安排以语意的主次 为依托。即,作者着意突出的内容就要加上重音,从 而使诵读抑扬顿挫,在变化中表现作者的感情起伏和 思想脉络。2. 诵读训练一:默读课文第2段,加上重音,进行诵读练习。3. 诵读指导二:语调。语调的高低与语句的感情 色彩紧密相关。一般说来较高的语调表达的是轻松欢 悦、激愤热烈的感情,较低的语调则适宜表达沉重忧 伤、低回婉约的感情。4. 诵读训练二:感受课文 3、4两段的感情基调,加以诵读。体会语调高低的变化对诵读效果的影响。三、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见教参。四、研读关键语句I. 哪些语句记

9、载滕子京的政绩?讨论并归纳: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什么?讨论并归纳: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3. 哪些句子写岳阳楼大观?讨论并归纳:(洞庭湖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 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4. 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讨论并归纳:前人之述备矣。5. 第二段哪两句话引起下文情景交融?讨论并归纳:览物之情,得无异乎?6. 描写洞庭湖阴天及晴天的景色。7. 迁客骚人悲的感情?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8. 迁客骚人喜的感情?讨论并归纳:心旷神怡,宠辱偕忘。9“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指什么?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

10、讥。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10.“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II. 作者的阔大胸襟,政治抱负?讨论并归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五、讨论探究1. “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其忧乐观是怎样的?明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讲“忧”:“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2. 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明确:范仲淹在本文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 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

11、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 育的意义。六、体会写法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 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是喜气洋洋。细读写景 部分,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冋的感,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明确: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段为例:雨是“霍雨”,风是“阴风”,浪是“浊 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 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 “怒号” “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 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第4段的特点与第3段相同。)七、课堂小结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 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 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 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 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八、布置作业1. 继续背诵本文。2.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话 题,展开讨论,并把讨论内容用作文形式记述下来。【板书设计】岳阳楼记范仲淹叙事:重修岳阳楼作文以记写景:暗明抒情:悲 喜议论:不以己悲不以物喜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