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人教版教案3篇(初一历史课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850704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历史人教版教案3篇(初一历史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一历史人教版教案3篇(初一历史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一历史人教版教案3篇(初一历史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一历史人教版教案3篇(初一历史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一历史人教版教案3篇(初一历史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历史人教版教案3篇(初一历史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人教版教案3篇(初一历史课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历史人教版教案3篇(初一历史课教案)下面是我分享的初一历史人教版教案3篇(初一历史课教案),以供参考。初一历史人教版教案1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秦始皇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要求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

2、要讲究辩论的技巧。活动目的秦始皇是我国历第一位皇帝,一生中做过很多事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小品、讨论的形式,进一步认识秦始皇的是非功过。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课时1课时课型活动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写诗称赞秦始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面对迎面而来的千古一帝,你有什么看法?一、找一找和议一议首先,我们要把全班同学按你们各自的意愿分成政治家组和暴君组两大组,各大组再分成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小组,分头搜集材料。政治家组的同学,要想尽办法搜集有利于秦始皇的材料,以论证他是个杰出政治家;

3、暴君组的同学则要寻找秦始皇的暴政材料,以论证秦始皇是暴君。其次,我们要把找到的材料在组内互相交流,并把它们一制成小卡片。方便我们在讨论课上使用。再推荐胆子大、口才好的三位同学作为组的讨论代表。二、说一说你准备好了吗?你想在同学们面前,施展你的口才吗?来吧,参与我们的讨论课,来。(1)营造环境气氛:请书法好的同学在黑板写上秦始皇是杰出的政治家还是暴君,教室四周贴几张同学们亲手画的秦始皇漫画像,桌椅摆成两大组面对面坐的形式,讨论代表席摆上政治家暴君字样。(2)讨论课:选举小主持人,由小主持人主持讨论。大家讨论时要互相尊重,每位代表有三分钟发言时间,同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补充时间不超过一分钟。(3)

4、最后有请老师或同学为讨论课做归纳总结,为同学们指明客观认识历史人物的方法;指出大家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扬敢于创新,能提出不同于传统观点的论点的同学。三、写一写(课堂小结)通过对秦始皇的讨论,你学到什么?你能正确认识自己吗?请你拿起笔来,参照下表,把你对自己生理、心理、社会和理想等方面最感兴趣的话题,以我是为题,写一篇小文章,向同学介绍自己,好吗?初一历史人教版教案2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

5、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课时5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

6、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板书设计: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授课过程教学内容 教

7、法、学法导入新课:一、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距今170万年 中国最早的人类 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方法等。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二、 北京人发现时间:1929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生存年代:2070万年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生活状况:群居生活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三、 山顶洞人

8、: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巩固练习:(见课件)作业:(见课件)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问:读第5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

9、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读第5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读第6页第一、二段,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生活复原图及其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穴中发现海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此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共同回答。多媒体展示:设计的练习题,可以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多媒体展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初一历史人教版

10、教案3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借助实例,分析佛教、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司马迁与史记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品格。二、要点分析:1、重点:佛教的传入、司马迁和史记2、难点: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三、教学方法:教法:问题导学法;学法:识图学习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四、教学过程:问题引入:你听说过佛陀入梦和白马驮经的故事吗?让我们在故事的交流中走进那段历史吧,由此引入教学。教材分析: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是秦汉文化

11、史中思想史的重要内容。在宗教知识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1、佛教的传入: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创立的。佛教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第一、识读插图白马寺:学习方式:问题识图与阅读。通过多媒体展示交流相关的图片、图画和视频资料;演出课本剧,等等。使学生了解:汉明帝派人到印度取经求佛是佛教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事件。白马寺被誉为中国第一佛寺。第二、佛教宣传的基本思想:讨论:佛教为什么能够进入思想相对封闭的中国?本质是什么?借助具体事例,对佛教的思想进行讨论分析,形成认识:佛教宣扬忍耐顺从的消极的人生观,在当时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比较有利,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因此,封建统治

12、者大力提倡和扶植佛教。极度的社会苦难,使广大民众方面看不到解脱的希望,只能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来世的幸福。所以,佛教对于广大民众也产生了吸引力。所以,佛教的本质是麻痹广大民众的精神鸦片。佛教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作分层学习)A级:知道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B级:举出一两个典型事例,如的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说明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2、道教的兴起:了解思想源泉主要是黄老学说和巫术,兴起于东汉时期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民族宗教。二、司马迁和史记:1、补偿教学:教师进行史书体例解说,帮助学生了解纪传体与编年体、通史与断代史的含义。2、活动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

13、司马迁的生平材料;查找教材及相关书籍中有关史记的材料。3、讨论交流:司马迁撰写史记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我们应该学习他怎样的治学和治史态度?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为什么?其重要价值的在哪里?学生分小组进行问题讨论,形成初步认识;每一小组派出代表发言,其余同学补充,进行观点交流,形成共同认识:4、观点认识:我们应该学习司马迁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品格。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结论: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与史学著作。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学生解说: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情况。说明它的发现轰动了全国

14、,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学生自己交流世界七大奇迹的资料。)学习检测:选择:佛教和道教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利用,其共同的特点是A.其宣传的内容都麻醉人民的思想B.都认为忍受苦难就能进入不生不灭的境界C.都主张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D.都宣扬放弃欲望就可以摆脱生死轮回名言赏析:人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谁的名言?他在中国历的地位怎样?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我们应向他学习什么?请你解说:西安秦兵马俑博物馆请作一日解说员,请你把自己设计的解说词写出。附:板书设计一、佛教的传入:1、佛教发源于古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2、东汉明帝派人到西域求佛经,并在洛阳建成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二、道教的出现:道教源于中国,在东汉时兴起。三、王充论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