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19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含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7850138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19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19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19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19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19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19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19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十九)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限时4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有一定难度,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4北京东城区联考)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A城市人口数量增大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变大D城市交通网日益完善2从阶段到阶段,该城市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原因有()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区交通拥堵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ABC D(2014山西诊断)下图为我国两省区1965年至2011年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情况示

2、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下列关于辽宁、广东城市化差异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辽宁省早期城市化水平高,是因其起步早,并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B辽宁省后期城市化发展缓慢,是因其经济衰退,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减小C广东省城市化起步晚,是因其自然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工业化水平落后D广东省城市化水平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外资企业的建立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4目前制约两省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B城市基础设施落后C国家严格的户籍制度 D区域资源与能源短缺(2014河南联考)2011年6月8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规划确立了我国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主要目标和战略

3、格局,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即以东西向的陆桥通道和长江通道为横轴,以南北向的三大铁路通道为纵轴,以主要的城市群为支撑,以轴线上其他城市化地区和城市为重要组成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读我国超大城市群和城镇密集区分布图,回答56题。5.在“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中,超大城市群和城镇密集区最少的通道是()A沿海通道 B长江通道C京广通道 D包昆通道6构建“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的意义不包括()A优化东部沿海城市群布局B使中西部城市化水平超过东部沿海C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D使东中西部城市化格局日趋合理(2014德州模拟)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

4、数值。读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演变路径及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图,完成78题。7.关于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A19652005年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B197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慢于世界平均水平C1985199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D199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8我国城市化属于图中的()A型B型 C型D型(2014济宁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离心力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图中甲、乙、丙所示内容排列正确的是()A甲地价上涨;乙交通拥挤;丙各类产业迁出B甲交通拥挤;乙地价上涨;丙各类产业迁出C甲各类产业迁出;乙交通拥挤;丙地

5、价上涨D甲地价上涨;乙各类产业迁出;丙交通拥挤10图示现象可能导致()A市中心人口大幅增加B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C城市用地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D中心商务区逐渐向郊区迁移(2014陕西模拟)下表表示北京市城市与郊外的水循环相关数据,下图表示北京城不同历史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读图表回答1112题。北京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相关水文气候数据XY降水量(mm)675.0644.5径流总量(mm)405267地表径流(mm)33796地下径流(mm)68171蒸发量(mm)270377.511图中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数码及表中XY的含义分别是()A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B

6、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C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D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12从水循环角度看,北京城市建设给市中心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正确的是()A径流总量减少从郊区调入地表水到市中心B地下水位的上升适当扩大市区的绿地面积C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D降水量减少减少建筑物的密度,控制城市发展规模二、综合题(共52分)13(2014青岛市模拟)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19962004年福州市非农业人口与耕地、建设用地变化图。材料二1996年和2004年

7、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表。用地类型1996年2004年面积(hm2)比重(%)面积(hm2)比重(%)建设用地73 682.626.0688 794.837.3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60 875.325.0172 251.295.94交通5 973.970.499 105.620.75水利6 833.330.567 405.900.61未利用地162 425.7413.37158 607.2213.05(1)简述该市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过程,并据此推测在这一阶段该市的城市化特点。(12分)(2)分析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2分)1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

8、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则、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的“纳瑟姆”曲线图。纳瑟姆曲线表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大体上都经历的类似正弦波曲线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拐点:当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代表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准备阶段,这个国家尚处于农业社会;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第一个拐点出现,代表经济发展势失极为迅猛的高速阶段,这个国家进入工业社会;城市化水平超过70%后,出现第二个拐点,代表经济后势失再次趋于平缓的成

9、熟阶段。这时,这个国家也就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进入后工业化社会。材料三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表。时间1月2月7月10月全年平均气温差()5.26.05.46.05.5(1)从1990年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8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12分)(3)据材料三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8分)答 案1B2.D第1题,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第2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10、城区交通拥堵、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所以城市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3选D广东省城市化水平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外资企业的建立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辽宁省早期城市化水平高,是因其起步早,但并未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辽宁省后期城市化发展缓慢,但城市人口数量并没有减小;广东省自然条件优越。4选D制约两省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区域资源与能源短缺,广东本地资源和能源短缺,而辽宁由于资源和能源开发时间过长,区域资源和能源也出现短缺现象;辽宁剩余劳动力充足;广东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户籍制度不是制约两省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5选D超大城市群和城镇密集区最少的通道是包昆通道。

11、6选B构建“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的意义不包括使中西部城市化水平超过东部沿海。7选D纵坐标代表城市化进程速度,横坐标代表经济发展速度。19752005年间,我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增大,说明我国城市化进程快于世界平均水平;曲线斜率显示,19851995年间城市化进程慢于经济发展,199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8选C目前我国的人均GDP比较小,城市化水平也较低,所以属于型。9选B城市土地供应紧张势必导致地价上涨;城市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下降,将使一部分人口和企业迁离城市。10选C卫星城可以分散一部分大城市职能,对大城市起到减轻人地矛盾、改善环境的作用。城市化水平并没下降,反而有所

12、上升;中心商务区也不会向郊区迁移。11选A受热岛效应与雨岛效应影响,城市中心区的降水量比郊区大,故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由于城市绿地少、建筑用地多而地表径流汇集快,图中的径流汇集最快,故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是曲线。12选C城市建设使硬化地面扩大,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不易得到补给,水位不会上升,地表径流总量也不会减少;城市雨岛效应会增加市中心的降水量;但硬化地面没有涵蓄水源的功能,故蒸发量和下渗量会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既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又有利于增大地表蒸发。13解析:第(1)题,简述该市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过程要从总、分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然后再

13、根据趋势推测这一阶段该市的城市化特点。第(2)题,对表格中1996年和2004年数据逐项对比。答案:(1)总体上耕地面积减小,建设用地增加。19961998年,耕地大量减少,建设用地增加很快;19992001年,耕地减少幅度较小,建设用地增加幅度较小;20032004年,耕地又呈现大幅度减少,建设用地大幅度的增加。特点:城市化加速发展。(2)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新增城市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长较多,交通用地增长相对较少(可能进一步加剧交通问题),城市土地用地结构不尽合理;未利用土地比例较高,闲置土地较多。14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处于加速发展阶

14、段。第(2)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方面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第(3)题,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受到热力环流的影响。答案:(1)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原因: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