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1学案:2.3.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7848393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1学案:2.3.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1学案:2.3.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1学案:2.3.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1学案:2.3.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1学案:2.3.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1学案:2.3.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1学案:2.3.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Word版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2.3双曲线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了解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难点)2理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能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重点、难点)3椭圆与双曲线标准方程的区别与联系(易混点) 基础初探教材整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阅读教材P39P40例1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标准方程1(a0,b0)1(a0,b0)焦点的位置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图形焦点坐标F1(c,0),F2(c,0)F1(0,c),F2(0,c)a,b,c之间的关系c2a2b2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在双曲线标准方程1中,a0,b0且ab.()(2)在双曲线标准方程中,a,b和焦点F2(c,0)满足a2b2c2

2、.()(3)双曲线y2x21的焦点坐标在y轴上()(4)在双曲线1中,焦点坐标为(5,0)()【解析】(1)方程1中,a0,b0.ab时也是双曲线,故不正确;(2)在双曲线标准方程中,都有a2b2c2.故不正确(3)根据标准方程特点,正确(4)在1中,c,所以焦点坐标为(0,)【答案】(1)(2)(3)(4)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小组合作型求双曲线标准方程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经过点P,Q;(2)c,经过点(5,2),焦点在x轴上【精彩点拨】解答(1)可分情况设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再构造关于a,

3、b,c的方程组求解,从而得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也可以设双曲线方程为mx2ny21(mn0,b0),点P和Q在双曲线上,解得(舍去)若焦点在y轴上,设双曲线的方程为1(a0,b0),将P,Q两点坐标代入可得解得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法二:设双曲线方程为1(mn0,b0)依题设有解得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21.法二:焦点在x轴上,c,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1(其中06)双曲线经过点(5,2),1,5或30(舍去)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y21.1用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2求双曲线标准方程的两个关注点(1)定位:“定位”是指确定与坐标系的相对位置,在“标准方程”的前提下,确定焦点位于哪条坐标轴上

4、,以判断方程的形式;(2)定量:“定量”是指确定a2,b2的具体数值,常根据条件列方程求解再练一题1已知双曲线与椭圆1有共同的焦点,且过点(,4),求双曲线的方程. 【导学号:09390030】【解】椭圆1的焦点坐标为F1(0,3),F2(0,3),故可设双曲线的方程为1.由题意,知解得故双曲线的方程为1.双曲线标准方程的讨论(1)如果方程1表示双曲线,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2) “ab0”是“方程ax2by2c表示双曲线”的_条件(填“必要不充分”、“充分不必要”、“充要”和“既不充分也不必要”)(3)若方程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精彩点拨】根据双曲线标准方程的特征

5、常列不等式组求解【自主解答】(1)由题意知(2m)(1m)0,解得2m1.故m的取值范围是(2,1)(2)若ax2by2c表示双曲线,即1表示双曲线,则0,这就是说“ab0”是必要条件,然而若ab0,c等于0时不表示双曲线,即“ab5.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5,)方程表示双曲线的条件及参数范围求法1对于方程1,当mn0时表示双曲线进一步,当m0,n0时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当m0,n0时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2对于方程1,则当mn0时表示双曲线且当m0,n0时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当m0,n0时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3已知方程所代表的曲线,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时,应先将方程转化为所对

6、应曲线的标准方程的形式,再根据方程中参数取值的要求,建立不等式(组)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再练一题2讨论1表示何种圆锥曲线?它们有何共同特征?【解】由于k9,k25,则k的取值范围为k9,9k25,分别进行讨论(1)当k0,9k0,所给方程表示椭圆,此时,a225k,b29k,a2b216,这些椭圆有共同的焦点(4,0),(4,0)(2)当9k0,9k25时,所给方程没有轨迹探究共研型双曲线中的焦点三角形探究1双曲线上一点M与双曲线的两个焦点F1,F2构成的三角形称为焦点三角形,其中MF1,MF2,F1F2为三角形的三边,在焦点三角形中,常用的关系式有哪些?【提示】焦点三角形中,常用的关系式有:(

7、1)MF1MF22a;(2)SF1MF2MF1MF2sinF1MF2;(3)F1FMFMF2MF1MF2cosF1MF2.探究2在双曲线的焦点三角形中,如何确定它的面积?随着F1PF2的变化,F1PF2的面积将怎样变化?【提示】由公式SPF1F2PF1PF2sinF1PF2,cosF1PF21,PF1PF2.从而得SPF1F2(F1PF2)0,0,在内,是单调递减的,当增大时,SF1MF2减小设F1,F2为双曲线1的两个焦点,点P在双曲线上且满足F1PF290,求F1PF2的周长及F1PF2的面积【精彩点拨】由双曲线定义、勾股定理建立方程组,求出PF1与PF2的长,或利用整体代入法先求PF1P

8、F2与PF1PF2,再求周长与面积【自主解答】法一:点P在双曲线1上,|PF1PF2|4,F1F24.又F1PF290,F1PF2为直角三角形,PFPFF1F32.列方程组解得或F1PF2的周长为PF1PF2F1F244,F1PF2的面积为PF1PF2(22)(22)4.法二:同解法一得|PF1PF2|4,F1F24,PFPF32.(|PF1PF2)2PFPF2PF1PF2,即16322PF1PF2,PF1PF28.(PF1PF2)2PFPF2PF1PF2321648,PF1PF24.F1PF2的周长为PF1PF2F1F244,F1PF2的面积为PF1PF2 84.在双曲线的焦点三角形中,正弦

9、定理、余弦定理、双曲线的定义等是经常使用的知识点,另外,还经常结合MF1MF22a,运用平方的方法,建立它与MF1MF2的联系,体现了数学中的一种整体思想.再练一题3已知F1,F2为双曲线C:x2y22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PF12PF2,则cosF1PF2_.【解析】由双曲线方程得a,b,则c2.因为PF1PF22,且PF12PF2,所以PF14,PF22,而F1F24,在PF1F2中,由余弦定理得cosF1PF2.【答案】构建体系1若kR,方程1表示双曲线,则k的取值范围是_【解析】据题意知(k3)(k2)0,解得3k2.【答案】(3,2)2平面内有两个定点F1(5,0)和F2(5,0

10、),动点P满足|PF1PF2|6,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是_【解析】由条件可知,双曲线焦点在x轴上,且a3,c5,则b2c2a216,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1.【答案】13已知椭圆1与双曲线1有相同的焦点,则实数a_. 【导学号:09390031】【解析】由条件可得4a2a2,解得a1.【答案】14双曲线8kx2ky28的一个焦点为(0,3),则实数k的值为_【解析】方程可化为1.由条件可知9,解得k1.【答案】15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以椭圆1的焦点为顶点,顶点为焦点;(2)与双曲线1有相同的焦点,且经过点(3,2)【解】(1)依题意,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且a,c2,b2c2a25.

1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2)法一:c216420,c2,F(2,0),2a|4,a212,b2c2a28,双曲线方程为1.法二: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1(416)双曲线过点(3,2),1,解得4或14(舍去)所求双曲线方程为1.我还有这些不足:(1)(2)我的课下提升方案:(1)(2)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一、填空题1(2016徐州高二检测)双曲线1上一点P到一个焦点的距离是10,那么点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是_【解析】据题意知|PF1PF2|PF110|8,PF118或2.【答案】18或22双曲线1的焦距是_【解析】由题意,得c4,焦距为2c8.【答案】83已知双曲线1的左焦点为F,点P为双曲线右支上的一点,且PF与圆x2y216相切于点N,M为线段PF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则|MN|MO|_.【解析】设F是双曲线的右焦点,连接PF(图略),因为M,O分别是FP,FF的中点,所以|MO|PF|.又|FN|5,且由双曲线的定义知|PF|PF|8,故|MN|MO|MF|FN|PF|(|PF|PF|)|FN|851.【答案】14焦点分别是(0,2),(0,2),且经过点P(3,2)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_【解析】由题意,焦点在y轴上,且c2,可设双曲线方程为1(0m4),将P(3,2)代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