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847959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秋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秋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秋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秋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秋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秋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1“那是一个极其黑暗极其龌龊的时代,除了匍匐于王权脚下的草芥,任何生命都不能生长。”19世纪中期俄国的黑暗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A沙皇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B实行农奴制,农奴地位卑微、生活悲惨 C任何人都没有生活保障D实行对外战争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沙皇专制制度在政治上的黑暗。答案:A2农奴制度对俄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包括()A农奴生活非常贫困不利于国内市场的发展B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不利于自由劳动力的需求C农奴制度维系着自然经济D农奴掌握的社会财富不利于工业投资解析:农奴是国民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但他们生活非常贫困,社会财富主要集中在封建主手里。答案:D3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中记载:“

2、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还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这实质上表明 ()A农民比机器生产效率高B农民价格低廉C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社会进步与发展D农民实用性更强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B、D两项属于表面现象;“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还需要修理”实质上体现了农奴制度影响了机器产品的使用与推广,影响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答案:C41821年,“救国协会”南方协会通过了佩斯捷利起草的俄罗斯法典,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1825年,“十二月党人”发动武装起义。这次起义的性质是

3、()A激进的农奴主贵族的抗争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封建地主集团宫廷政变D平民知识分子领导的农奴解放运动解析:由“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十二月党人”“发动武装起义”等分析可知是资产阶级发动的武装革命,B项正确。答案:B519世纪中期,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首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认为解放俄国农奴的途径是()A进行改革B只能革命C自上而下解放农奴 D发动克里米亚战争解析:车尔尼雪夫斯基是沙皇封建专制主义和农奴制的坚定反抗者。他站在革命民主派的立场上,深刻地揭露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挽救封建地主统治而实行的所谓“农奴改革”的掠夺性质,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派对沙皇制度的妥协和投降。他号召农民群众“

4、拿起斧头”来推翻沙皇统治和腐朽的农奴制度,用革命手段无偿地夺取土地。答案:B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材料二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

5、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从材料一中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2)材料二中“我们与文明的斗争”指的是什么?什么历史事件验证了材料的预测?“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表达了什么样的政治目的?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的反抗斗争。(2)指的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将与工业高度发达的西欧国家发生冲突。是克里米亚战争。只有废除农奴制度,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俄国的出路。

6、基础巩固119世纪中叶,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的最主要原因是 ()A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很少B交通运输发展很慢C农奴制的阻碍 D国内市场狭小解析: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的总体特点是“发展缓慢”,而这一特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农奴制的阻碍。由于农奴制的存在,俄国的工业生产缺乏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和工业资金,农奴的贫困不能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这一切都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答案:C2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猪犬和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这种现象主要说明了()A农奴有猪犬马等私有财产B农奴有吹笛唱歌等很多专长C农奴社会地位低下D农奴擅长饲养猪犬解析:农奴

7、经常被出售,农奴竟与马匹同列说明农奴毫无人身自由,社会地位低下。答案:C3“我们从法国取道海路回到俄国。皇家禁卫军第一师在奥拉宁鲍姆登陆,听副主教杰尔查文吟咏感恩赞美诗。祈祷时,警察冷酷无情地殴打着试图移近排列成行的军队的人们。这给我们留下了回到祖国时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印象。”面对这些“令人不快”的现象,这些回国的人后来的行动是 ()A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B发动了十二月党人起义C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D推翻了沙皇专制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我们从法国”可判断这些人是从法国远征回俄国的军官或士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他们回国后成立了秘密革命组织,后来发动了十二月党人起义,A、C、D不符合史实。答案:B能力

8、提升4观察下列两幅有关19世纪俄国农奴境况的图片,图片表明 ()图1地主毒打农奴图2贫困的俄国农奴农奴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农奴的生活水平较低农奴主对农奴进行严格的限制俄国的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落后ABC D解析:图1表明农奴受到封建主的严格限制,社会地位低下;图2说明农奴的生活水平较低;19世纪,欧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而俄国还保留着落后的农奴制。所以,均是正确的。答案:D5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论述一场战争的影响时说:“现在沙皇政府遭到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人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这一“觉醒”指的是()A开始认识到军事制度建设的迟滞落后B开始

9、认识到沙皇专制政体的腐败落后C开始认识到封建农奴制的腐朽落后D开始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解析:这一“觉醒”指的是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开始认识到封建农奴制的腐朽落后,然后进行农奴制改革,C项符合题意。答案:C6据统计,1801181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83次;1811182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124次;1821183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则达到了156次;1831184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143次。这从根本上意味着()A农奴为争取自由而斗争B农民骚动威胁着农奴制度的基础C农民骚动不断增加D农奴反对封建主的斗争由激烈转为短暂的平静解析:解答本题要仔细分析材料提供的数据变化并结合题干

10、“从根本上”。农民的抗争沉重打击了沙皇专制统治,动摇了农奴制度的基础。答案:B7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有识之士指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说明俄国有识之士强烈要求()A改变现状,走向近代化 B退出帝国主义战争C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解析:本题实际考查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俄国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了社会矛盾,推动了农奴制改革。据此结合材料,本题选A。

11、答案:A8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认为:“我们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这里的“斗争”是指()A农奴起义 B克里米亚战争C农奴制改革 D十二月党人起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文明”,是指代表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的英、法等西方国家。再结合19世纪中叶可以判断这场斗争是指克里米亚战争。答案:B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

12、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材料二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被处死时,沙俄当局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祈祷仪式,以示庆祝。赫尔岑后来写道:“我参加了祷告式,我当时只有14岁,隐没在人丛中,就在那里,在那个被血淋淋的仪式玷污了的圣坛前面,我发誓要替那些被处死刑的人报仇,要跟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跟那些大炮战斗到底。”(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2)材料二中“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被处死”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

13、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3)赫尔岑是俄国历史上一位怎样的人物?他有哪些基本主张?他进行了哪些主要活动?解析:第(1)问解答首先要明确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然后结合战争的目的、结果及影响具体分析回答。第(2)问要注意结合材料内容回答。第(3)问,对人物的评价要客观。答案:(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结果:俄国战败。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2)“十二月党人”推翻沙皇专制的起义被镇压。影响: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唤醒了俄国民众,鼓舞了更多的人为废除农奴制进行斗争。(3)赫尔岑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革

14、命民主主义者。主张:反对沙皇专制,在俄国建立民主制度。主要活动:创办报刊宣传革命思想,筹划成立革命组织,进行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活动。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克思对俄国经济和政治情况以及迫使政府准备改革的原因,作了深刻的分析。马克思指出,亚历山大一世和尼古拉一世早就不得不提出解放农民的问题,可是这“并不出于任何什么人道的动机,而出于纯粹的国政的打算”。克里木战争(即克里米亚战争)后,农民解放问题特别尖锐地被提出来了。各省发生的火烧庄园事件,乃是对沙皇政府的警报,并迫使沙皇去推动改革的事情。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材料二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对莫斯科的贵族们发表下列声明:“人身握有的现行制度是不能维持不变的了。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潘克拉托伐苏联近代史(1)材料一中“国政的打算”是指什么?(2)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说“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答案:(1)它是指维护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2)从下面废除,意味着农民自己起来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从上面开始废除能够保存沙皇专制统治,最大限度地维护农奴主的利益。-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