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适用)《小石潭记》文言文知识梳理(对比阅读)-八年级语文下册培优辅导部编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846612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构适用)《小石潭记》文言文知识梳理(对比阅读)-八年级语文下册培优辅导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机构适用)《小石潭记》文言文知识梳理(对比阅读)-八年级语文下册培优辅导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机构适用)《小石潭记》文言文知识梳理(对比阅读)-八年级语文下册培优辅导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机构适用)《小石潭记》文言文知识梳理(对比阅读)-八年级语文下册培优辅导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机构适用)《小石潭记》文言文知识梳理(对比阅读)-八年级语文下册培优辅导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构适用)《小石潭记》文言文知识梳理(对比阅读)-八年级语文下册培优辅导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构适用)《小石潭记》文言文知识梳理(对比阅读)-八年级语文下册培优辅导部编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构适用)小石潭记文言文知识梳理(对比阅读)-八年级语文下册培优辅导部编版第六讲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 文学常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2、 第一段:1、小丘:在小石潭东南。西:名词用作状语,向西。 2、篁竹:竹林。闻:听。 3、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珮环相撞击发出的声音。珮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鸣,发出的声音。 4、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对感到快乐。之:代词,这里指代“的情况”。 5、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下:名词用作状语,在下面。 6、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冽,凉。 7、全石以为底: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以全石为底”,这句话的意思是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以为,把当做。以,用。为,作为。 8、近,靠近。岸,岸边。 9、卷(qun)石底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卷,弯曲。以,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关系

3、。 10、坻(ch):水中高地。 11、屿:小岛。 12、嵁(kn):不平的岩石。 13、翠蔓:翠绿的藤蔓。 14、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第二段:1、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2、皆:全、都。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若,像,和一样。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名词用作状语,向下。布:照映,分布。澈,动词,穿过、透过。 4、佁(y)然:呆呆的样子。 5、俶(ch)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4、 6、翕(x)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7、相:相互,一起。乐,欢乐。 第三段:西南:名词用作动词,向西南。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折,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灭:暗,看不见。 3、其:代词,那。岸:溪岸。势:地势、形状。犬牙差(c)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差互,互相交错。 第四段:1、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_ ,使感到寒冷。 2、悄怆(qio?chung)幽邃(su):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

5、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 3、以:因为。清:凄清。 4、居:停留。 5、乃:于是,就。之:代词,这里指当时的情景。而:连词,表顺承关系。去:离开。 第五段:1、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龚古:作者的朋友。 3、宗玄:作者的堂弟。 4、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动词,作为随从,表隶属关系。而,连词,表并列关系。从,动词,跟随。 5、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字词解释】 (一)古今异义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古义:大约;今义:可以。) 许(古义:大约;今义:允许。)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布(古义:映照;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3.崔氏二小生 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

6、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4.全石以为底 以为(古义:以为;今义:认为。) 5.闻水声 闻(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 6.乃记之而去 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 7.不可久居 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 (二)一词多义 1.清: 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凄清) 2.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不可久居(可以,能够) 3.以: 全石以为底(用) 卷石底以出(表修饰,不译。) 以其境过清(因为) 4.从: 从小丘西行(由) 隶而从者(跟随) 5.差: 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 ) 6.环: 如鸣佩环(玉环) 四面竹树环合(环绕) 7.乐: 心乐之(以为

7、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似与游者相乐(逗乐,形容词用作动词。) 8.游: 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 同游者(游览) 9.而: 乃记之而去(不译,表顺接关系。) 潭西南而望(不译,表修饰关系。) 10.为: 全石以为底(做为) 为岩(成为) 【理解性默写】 1.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写小石潭全貌(小石潭名字的由来或水清的原因)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写潭上景物的句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

8、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描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句子: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6.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句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

9、),(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牛刀小试 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10、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哪句? 答: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我们学过的古诗文写水清,请你写出一处来并赏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水清澈的特点。 文中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整体感受是什么? 答: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特点:幽静。 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描写游鱼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游鱼,先写生动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 作用:由游鱼衬托潭水澄澈,同时从侧

11、面表达作者愉悦的心情。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 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为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文中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用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答:四个角度:水声、水的清凉、水中鱼、水之源。 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水清的特点。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答:揭示全文主旨,画龙点睛,它虚实相生,有景有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本文历

12、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答: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 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潮的艺术技能。 手法高妙,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

13、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晌。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以其境过清( 因为 ) 凄神寒骨( 使凄凉 ) (3)负势竞上( 凭依 ) (4)百叫无绝( 停止、消失 )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_ 13甲、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