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845785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期末考试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科学的布点、采样及分析测量和数据处理等方法,对环境污染物进行长时 间定期或连续监视测定,以获取反映环境质量代表值信息和研究环境质量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2.萃取: 利用待分离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溶解度的不同,而使待分离组分从一相转入另一相的过程。 3.基体 环境样品中,除污染物外大量存在的其他物质称为基体。 4.基体效应 由于基体组成不同,因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而在实际测定中带来的误差。 5.环境标准物质 按规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确定了某些物理特性值或组分含量值,在相当长时间内具有可被接受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且在组成和性质上接近于环境样品的物质。

2、 6.消解 利用酸或碱、热来破坏水样中有机物质和还原性物质以及热不稳定因素等,实现干扰分析物质的转化、排除干扰以利测定的过程。 7.生化需氧量 指好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生化过程中所需的溶解氧量。 8.化学需氧量 水样在一定条件下,氧化 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 mg/L表示。 9.环境污染 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10.优先监测 对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11.总残渣 水和废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蒸发、烘干后剩余的物质。 12.总悬浮颗粒物 飘浮在

3、空气中各种不同粒径,在重力作用下不易沉降到地面的液体或固体微粒。13.飘尘 飘浮在空气中各种不同粒径,在重力作用下不易沉降到地面的液体或固体微粒。 15.有效数字 实际测定中能测量得到的数字。 16、优先污染物 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17、总需氧量(TOD) 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 18、高锰酸盐指数: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量以氧的 mg/L 来表示。 19、系统误差: 指由于测定过程中某些经常性的固定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其特征是具有“单向性”

4、。 20、大气污染物: 由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某些有害颗粒物和废气进入大气层,给大气增添了许多种外来组分,这些物质称之为大气污染物。 22、可吸入颗粒物: 指透过人的咽喉到达肺部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的颗粒物。具有D50(质量中值直径)=10 微米和上截止点 30 微米的粒径范围,常用 PM10 表示。 24、降尘: 粒径大于 l0m的颗粒物能较快地沉降到地面上。 26一次污染物: 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27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28采样频率: 指在一个时段内的采样次数。 29水体自净: 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首

5、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如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还原及微生物降解等,使污染物浓度降低,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30等效连续 A声级: 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 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这样的声级就是等效连续声级Leq。 31、采样时间: 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 32、采样效率 指在规定的采样条件(如采样流量、污染物浓度范围、采样时间等)下所采集到的污染物量占其总量的百分数 33、化学型污染 指随废水及其他废弃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造成的水体污染。 34、物理型污染 指排入水体的有色物质、悬浮固体、放射性物质及高于常

6、温的物质造成的污染 35、生物型污染 系指随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的病原微生物造成的污染。 36、第一类污染物 是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 37、第二类污染物 是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 38、污染物形态 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呈现的化学状态、价态和异构状态。 39、瞬时水样 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40、混合水样 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的混合水样 41、综合水样 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称综合水样。 42、臭阈值 用无臭水稀释水样,当稀释到刚能闻出臭味时的稀释倍数 43、浊度 是反映水中的不溶解

7、物质对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 44、污泥沉降比 沉降污泥与所取混合液之体积比为污泥沉降比(%) 45、污泥浓度 1升曝气池污泥混合液所含干污泥的重量 46、污泥体积指数 指曝气池污泥混合液经30min沉降后,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以 mL计) 47、固体废物 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48、腐蚀性 指通过接触能损伤生物细胞组织、或腐蚀物体而引起危害 49、生活垃圾 指城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抛弃的固体垃圾 50、渗沥水 是指从生活垃圾接触中渗出来的水溶液,它提取或溶出了垃圾组成中的物质 51、土壤背景值 又称土壤本底值。它代表一定环境单元中的一个统

8、计量的特征值 52、土壤剖面 指地面向下的垂直土体的切面53、声强 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声能量 54、声功率 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某指定面积的声能量 55、声压 由于声波的存在而引起的压力增值 56、噪声 这些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所不需要的声音 57、L10 测定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峰值 58、L50 测量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 59、L90 测量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背景值 60、系统误差 测量值的总体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别 61、随机误差 由测定过程中各种随机因素的共同作用

9、所造成,随机误差遵从正态分布规律 62、中位数 将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间的数据即为中位数 63、准确度 用一个特定的分析程序所获得的分析结果(单次测定值和重复测定值的均值)与假定的或公认的真值之间符合程度的度量 64、精密度 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 65、平行性 指在同一实验室中,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都相同时,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双份或多份平行样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66、重复性 指在同一实验室内,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三因素中至少有一项不相同时,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的两次或两次以上独立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

10、程度 67、再现性 指在不同实验室(分析人员、分析设备、甚至分析时间都不相同),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68、灵敏度 指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量变化的程度 69、空白试验 指用蒸馏水代替试样的测定 70、校准曲线 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与相应的测量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曲线 71、检测限 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72、测定下限 指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73、测定上限 指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

11、,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大浓度或量74、最佳测定范围 指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特定方法的测定下限到测定上限之间的浓度范围 75、方法运用范围 某一特定方法检测下限至检测上限之间的浓度范围二、填空题1、按目的分,环境监测可分为_研究性监测 _、特定目的监测和_监视性监测_;其中特定目的监测又可分为四种,即污染事故监测、_仲裁监测_、_考核验证监测_及咨询服务监测。 2.气体采集方法中浓缩采样法包括 溶液吸收法 、_固体阻留法_和_低温冷凝法。3.采集的水样应具有代表性;水样保存的方法有冷藏法和 化学法 。 4.检验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可用_对照分析_、_对比试验_或_

12、加标回收率试验_等方法;同组实验数据精密度的好坏,可用_标准偏差_来表示。 5.环境标准分为六类两级,其中六类是指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方法标准、 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两级是指国家 标准和地方标准。 6.水色分为表色和真色,其中水样的色度一般是指 真色。 7.大气采样仪器一般由收集器 流量计 抽气动力 三部分组成。 8.按形成过程分,大气污染物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 二次状污染物 。按存在状态分,大气污染物可分为分子状污染物 和 粒子状污染物。 9.土壤试样的制备方法有 风干 磨碎 过筛。土壤试液的制备方法有 酸溶法 碱熔融法 提取法。 10.化学需氧

13、量是指水样在一定条件下,氧化 1L 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 氧化剂 的量,以氧的mg/L表示。 11.请按修约规,则将下列数据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9.4500 9.4,9.4501 9.5。 12.碘量法测定 DO 时,水样中含有 Fe 2+ ,宜采用KMnO4 修正法 ;若含有NO2 - ,则宜采用NaN3 修正法 ;当干扰物质较多时,采用 氧电极法 为好。 13.环境噪声的来源有四种,即:交通噪声 工厂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 社会生活噪声。 14.有五个声源作用于一点,声压级分别为 81、87、66、84、81dB,则合成总声压级为90dB。 15.残渣可分为总残渣 总可滤残渣 总不可滤残

14、渣 三种。 16.评价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采集效率的方法有绝对比较法 相对比较法。 17.用原料气配制低浓度标准气的方法有静态配气法 动态配气法 。 18.近紫外光区的波长范围为200400nm ,可见光区的波长范围为400750nm,中红外光区的波长范围为2.550 nm。 19.将浓度为0.2000ugmL -1 的镁溶液,于一定条件下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喷雾燃烧,测得吸光度值 A=0.220,元素镁的相对灵敏度为0.004 ug/mL1%。 20.夜间偶然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 2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 三级(填三类或者三级)。 22.欲配 30% H2SO

15、4 溶液(=1.22)500mL,市售 H2SO4(=1.84),w(H2SO4)=96%,需量取市售H2SO4 103.6 毫升。23.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 应记录到小数点后第 4位; 分光光度法测量时, 记录到小数点后第3 位。 24.气相色谱法的定量分析方法有 外标 法、内标 法和 归一 法。 25.一般万分之一天平的称量误差为0.2mg,在重量分析中使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时,要保证分析结果误差在 0.1%范围内,称样量不得少于 0.2 g。 26.水体中 Cr的测量包括 Cr 3+ 、Cr 6+ 和总铬,用 AAS 法测量的是 总铬 。 27.我国现行试剂规格符号为:一级品G.R. ,二级品 A.R. ,三级品 C.P. ,四级品 L.R.。 28.在高锰酸盐指数、BOD5、酚、溶解氧、总氮和 CODCr 六个指标中,采样时必须充满采样容器的有 BOD5、溶解氧。 29.总氰化物不包括 钴氰 络合物。 30.声级中 L10、L50、L90 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L10L50L90。(从大到小排列) 31.在分光光度法中,比色皿中溶液的量为 比皿高度的 3/4 ;用蒸发皿作蒸发器皿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