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复习提纲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高中地理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844875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复习提纲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高中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复习提纲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高中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复习提纲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高中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复习提纲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高中地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用的地理意义。1.晨昏线判断依据: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00,夜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00)2.晨昏线特点:(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2)晨昏圈与太阳光线相垂直,平分赤道;(3)自东向西运动,速度15每小时;(4)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地方时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地方时18时;(5)晨昏线只有在两分日才和经线重合;(6)晨昏线在二至日与极圈相切。 3.地方时、时区、区时的计算: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所求时区=已知经度15 ,判

2、断余数7.5则整数商+1时区;余数7.5则取整数商时区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 4.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地方时12时所在经度)5.昼长计算昼长=(12-日出时间)2昼长=(日落时间-12)2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自转方向 (同一纬度日出日落时间相等)6.东西经判断: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东经越来越大,西经越来越小。7.日界线:自然日界线: 0时所在经线; 人为日界线: 180经线;新的一天的范围(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8.地转偏向力的表现: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转。9.一年中地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北半球):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

3、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赤道昼夜平分,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赤道昼夜平分,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春分日到夏至日,北半球昼增长,夜缩短; 夏至日到秋分日,北半球昼缩短,夜增长; 秋分日到冬至日,北半球昼缩短,夜增长; 冬至日到春分日,北半球昼增长,夜缩短。10.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及其以

4、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1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3月21日,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9月23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12. 侧视图与俯视图的相互转换13. 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增大,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增大,温带的范围减小。【课本活动P9】计算不同地区的时差1. 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与东三区相差5个时区,即相差5小时,东八区在东边,时间早,应加5小时,即22:302. 因为轮船是自西向东跨越180经线(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课本活动P12】绘制示意图并描述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1.0 2326S 2326N 6634N2.(1)当地纬度40N(2)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H=90-|40-2326|=7326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H=90-|40+2326|=2634正午太阳位于正南3.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