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842082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一、为配合公司的发展目标,提升人力绩效,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能力与企业文化的了解,并有计划的充实其知识技能,发挥潜在能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进而发扬本公司的企业精神,特制订培训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作为各级人员培训实施与管理的依据。二、使用范围本制度所称员工教育培训,系指对企业在员工进行的政治、文化、道德、技术、业务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凡本公司所有员工的各项培训计划、实施、督导、考评以及改善建议等,均依本制度办理。三、权责划分(一)、人力资源部负责管理、专业技术岗位教育制定、实施、拟定、呈报全公司年度培训计划,修改公司培训制度。

2、(二)、手机整理各种培训信息并及时发布;联系、组织或协助完成公司各项培训课程的实施;(三)、检查、评估培训的实施情况;(四)、管理、控制培训费用;(五)、管理公司内部讲师队伍;(六)、负责对各项培训进行记录和相关资料存档;(七)、追踪考查培训效果;(八)、拟定其他人才开发方案。四、各部门权责(一)、上报各部门培训计划;(二)、制定部门专业课程的培训大纲;(三)、收集并提供相关专业培训信息;(四)、配合各部门培训的实施和效果反馈、交流的工作;(五)、确定各部门内部讲师人选,并配合、支持内部培训工作。五、培训管理(一)、凡本公司员工,均有接受相关培训的权力与义务。(二)、全公司培训实施、效果反馈及

3、评价等工作以生产技术部为主要权责单位,并对全公司的培训执行情况负督导呈报的责任。各部门应给予必要的协助。六、培训体系(一)、培训体系包含四个模块。新员工入职培训、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外派人员培训。培训对象为所有人员。(二)、培训目的:协助所有员工尽快使用我们企业工作环境,顺利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要求,依靠公司内部和外部讲师力量,最大效度的利用公司内部资源,加强内部的沟通与交流,在公司内形成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并丰富员工的业余学习生活。(三)、培训内容:分常规类和专业技术类两项科目,两项科目的具体内容可根据任职岗位的不同进行选择。涉及公司技术类、市场类、管理类的多个方面。及员工感兴趣的业余知识、信

4、息等。(四)、培训形式:在公司内部以技术讲座或研讨会、交流会的形式进行,也可以各部门利用工余时间组织教学,三班工人利用交接班钱半小时或下班半小时进行培训。七、培训要求(一)、所有培训已经报名确认,受训人员须提前做好安排,除特殊原因外,应准时参加。(二)、凡在公司内部举办的培训课,参加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培训规范,课前签到;由专人负责记录,填写内部培训考勤表,考勤状况将作为培训考核的一个参考因素。业余时间参加培训,不以加班论。(三)、凡公司参加培训的员工如考试不合格者进行绩效考核,并下通知书进行补考直到合格为止。(四)、各单位要成立由各部门主要领导负责员工教育领导小组,指导和督促单位员工教育培训工作

5、的开展。(五)、各部门指派一人担任兼职教育员工作。全面负责本部门的员工教育工作,并负责协调人力资源部教育工作关系。(六)、各部门要组建包括车间领导、工艺技术员、值班主任、技师、班长在内的兼职教师队伍,有教育员主抓,做到办班由计划教师、有教案,学员有点名册。把本部门职工培训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起来。八、培训档案管理(一)、建立全公司员工培训档案,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技术等级及培训情况等方面资源。(二)、开发建立公司各工种题库系统,每个工种分初、中、高三个等级。组织技术人员编制培训教材,供全公司员工选用。九、培训评估(一)、对授课的评估,包括对外部培训机构的课程内容、讲师、效果等的评估,及时对内部讲师的课程内容、准备情况、授课技巧等的评估。(二)、对学员的评估,主要通过课后考核的方式检查学员的接受程度和效果并对做好的部门集体及个人给予奖励。十、培训记录总结及附则(一)、建立相关外部培训资源的详细信息记录,以便寻找更优惠的高质量课程。(二)、建立全员培训档案,并定期申报。(三)、本制度解释权由人力部负责。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