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2 区域可持续发展(测)(含解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839447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2 区域可持续发展(测)(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2 区域可持续发展(测)(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2 区域可持续发展(测)(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2 区域可持续发展(测)(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2 区域可持续发展(测)(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2 区域可持续发展(测)(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2 区域可持续发展(测)(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2 区域可持续发展(测)(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被延迟”栽培是指在夏季育苗、秋初定植、秋末冬初在保护设施内继续生长发育,延迟到1112月上市供应的栽培方式,既可延长蔬菜瓜果的供应期,又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每年7月到9月平均气温为40,当地积极开展“秋延迟”栽培,塑料大棚等“秋延迟”栽培保护措施投入占到全部投入的40%。2017年秋,托克逊县“秋延迟”种植率达到了75%。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托克逊县“秋延迟”栽培的叙述,正确的是()A.投入资金少,适宜在全国大规模推广B.夏秋育苗、定植

2、生产技术要求较高C.适宜精耕细作,商品率高,收益高D.冬季较寒冷,应尽早提前上市时间2.在下列对托克逊县“秋延迟”栽培农户进一步发展提出的建议中,不合理的是()A.加大资金投入,培育新品种B.发展网络营销,形成品牌C.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D.发展深加工,增加附加值【答案】1.B2.A【解析】第1题,由材料“塑料大棚等秋延迟栽培保护措施投入占到全部投入的40%”可知,投入资金多,不适宜在全国大规模推广,A项错误;“被延迟”栽培是指在夏季育苗、秋初定植,夏秋育苗、定植生产技术要求较高,B项正确;由材料“被延迟”既可延长蔬菜瓜果的供应期,又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可知,说明投入资金较大,商品率高,

3、收益高,但不适宜精耕细作,C项错误;为延长蔬菜瓜果的供应期不能提前上市时间,D项错误。第2题,加大资金投入,培育新品种是该地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措施,但不是农户进一步发展的措施,A项不合理,符合题意。目前全球40个主要城市群的经济产出占到了世界经济总量的七成左右。在中国,三大城市群以5%左右的国土面积贡献了GDP总量的四成。下图为2013年我国三大城市群中主要城市总GDP比较(单位:亿元)。据此回答35题:3.京津冀城市群与其他两个城市群相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资源能源短缺B.内部发展不平衡C.环境污染严重D.经济发展后劲不足4.导致京津冀城市群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基础薄弱

4、B.传统产业衰落C.交通联系不便D.产业联系较弱5.解决京津冀城市群上述问题的最主要措施是()A.加速产业转型振兴传统工业B.扩大核心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C.建设城市新区产业转移升级D.发展城市群内一体化交通网络【答案】3.B4.D5.C【解析】第3题,根据主要城市的GDP产值,京津冀城市群与其他两个城市群相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内部发展不平衡,B项正确,京津冀城市群资源能源较丰富,A项错误;工业区都有环境污染严重问题,C项错误;内部差异大,经济发展后劲充足,D项错误。第4题,导致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产业联系较弱,不能发挥大城市带动作用,D项正确。区域内经济基础较好,

5、A项错误;传统产业衰落不是内部发展不平衡的原因,B项错误。区域位于平原地区,交通联系比较便利,C项错误。第5题,解决京津冀城市群上述问题的最主要措施是建设城市新区,产业转移升级,C项正确;城市产业转型是发展新兴工业或第三产业,A项错误;应合理控制核心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B项错误;发展城市群内一体化交通网络是基础条件,不是最主要措施,D项错误。内蒙古武川县在打造清洁能源产业方面率先迈出坚定的步伐,同时,该县正在着力引进光伏发电,形成“风光互补、蓄储一体”的清洁能源体系,为呼和浩特市打造“中国新能源之部”提供支持。下图中“白道”是沟通阴山南北的交通要道,历来是一条经商之路。读图,回答67题:6.武

6、川县打造风电能源产业的有利条件是()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人口密度小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产业技术基础好,交通便利A.B.C.D.7.武川县发展“风光互补、蓄储一体”的清洁能源体系()A.可以降低风能利用率B.可以使电力输出更平稳C.可以降低建设成本D.会造成能源的浪费【答案】6.A7.B【解析】第6题,图示武川县南侧是阴山山口,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资源丰富;武川县地形平坦开阔,人口密度小,建设风电场地土地广阔;武川县地处内蒙古,经济并不发达,交通也不便利。故选A。第7题,风电和太阳能都是气候资源,受气候条件影响大,“风光互补”使电力输出更平稳;“蓄储一体”可以

7、提高风能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浪费。故选B。建设中的斗门水库是一座平原型水库,位于西安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原昆明池遗址上,水库设计采用内外湖布局。下图示意斗门水库布局规划。据此回答89题:8.斗门水库内湖的核心功能是()A.灌溉B.蓄洪 C.供水D.旅游9.斗门水库采用内外湖布局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水源水质安全B.增加水库蓄水容量C.提高水坝防洪等级D.增加地下水源补给【答案】8.C9.A【解析】第8题,湿地具有多重作用,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有影响。解答本题要注意图中的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内湖连接引汉济渭南干线引水管线,还有沣东水厂,所以,内湖的主要作用是供水。故选C。第9题,内湖作

8、为供水的功能,连接着水厂,所以内外湖的布局更重要的是保障水质的安全,选项A正确;如果是为了增加蓄水容量,完全可以把水库建的更大一些,选项B错误;内外圈的水坝对提高水坝的防洪等级和增加地下水源补给作用不大,选项C、D错误。故选A。鄱阳湖区是亚洲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每年10月,从西伯利亚、蒙古及我国东北等地区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翌年4月离去。江西省在鄱阳湖区候鸟最集中的吴城和南矶设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候鸟越冬栖息地的必要条件包括:适当的水深;充足的食物(主要为鱼、昆虫和沉水植物等);安全的环境,即白天觅食、夜间栖息的地点。江西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水利工程,调节鄱阳湖区水位。读“鄱阳湖区简图”,回答

9、1011题:10.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在鄱阳湖区的吴城和南矶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活动少B.多浅滩和沼泽C.气候温暖 D.冬季水位较低11.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自然保护区内候鸟的影响有()A.水域面积增大,增加栖息地B.生物量更丰富,食物更充足C.候鸟活动的栖息地发生变化D.候鸟在鄱阳湖活动时期延长【答案】10.B11.C【解析】第10题,吴城和南矶分别位于鄱阳湖的西北岸和西南岸,为鄱阳湖区边缘地区,冬季吴城和南矶附近的湖水较浅,为浅滩和沼泽,是候鸟的主要栖息地,因此设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鄱阳湖区气候均较温暖,且湖区水位较低,与鄱阳湖区的其他地区相比,吴城和南矶在气候和水位两方面无特

10、殊性。鄱阳湖边缘距附近村镇近,人类活动多。故选B。第11题,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可提高枯水期水位,使水域面积增加,淹没地区面积增加,浅滩、沼泽面积缩小,适宜候鸟栖息的面积缩小;鄱阳湖的水位提高,水深增加,食物量减少;水位提高,使适合候鸟捕食的水域发生变化,候鸟活动的栖息地发生变化;候鸟活动期受气候影响较大,受水利枢纽工程影响较小。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向北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山前冲(洪)积扇下部是克里雅河最大的于田绿洲所在地,也是丝绸之路南段的入口。于田以下克里雅河深入沙漠腹地,形成300多千米的绿色长廊,两岸沉

11、积物具有风力和水力沉积物交错特性,植被以胡杨林和红柳灌丛为主,在距河较远的沙漠中分布着流动沙丘和很多干枯的胡杨。在克里雅河末端的达里雅布依,有一族固守大漠的牧民,被称为“孤独的克里雅人”,至今以游牧业为主。下图示意克里雅河。(1)分析克里雅河两岸沉积物具有风力和水力交错特性的原因。(8分)(2)推测沙漠中干枯胡杨遗迹的自然形成过程。(6分)(3)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克里雅人“孤独”的原因。(8分)【解析】第(1)题,克里雅河两岸沉积物受风力和水力沉积共同影响,是由于克里雅河地处荒漠,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洪水期河流沉积,枯水期风力沉积。第(2)题,由题意可知胡杨生长在沙漠河流附近等有水源的地

12、点,应从河流改道、胡杨缺少水源而干枯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克里雅人生活在大漠深处,对外联系不便,人迹罕至,与外界联系少,克里雅河下游水资源和草场资源短缺,限制人口数量的增加。【答案】(1)克里雅河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流量和水位季节变化大;夏半年河流水量大,输沙量大,河流沉积物多;冬半年河流水量减小,两岸植被稀疏,土壤干燥,沙源丰富;冬半年风力强劲,风沙活动频繁,风力沉积物较多,所以河流两岸沉积物兼具风力和水力的特性。(8分)(2)沙漠河流每年定期泛滥,两岸地下水位较高,胡杨依靠地下水或河流水得以生长;河流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高,导致河流决口改道,或流动沙丘阻挡,河流被迫改道,原始河道

13、断流,地下水位下降,胡杨干枯;沙漠地区气候干燥,树木躯干不易腐烂,得以长久保存。(6分)(3)克里雅河下游河流水量减少,水资源短缺,人口容量少;草地资源不足且稀疏,牧民逐水草而居,彼此相距较远;深居沙漠之中,人迹罕至,与外界交流少;沙漠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容纳外来人口。(8分)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位置见图1)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和三江源地区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带之一,每年从这里进入龙羊峡库区的流沙达3 131万立方米。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并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光伏产业园,其发电能力3 350兆瓦,随着光伏电

14、站与龙羊峡水电站的并网发电,该地成为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能源基地。光伏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地面热力平衡和地表覆盖状况,促进了塔拉滩地区的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呈明显减缓态势。同时,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和园区灾害风险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图2),并形成了良性循环。(1)评价塔拉滩建设光伏产业园的区位条件。(6分)(2)分析光伏产业对塔拉滩植被恢复的积极作用。(6分)(3)说明引入牧羊业对光伏产业园区的有利影响。(6分)(4)简述塔拉滩光伏产业和龙羊峡水电站的互补作用。(6分)【解析】第(1)题,光伏电站占地面积广,优势条件主要从能源、地形、地价分析。从能源分析,

15、塔拉滩位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从地形分析,塔拉滩地形平坦广阔,利于光伏电站建设。从地价分析,该地戈壁广布,地价低。不利条件主要从风沙、基础设施、高寒气候分析。该地风沙大,沙尘遮蔽太阳能电池板,降低发电效率;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较差,建设成本高;自然条件恶劣,高寒缺氧,施工条件差。第(2)题,光伏产业对塔拉滩植被恢复的积极作用,主要从风沙、土壤、能源角度分析。从风沙影响分析,太阳能电池板阻挡气流运动,减弱风沙。从土壤条件分析,太阳能电池板遮挡光照,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促进植被恢复。从能源角度分析,光伏产业为当地提供能源,减少樵采,利于植被保护。第(3)题,引入牧羊业对光伏产业园区的有利影响主要从发电、土地利用、成本、安全角度分析。从发电角度分析,羊群啃食园区生长过盛的草地,降低杂草对电池板的遮挡,提高发电效率。从土地利用角度分析,园区光伏发电和牧羊并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从生产成本、安全角度分析,羊群清理杂草,降低人工维护成本,降低火灾风险。第(4)题,互补作用是相互都有利,主要从风沙影响,发电稳定性分析。塔拉滩发展光伏产业,改善生态环境,降低风沙对龙羊峡库区的淤塞。龙羊峡水电在夜晚或阴雨天弥补光伏发电的不足,提高电网的供电稳定性。【答案】(1)优势条件:位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