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783926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两则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篇一:新闻两则同步练习1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2 自读目标: 一.知识目标:有关新闻的基本常识。 二.理解目标:新闻主体内容及其安排(包括背景、结语)与新闻中心的关系。 试卷内容: 一.整体把握 1新闻就是及时快速、简要明了、真实准确地报道.上最新发生的事件的实用文体。它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及时、真实、简明。其中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2.新闻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文 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 发生的 起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结构通常包含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五个部分。 4.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部分是第 导语部分是第 1 句。 5.第一则

2、新闻主体部分具体介绍了三路军渡江情况,它们分别是 军、 东路军;各层的起始语句分别是 二十日起,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 固的 中路 1、2 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军、 西路 ,。 南阳为古宛6.第二则新闻主体部分详细介绍了我军解放南阳的背景,这些文字是 县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去年七月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 7.简单分析题:(前两小题任选其一,后两小题任选其一) (1)以本文的任一则新闻为例,说明新闻的三大特点之一。 以第二则为例,4日下午解放南阳,5日已作报道,可见新闻报道的及时性特点。 (2)以两则新闻的任一段叙述文字为例,介绍新闻写作必须注意的六个要素。 日夜;地点:

3、长江安庆、芜湖线;人物: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 起因:渡江战役;经过和结果: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等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以叙述中路军渡江内容为例。时间:20(3)本文两则新闻的都是.,古人云:“文如其人。”.作为一位高瞻远 瞩的政治家,一位指挥若定的军事家,文章也自然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你从两则文章的哪些内容安排上能看出.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战略眼光。(以某一则为例) 第一则新闻.从军事、政治两方面分析敌军溃退的原因,既鼓舞了我军斗志,又揭示了.失败根源, 暗示.前景的暗淡。简短的议论体现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敏锐深刻的眼光,使这则新闻主题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第二则新闻介绍南

4、部战线我军已建立了六个军区,守敌苟延残喘的大背景,揭示了南阳守军弃城逃窜是出于被迫无奈。从而借报道解放南阳一事让广大人民感受到我军势不可挡的胜利趋势,不是就事说事,可谓站得高,看得远。这样的新闻报道必能更加激发全国人民的斗志 (4)第一则新闻主体部分介绍的东西两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为什么先介 绍西路军? 先介绍西路军,因为它与中路军所遇敌情相似,放在一起介绍,以引出后文关于战争形势的精辟议论;其次,东路军守敌顽强,战斗激烈,战斗胜利的意义更大,放在最后,以便能独立详细地报道;另外,这种安排,使整则新闻由略而详,气势逐步增强,更能显示我军锐不可当的力量 二.片段阅读理解 (一) 汤恩伯认为

5、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 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日可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1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占领 控制 封锁 切断 2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 “

6、东面防线”指的是“南京江阴防线” “同日同时”指的是“21日下午五时” 3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我军所向披靡的气势,并且也透露出喜悦之情 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5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我东路军渡江战役取得了胜利 6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 7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明确具体地交代时间,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特点 (二)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军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

7、城而逃,我军当即占 领南阳。南阳为古苑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匪首.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上月,白匪崇僖使用黄维.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最近蒋匪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阁乡,豫

8、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己全部为我解放。 1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 C ) A河南全境已大部为我解放 B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 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我军攻势迅猛,蒋匪全局败坏 2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持点是( B ) A采用倒叙B在记叙中穿插说明 C以说明为主,记叙为辅D顺叙、倒叙、插叙全都用上 3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南阳为古苑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介绍背景,说

9、明南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突出解放南阳的重要意义 三拓展阅读 中新网酒泉10月15日电 本社记者孙自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现场报 道,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十多分钟后,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由此踏上中国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太空之旅。 北京时间十五日上午九时整,(略)载人飞船由“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此间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神箭”升空十多分钟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 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全世界第二百四十一次载人飞行和第九百五 十二人次进入太空。同时,本次发射

10、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七十一次飞行, 也是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二次获得成功。 1 给这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3分) 2 用“ ”在文中划出新闻的导语部分。(3分) 3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由此踏上中国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太空之旅”,你能 举出例子说明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飞天的梦想吗?(3分) 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十多分钟后,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由 此踏上中国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太空之旅 4 新闻结构的五部分考虑,第3段属于结构中的那一部分?说一说它的作用。(4 分)背景,补充介绍“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在我国乃至世界航天史上的历史意义 5 我

11、们看到电视转播中,胜利归来的杨利伟叔叔多么潇洒自豪!如果你是迎候英 雄凯旋的一名少先队员,请你对他得体地说几句话。(4分) 篇二:新闻两则同步练习2 新闻两则 同步练习 一、基础部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横渡(hn)歼灭(qin)B.锐不可当(dn) C.阻遏(ji) 要塞(si) 鄂() D.绥靖(su jn) 2.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 ) A.反动派政府依然负隅顽抗。 B.渡江战役打得非常急烈。 C.拒决签定国内和平胁定。 D.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残败,又逃到了葫芦岛。 3.一则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 A.标题 主体 结尾 B.标

12、题 导语 主体 C.标题 时间 正文 D.标题 时间 人物 4.填空。 (1)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_、_、_、_、_。 (2)新闻的六要素包括_、_、_、_、_、_。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58题。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的广大官兵

13、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5.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文中“此种情况“是指_。在分析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时,前一个略写,后一个详写,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作用? 7.选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A.记叙 说明 B.记叙 议论 C.议论 抒情 D.说明 议论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816题。 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美国

14、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三名宇航员丧生。 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在搜集和彻底研究全部数据之前,他们对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作任何推测,不表示任何看法。然而据来自宇航局的消息,宇航局的专家们把注意力集中于 航天飞机的两个固体燃料助推器和庞大的主燃料箱上面。据研究了录像带的专家说,问题可能出现在外挂燃料箱上。燃料箱中存放着200万升液态氢和液态氧,用以推动航天飞机进入轨道。爆炸时,外部燃料箱的尾部首先断裂,把两个固体燃料助推火箭猛推到相反方向。有的专家认为,助推器有燃料外泄的迹象。 8.选文第一段电头部分都交代了什么? 9.选文第一段电头之后的文字是这则新闻的_。 10.“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