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复习教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839092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晏子使楚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晏子使楚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晏子使楚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晏子使楚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晏子使楚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晏子使楚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晏子使楚复习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晏子使楚文言文复习教案1、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晏子出使楚国,在宴会上,机智巧妙地挫败了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2、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是什么?楚王对齐国人的极大诬蔑的句子是什么?(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2)齐人固善盗乎?3、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这句话中楚王的“笑“应该是什么样的笑?表现出楚王当时什么样的心态?这个故事中的楚王给我们什么启示?(1)尴尬的笑、羞惭的笑、难堪的笑。 (2)表现出楚王当时有掩饰自己尴尬和难堪、有自嘲和无奈、有对晏子佩服的心态。(3)凡是想卖弄聪明、想捉弄他人的人,到头来只会自食其果。4、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

2、象。(1)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傲慢自大、知错能改、顾全大局。(2)晏子爱国、机智善辩、具有义正词严、不卑不亢,从容镇定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的风度。5、楚王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1)针对晏子:从文中的“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一句可以看出。(2)针对齐国:晏子是齐国的使臣,侮辱了晏子就是侮辱齐国。“齐人故善盗乎”矛头指向了所有的齐国人。(3)总之,楚王的谋划既是针对晏子的,又是针对齐国的。6、晏子是如何反驳楚王的?(1)首先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2)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由“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推出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化被动为主动。(3

3、)说话时,又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4)总之,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辞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7、晏婴出使楚国,最终不辱使命,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晏子凭借自己爱国的热情、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不亢不卑、义正词严、从容镇定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的风度,成功地出使楚国,并维护了齐国的尊严。8、楚王戏弄晏婴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1)善意的:因为楚王只是想看看晏婴是不是“齐之习辞者

4、也”,而且他被反驳后也没有恼羞成怒。(2)恶意的:因为楚王侮辱晏子是经过周密的计划的,他是想通过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3)总之,既可以看成是善意的,也可以看成是恶意的。9、“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中的“淮南”、“淮北”、“橘”、“枳”分别比喻什么?这句话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什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1)“淮南”:比喻齐国;“淮北”:比喻楚国;“橘”:比喻齐人不偷东西;“枳”:比喻齐人偷东西。(2)用一个成语概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3)含义:这句话说明了环境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人和植物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道德和品质都可能不同。它强调了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

5、。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10、如何理解“橘化为枳”的说法。 “橘化为枳”的说法古已有之。但是,从现代植物学的角度看,橘和枳是不同种的,橘化为枳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不过,淮河以北的自然条件确实不适宜橘的生长。11、向晏子学习什么?语言艺术,爱国精神,个人品质。12、本文晏子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你结合下面的例子说说外交家们的外交的品质是什么? 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

6、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机智善辩、从容镇定、不卑不亢、具有时刻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情怀。晏子使楚复习导学案1、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答: 2、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是什么?楚王对齐国人的极大诬蔑的句子是什么?答:(1) (2) 3、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这句话中楚王的“笑“应该是什么样的笑?表现出楚王当时什么样的心态?这个故事中的楚王给我们什么启示?答:(1) (2) (3) 4、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答:(1) (2) 5、楚王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

7、?答:(1) (2) (3) 6、晏子是如何反驳楚王的?答:(1) (2) (3) (4) 7、晏婴出使楚国,最终不辱使命,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答: 8、楚王戏弄晏婴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答:(1) (2) (3) 9、“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中的“淮南”、“淮北”、“橘”、“枳”分别比喻什么?这句话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什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答:(1) (2) (3)含义: 10、如何理解“橘化为枳”的说法。答:(1) (2) (3) 11、向晏子学习什么?答:(1) (2) (3) 12、本文晏子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你结合下面的例子说说外交家们的外交的品质是什么? 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答: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