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策略用群文阅读发现中考古诗文的复习密码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7838942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文阅读策略用群文阅读发现中考古诗文的复习密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群文阅读策略用群文阅读发现中考古诗文的复习密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群文阅读策略用群文阅读发现中考古诗文的复习密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群文阅读策略用群文阅读发现中考古诗文的复习密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群文阅读策略用群文阅读发现中考古诗文的复习密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群文阅读策略用群文阅读发现中考古诗文的复习密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文阅读策略用群文阅读发现中考古诗文的复习密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策略 | 用群文阅读发现中考古诗文的复习“密码” 刘蜀黔微信号qunwenyuedu功能介绍欢迎加入群文阅读!与最优秀的教师们一起成长吧!2020-04-25收录于话题 #理论、实践与策略 44个内容1古诗文考查是中考必考内容之一,地区不同分值各有差异,但一般在30分左右。从中考大数据来看,该板块的得分尽管差强人意,但古诗文鉴赏试题却失分严重。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对古诗文的复习策略一般为:记背、练习、过关。这样的复习策略虽然简单有效,却牺牲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也有教师采用专题复习方式,但也大多为整理专题资料,让学生死记硬背,这就有违专题复习真正的旨意。对古诗文的理解、鉴赏,考点多且散,而初三

2、复习时间又非常有限,群文阅读的复习方式,既可解决这对矛盾,还可提升古诗文复习效率。因为群文复习方式不仅可以避免复习的零敲碎打,更能让学生发现某类古诗文的阅读密码,从而形成结构化理解,建构起古诗文的理解图式。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流程进行复习:梳理分类选择议题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巩固检测。这里的“议题”既可是古诗文的内容主题,也可是古诗文考点,而“群文”就是一组古诗文,这一组古诗文既具有同质性,即内容主题或考点相同,又具有异质性,即古诗文的情感、手法不尽相同,或同一考点的呈现方式各异。“巩固检测”则可选择课内外的古诗文作为材料,以打通课内外的联系。下面以古诗词的复习为例,阐述群文阅读如何提升中考复习效率

3、。1梳理分类教师首先必须初中教材中的所有古诗词进行系统梳理,对其进行分类。统编教材中的课内外古诗词分类梳理当然,这样的分类标准不是唯一的,且有的诗歌可以分属不同的类别。如,登临类也可能属于怀古类。2选择议题此处以登临类诗词这一内容主题为议题,并对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所有登临类诗词进行研读分析。接着,对文本进行结构化处理。可将以上10首登临诗词分为两组,一组作为复习材料使用,一组作为练习材料使用。分组时注意诗词的异质性,即所抒发的情感尽量不同,为后面建构理解图式做铺垫。3教学设计万里江山收眼底,无限情思涌心头初三登临诗词复习【复习目标】1.理解登临诗词所表达的情感。2.赏析登临诗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4、3.探究产生登临诗词情感差异的原因。【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做好以下准备:1.找出初中三年所学的登临诗词,并按照所抒发的情感进行分类。2.积累关于登临诗词的知识。3.查阅登临诗词的概念、常见意象、常用手法、常见意境、登临诗常见情感。【复习过程】一、检查课前准备:1.初中三年来,我们学习了哪些登临诗词?2.按照所抒发情感的不同,可将这些诗词分为哪几类?二、复习登临诗词(屏显)(东汉)曹操:观沧海(7上课内)(唐)崔颢:黄鹤楼(8上课内)(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7下课内)(唐)许浑:咸阳城东楼(9上课外)(宋)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8上课外)1.背诵这五首诗词,说说它们所抒发的情感。2.作者是

5、怎样抒发这些情感的呢?先独立思考,再分组交流,填写下表。(屏显)(学生独立填写小组交流全班交流)3.同样是登临诗词,为何所抒发的情感却有如此大的差异?(提示:可结合作者人生经历、当时的境况及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4.为何一登高,作者就会产生这些情感呢?(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5.学生小结,发现登临诗词密码:登临诗词常见意象:流水、落叶、秋草、青山、夕阳登临诗词常用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比兴登临诗词常见意境伤感、愁苦、豪迈登临诗词常见情感:抒远大理想,表豪情壮志悟人生哲理,抒人生追求悲羁旅流离之孤寂,抒思乡怀亲之愁苦怀古之幽情,抒今朝感慨登临诗词所抒发的情感

6、,往往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当时的人生境遇、时代背景紧密相连。【课堂实施】在课堂实施中,教师切忌越俎代庖,必须让学生的思维深度参与,让每个学生的手、脑、口都动起来,这是主动建构阅读图式的必备条件。【巩固练习】1.填写表格2.中考真题(此处只呈现一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注释】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浮云:暗喻奸佞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

7、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4)写景与抒怀相结合,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试分析本诗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特点。巩固练习既是对前面所建构的阅读图式的运用,也是对其进行巩固,让这种理解图式真正融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样,对于文言文的复习,甚至其他内容的复习,我们也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理念,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单位自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中小学教师培训标准的浇根式改善型教师培训行动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70600的阶段性成果,刊载于全视界教育2020年第五期“群文阅读”专栏)教学设计 | 世间万象,人生百态探寻叙事艺术中的“反差”教学设计 | 山水间的寻觅设计 | “物之情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 难言的父爱教学设计 | “媒介素养之广告透视”教学详案 | 风简“在看”点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