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十一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783864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柴科夫斯基《十一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柴科夫斯基《十一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柴科夫斯基《十一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柴科夫斯基《十一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柴科夫斯基《十一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柴科夫斯基《十一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柴科夫斯基十一月在马车上作品分析孙汉中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9(000)013【总页数】1页(P121) 【关键词】 柴科夫斯基;钢琴小品; 十一月在马车上【作 者】 孙汉中【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 中 文在十九世纪,俄罗斯奴隶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本世纪末,它进入了无产阶级革 命时期。十九世纪,俄国文学艺术获得了重要发展,这些具有民主主义的文艺思想 影响着俄国音乐的发展。一、作者及创作背景“俄罗斯音乐大师”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最独特的作 曲家,他热爱自己的民族,作品中具有明显的俄罗斯民歌和舞曲因素。深刻的抒情

2、 性和强烈的戏剧性是柴科夫斯基音乐最鲜明的特征,他音乐中民族性的鲜明旋律, 富有震撼人心的独特魅力,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与赞赏。在马车上又译雪橇,这部作品创作有个小故事,1876年柴可夫斯基的管 家在每个月会提醒他到该寄工作邮件的时间了,此时,柴可夫斯基将该月的曲子完 成,写这些钢琴小品成了他每月定期的音乐活动,写好就放起来,一直没有放在心 中。但创意灵感并不是轻易得到的,在六月和十一月,到“邮寄日”但柴可夫斯基 找不到理想的表达方式,所以拿两张平时写好的作品来充当,这就是:船歌和 雪橇。二、曲式结构分析 在马车上以俄国五声性音调为基础,描绘出几匹骏马在广阔的原野上拉着马车, 飞快奔跑的

3、画面。本曲为复三部曲式,首部为单三部曲式,中部为复乐段结构,再现部为首部的变化 再现。首部(1-27):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综合型中段,再现为变化再现。A乐段(1-8):由a+a两个平行乐句组成,4+4方整性结构,转调乐段,主调 为E大调。a乐句(1-4 )采用八度叠加的平行旋律,跳音、重音、连奏、二分音 符的切分节奏组成了动机化旋律,此旋律与每小节的柱式和弦有机结合。和声为属、 主交替,于第四小节结束于主调E大调的主和弦T。a乐句(5-8 )于第7小节转 到# g小调,经K46-D7-t完满收束于#g小调的主和弦t。B乐段(9-17 ):综合性中间部分。由b+b两个平行乐句组成,4+5不对称

4、结构, 主调为E大调。b乐句的上方旋律采用A乐段的主题动机发展而来,下方伴奏由 原来的柱式和弦改为琶音织体,使音乐更具流动性。第12小节和声经D7-S6- DVII/S-D56使低音级进上行,结束于属和弦。b乐句旋律经过第16小节的五音 下行动机的两次模进造成1小节的结构扩充,低音声部线性级进上行,乐句结束 于主调E大调的属和弦D,为A乐段的再现作属准备。A乐段(18-27 ):为A乐段的变化再现。上方声部旋律改为八度音程加柱式和弦, 下方改为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低音主持续,于第25小节扩充两小节,完满收束 于主调E大调的主和弦T。中部( 28-50 ):复乐段结构。由c+c+c+c四个乐句组

5、成,4+6+4+9不对称 结构。音乐的调式调性、节奏和风格与首部对比明显。中部主题更加活跃,具有歌 与舞的双重特征。第一乐句(28-31 )可分为两个乐节,前乐节在G大调上陈述,后乐节进入E和 声大调,结束于E大调的主和弦T;第二乐句(32-37 )与第一乐句为同头异尾的 平行关系,于第35小节进入D大调。此乐句经过4小节的基本结构后,又有2 小节的裁截、模进造成结构的扩充,开放于D大调的属和弦D ;第三乐句(38- 41)为第一乐句的原样重复;第四乐句(42-50 )开始在G大调上陈述,于第46 小节进入E大调的属七和弦为再现部的出现作属准备。结构规模扩展为9小节, 起到了扩充变连接的作用。

6、 48-50小节的分解和弦式旋律暗示了再现部为动力化 再现。再现部(51-83):变化再现。再现了首部的主题旋律但作曲家放在了下方声部, 上方声部为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组成的织体,在弱奏的弹奏下,模拟出骏马身上铃铛 的响声。68-69 为两小节的连接性旋律为再现段的出现作属准备。再现段结束时 通过低音模进形成6小节的扩充起到扩展代替尾声的作用。三、和声分析(一)离调和弦 在大小调音乐中,主三和弦以外的某个和弦,由于获得了自己的属类和弦或下属类 和弦的支持,具有了临时主和弦的意义,叫做离调。临时主和弦称为“副主和弦” 支持它的调外和弦称为“副属和弦”或者“副下属和弦”。在柴科夫斯基的这首钢 琴小品中

7、没有用到副下属和弦,而是运用了大量的附属和弦。本曲第12小节的和声为D7-S6-DVII2/SII-D56,其中二级的副导和弦没有按照常 规的解决原则解决到它的副主和弦SII和弦而是进行到D56和弦,作曲家是为了 考虑到低音线性上行的因素,我们称这类和弦叫做辅助和弦。(二)交替和弦 交替,又称调式交替。是指在一个调式和声中引用其他调式和弦或和声进行。在大、 小调音乐中,常见的是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和关系大小调交替。本曲交替的手法隐伏出现,本曲的第一部分音乐在主调 E 大调上陈述,但作品的 主题从#c音(主调E大调的平行小调)进入,在大调的作品中体现出小调的色彩, 第一部分最后调性进N#g小调,并在

8、#g小调上完满收束。第二部分作品在主调 G大调上陈述,但作品的第一个和弦为G大调的SII和弦(a小调的主和弦),音 乐连续发展。第二、第三、第四乐句都是从G大调的SII和弦进入,由此可见G 大调的SII和弦(a小调的主和弦)在三声中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种交替手 法的应用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使作品增添了浪漫主义气息。四、结语本文通过创作背景、曲式结构与和声等方面对本曲进行了分析,不难发现作品的每 个音符都是作曲家智慧的结晶。作曲家也是通过这些细小的音符为我们展现了十 一月在马车上的美妙画面。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任红军,王亚权柴科夫斯基四季钢琴演奏研究几黄河之声,2018,04.2李虻音乐作品谱例与分析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