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心镇规划指引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7837294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中心镇规划指引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广东中心镇规划指引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广东中心镇规划指引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广东中心镇规划指引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广东中心镇规划指引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中心镇规划指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中心镇规划指引(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省中心镇规划指引第1章 总则1、目的、意义为适应省快速城镇化进程,提高中心镇城市化质量,合理配置城镇生产要素和资源,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增强农村地区小城市组织地区经济的作用,将中心镇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具有地方特色风貌与较强辐射和带动能力的地区经济文化中心,明确中心镇规划编制与管理的指导思想、重点容和深度要求,制订本规划指引。2、与相关标准的关系本规划指引是在国家城市规划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规的基础上,针对省中心镇建设的需要,对规划编制与管理要求进行的补充和具体化。3、中心镇的畴本规划指引所指中心镇是指经各地级以上市批准,

2、并报省建设厅备案与公布的中心镇。(详见附录省中心镇,其它建制镇可参照本规划指引执行)第2章 规划体系和任务1、规划体系中心镇规划分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两个阶段。必须严格遵循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与其实施细则。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指标按本规划指引附件一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确定,中心镇规划用地分类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确定执行。1.1 中心镇总体规划1) 确定中心镇用地分区管制(划定镇域围不准建设区、非农建设区、控制发展区三大类型用地的围)、全镇土地利用空间布局、道路交通、生态绿地系统、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保护、综合防灾、文物与历史地段保护、风景名胜和近期建设规划等。2) 为方

3、便日常规划管理,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中心镇镇区围必须编制规划控制图则,对镇区建设用地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含土地使用兼容性)、开发强度(容积率FAR、建筑密度BCR、绿地率GCR)、公建与市政设施配套等容进行控制。3) 中心镇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为5年。1.2 中心镇建设规划中心镇建设规划包括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其主要任务是以中心镇总体规划为依据,为中心镇建设做出具体安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每五年应编制中心镇近期建设规划,确定中心镇近五年的重点建设项目。详细规划又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由政府组织编制,对准备开发的地

4、段、旧镇区改造进行控制。可根据发展需要进一步开展中心镇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风景区规划和历史文化区保护规划等。镇中心区、主要街区以与成片开发的住宅区、工业区、旧城改造区(包括城中村)必须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中心镇还可单独编制各类专项规划指导城镇建设。2、任务1) 中心镇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市(区、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城镇体系规划和上一层次相关规划提出的要求,确定全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科学预测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确定城镇的性质、规模、空间发展方向和布局形态,确定村镇体系框架和地域控制要求,提出产业布局的原则,并选择发展用地,进行用地布局,统筹安排区域的基

5、础设施与社会设施。处理好远期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镇的合理发展。2) 近期建设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中心镇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为依据,明确近期实施中心镇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3) 详细规划的任务是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中心镇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不同地块的土地利用性质和开发强度,提出具体控制要求;确定各功能区配套设施(包括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两大类)的规划要求,以与本地区道路系统的功能分级和交叉口形式,并提出社会公共停车场(库)、公交站场以与商业步行街系统的控制原则和措施。修建性详细规

6、划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建(构)筑物之间的关系,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第3章 规划原则与指引1、宏观着眼,区域协调必须就中心镇的经济腹地作出区域分析,在超越镇域的区域围进行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规划。1) 落实上层次规划要求,处理好与周边城镇的各项接口,与区域共建共享基础设施。2) 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提出符合区域协调发展的村镇调整撤并方案。2、要素集聚,集约发展要正确引导、妥善安排、合理规划,促进各项产业要素的合理集聚,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规划要强化中心镇作为农村商品生产和交换中心的性质和功能,繁荣农村商品经济。1) 积极引导“工业进(工业)园”,严格限制工业零星

7、布点。提出集约建设工业区的规划措施,每个中心镇确定若干镇级工业园区统一开发,集中安排全镇工业项目,村一级不再布局工业用地。对工业园区以外的现状工业区、零散工业用地,要提出用地和功能调整的建议和措施。2) 积极引导“住宅进(社)区”,严格限制分散建宅。鼓励农民进镇购房或按规划集中建设公寓式住宅,开展旧村土地整理,将弃置的土地统一安排使用或复垦。适度限制农村非农建设用地的扩,提出村一级集约建设的目标和措施。3) 积极引导“商业进(市)场”,引导商贸活动到镇区成行成市经营,鼓励成片集中建设教育、文化娱乐、医疗福利等公共设施。3、节约用地,合理布局确保城镇空间布局紧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既使各项城镇功

8、能有效运转,又能节约土地资源。1) 要通过挖潜,推进改造旧镇区,提高现状建成区城市化质量,促进旧区居住形态向城市型转变,提出改善环境、集约用地的措施,使建成区在经济和物质形态方面与城镇发展相协调。2) 积极开展迁村并点,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并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予以适当支持。3) 总体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密切结合,处理好非农建设用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的关系,既要保证基本农田的动态平衡,又要为城镇发展留出空间。4、突出服务,完善功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中心镇适当集中,满足城镇居民与周边农村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促进中心城镇成为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 中心镇公建

9、配套既要考虑服务城镇居民,又要考虑服务乡村腹地与外来人口的需求,公建配套要根据中心镇人口构成对服务配套类型、项目、规模与辐射服务围作适当调整。2) 公建配套应根据人口规模按镇级(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或镇级(居住区级)小区级的配套层次分级设置。5、保护生态,改善环境中心镇规划与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居住环境的改善,防止生态环境恶化,为城镇居民创造舒适、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实现城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 逐步改变中心镇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粗放型、低水平的经济发展模式,防止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2) 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防治污染力度,对污染排放

10、未达标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和提出限期整改措施,不断提高中心镇环境质量。3) 科学组织中心镇园林绿地系统的软、硬质要素,充分发挥自然生态要素改善城镇生活环境的作用,全面实施“青山、碧水、绿地”工程,创造山青水绿、鸟语花香、舒适优美的中心镇生态环境。6、因地制宜,创造特色中心镇规划应重视特色的设计与营造,避免小城镇个性的丧失。1) 培育中心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发展特色经济,正确认识中心镇的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培育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2) 保护并强化中心镇自然环境特色,通过保护和发扬历史文化传统,创造有特色的建筑风格、形成风貌独特的城镇景观。7、因势利导

11、,分期建设正确处理好“远期合理和近期现实、普遍提高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以“长远合理布局”为战略目标,因势利导,跨越发展门槛,兼顾各分期目标的现实推进和可持续发展。1) 编制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期限相一致的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容和实施步骤。根据宏观经济形势,本着实事的态度,科学预测近期建设用地量,各项建设的用地必须控制在国家批准的用地标准和年度土地利用的计划围。2) 提出城镇土地连片开发和基础设施集中配套的措施,切合实际地确定镇区综合开发围,重点对工业区、住宅区、基础设施、市场提出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时序和要求。第4章 规划容与深度1、总体规划1.1 总体规划的容与深度(

12、1) 规划容1) 对镇域区位、人口、自然条件等基本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与环境、非农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2) 分析中心镇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确定中心镇发展目标、制定中心镇发展策略(含建设特色镇、专业镇战略)。3) 预测镇域人口规模,确定镇域城镇化水平。确定中心镇的性质与用地发展规模。4) 分析中心镇在县(市、区)域城镇体系中的定位,确定镇域空间布局结构,划定镇区的规划区围,确定中心村和村庄空间布局与迁村并点规划方案与政策,必要时应促请上级政府提出中心镇区划调整方案。5) 在镇域围确定不准建设区、非农建设区、控制发展区三大类型用地的总量控制指标和具体围;建立城镇

13、建设区规划控制黄线、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控制红线、生态保护区规划控制绿线、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黑线、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控制紫线“六线”规划控制体系,提出“三区六线”控制要求。6) 确定中心镇各类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确定镇区、工业区的位置与规模。7) 确定中心镇生态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与总体布局。8) 统筹安排镇域(区域)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综合协调镇域、镇区各项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包括供水、排水、电力、电讯、燃气等方面的容。9) 确定中心镇道路交通系统的布局,确定中心镇主要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站场、码头、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10) 确

14、定中心镇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11) 根据城镇综合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防洪、消防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12) 确定中心镇镇域围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和传统村落,划定保护与控制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镇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13) 确定中心镇旧区改建、用地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14) 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15) 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容、和实施部署。(2) 中心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容1) 中心镇非农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以与根据非农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

15、性规定;2) 中心镇主要道路的线路走向,站场码头等重要交通设施用地围、设施位置等。3) 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不准建设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区等必须控制开发的地域的用地围和控制要求。4) 中心镇围较大面积的水域、江河水系、河涌与其岸线的控制要求。5) 变电站、燃气储气罐站、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等重要市政公用设施位置和用地界限或通道。6) 文物古迹、传统街区与其它重要历史地段保护围的控制线。7) 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地质灾害防护规定。(3) 规划的深度中心镇总体规划的用地布局应标明不准建设区、非农建设区、控制发展区三大类型用地围,建立“六线”规划控制体系,标明镇区围,村庄的发展用地围,各类产业用地的围和类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与用地围等,用地分类以中类为主,小类为辅。1.2 镇区规划控制图则中心镇镇区规划控制图则是在中心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对镇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公共配套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