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 完整版知识点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834537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 完整版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学 完整版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学 完整版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学 完整版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学 完整版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 完整版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 完整版知识点(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判断(共 12题)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 思想(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广 义的培养目标,即教育目的);实施的途径 (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2、发展教育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主要 途径);科研训练(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新 的教育方针予以强调)。3、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 博士。4、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 校长负责制(=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 长负责制)5、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 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6、宏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 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 布局)、管理体制结构等。7、

2、微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 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 的知识结构等。8、高校教学系统组成:教师、学生、教学 内容和教学媒介。9、高校课程分类:从层次构成上,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 程;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 程。10、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可 以结合日常教学进行,也可通过指导学生完 成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1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人才培养 的目的;现实参与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 互补并进的效果。1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起的 作用: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有利于增 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有利于发 展

3、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有利于大 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共 21题)1、高等教育P5: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 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 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2、广义文化P17 :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总称。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 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 狭义的角度使用。4、教育方针P29: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 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 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 策的总概括。5、教育目的P34:教育目的是各级

4、各类教 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6、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 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 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的主要 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 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7、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 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 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 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 务。8学制P85: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 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 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 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

5、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P115:就是指与高等 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 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 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 等等。第六章(1 个)10、高等教育结构P146:是指高等教育系统 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 它是一个多维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 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11、专业P202: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 科门类。12、学科P205: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 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 论体系。按学科体系设置专业使培养的学生 能举一反三、

6、触类旁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和应变能力。13、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P226:是依据已发 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 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 的基本要求。14、狭义课程P235: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 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 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15、广义的课程P235: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 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 综合性的一切努力。16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P240:是指按照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 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 学工作的主要依据。17、教学大纲P242:是以系统和

7、连贯的形式, 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 的教学指导文件。18、教材P245: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 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 学大纲的具体化。19、教学方法P265:就是在教学中为完成一 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 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 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20、教学评价P288: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 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 值作出判断的过程。21、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P370:就是教育者 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则,是思 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性的反应。第二部分:简答(共34题)第一章(9 题) 1、政治

8、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P5(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P7(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4)此外,高校是政治思想的重要策源地3、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P9(1)经济发展史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 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 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 构总之,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 础,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 变革,经

9、济发展的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 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5、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P1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精辟地说 明了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所具有的经济价 值。(1)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 发挥再生产技术科学技术的功能。(2)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 术而发挥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6、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P25要2方面来看:一是从高校发展历史来看; 二是从高校性质来看。培养专门人才主要途 径是教学,所以重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 高校永恒的主题。当前

10、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 的意义就在于此。7、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P26(1)现代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具有明显优势:(2)学科比较齐全,基础学科研究更显实(3)研究队伍素质高、数量较多;(4)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研究经费比较 到位;(5)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比较频繁。所以,高校教师在任何国家都是科研的重要主力军之一。8、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P27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有:教学服 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装备服务等。(1)教学服务,包括委托培养、推广教育 及举办技术人才培训等(2)科技服务,包括科技成果转让、技术 咨询等(3)信息服务,包括利用高校数据库、图 书资料等为社会服务(4)装备

11、服务,包括利用高校精良的装备, 如仪器设备、实验室、测试中心、电教中心、 计算机中心等向社会开放总之,高校社会服务包括教育推广、人力培训、决策咨询、技术装让等诸多形式。9、当代高校的社会职能。P25(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第三章(6 题)1、评述高校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 (先述:解释概念;后评:产生现状发 展轨迹)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是指那些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 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 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的主要观点强调 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

12、 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斯巴达的军事教育可以说是以社会为中 心的价值观的源头,持有社会本为观点的人 以社会为观察问题的立足点:社会与个体的 关系结构类似于“有机体”与“细胞”的关 系机构,社会作为有机体,出游决定性、中 心的地位,社会是目的,而个体则处于从属 的地位。2、评述高校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是指那些 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 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 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雅典的自由教育可以说是西方以个人为 中心的价值观的源头,持个人本为观点的人 将立足点移至个体,个体与社会的结构关系 类似于“有机体”与“环

13、境”的关系,个体 作为有机体,而社会则成了个体生存发展的 必然条件,是个体实现自己生命价值与发挥 潜力的舞台,个体存在与发展是目的,社会 是为个体生存与发展服务的。3、评述高校的专才教育。P64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专才 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教授某一学科专 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 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专才教育具有四个明 显特征:(1)专才教育主要是通过分科进行培养的 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2)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 偏重应用。(3)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要。(4)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下,片面强调 职业教育,

14、会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 并影响其后期发展。4、评述高校的通才教育。P64通才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 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 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他实行的是一 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 冶,并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5、评述专才教育、通才教育的内涵及其相互联系。P64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专才 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教授某一学科专 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 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专才教育具有四个明 显特征:(1)

15、专才教育主要是通过分科进行培养的 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2)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 偏重应用。(3)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要。(4)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下,片面强调 职业教育,会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并影响 其后期发展。通才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 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 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他实行的是一 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 冶,并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作为两种人才培养 观念和模式,既有相斥的一面,又有联系的 一面。专才教育以一定的基础学科知识为基 础,基础不扎实专业训练难以深入。6、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现实融合。P65(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 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 必须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 道路。(2)人的和谐发展和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 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高度结合。(3)通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