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游戏之谜》教学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7834305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游戏之谜》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动物游戏之谜》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动物游戏之谜》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动物游戏之谜》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动物游戏之谜》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游戏之谜》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游戏之谜》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游戏之谜教学设计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龙山中学 杨晓英课题:动物游戏之谜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并掌握科普说明文的相关知识、理清文章结构。2、 学会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筛选、提取重要信息。二、能力培养目标注意将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加科普文学习的乐趣。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2领悟文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 把握文章思路,理清层次结构2、 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引导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动物游戏图片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语同学们你们做过游戏吗?做过哪些游戏?(学生发言)

2、游戏让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快乐。那么,动物呢?它们也会像人一样游戏吗?(学生举例,老师多媒体展示动物游戏图片)小结:由此可见,动物不但会像人一样的游戏,而且它们的游戏还多姿多彩。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动物游戏之谜,一起走进动物王国,去探寻动物游戏的奥秘。二、相关介绍1、作者简介:周立明,中国现代动物研究专家,科普作家,国际行为分析协会会员,曾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作品有动物游戏之谜,会说话的动物,黑猩猩属于人科动物吗? 2、科普说明文:介绍科学领域某方面的探索、研究的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在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注重激发人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人们的科学探索精神。三、课文探究1、学生自读课文,探

3、究文章思路明确: 课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行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即:先从总体上提出动物的各种游戏行为,引发读者的思考: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然后分述各种假说,提供给读者对比思考,最后总结要解开动物游戏之谜,还有待更深入研究。过渡:动物游戏之谜从题目而言,着重在解说“谜”,但课文为我们解开这个谜没有?(没有),课文虽然没有为我们解开这个谜,但是,关于动物游戏,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几种假说(演习说、自娱说、学习说、锻炼说)2、请同学们先自己阅读相关的内容,从文中筛选出各种假说的根据和结论,然后再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完成此表(课后研讨与练习一)3、以上四种假说,你赞同那

4、一种或哪几种?为什么?除了这四种假说,你还有自己的观点吗?我同意自娱说,因为,游戏本来就是娱乐的一种方式,动物也应该有一种自己的娱乐方式来放松自己。生物的思维方式较简单,他们游戏就像吃东西一样纯属一种本能,所以我提出本能说。认为应该是“锻炼说”和“学习说”的结合,因为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就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所以动物们为了生存当然要锻炼自己的技能,提高自己的本领。四、 问题辨析、探究1、文章说真是一个谜,既然是研究动物游戏之谜,为什么说仍然是一个谜呢?课文为什么没有确定的结论?明确:、因为动物行为是复杂的,不同的动物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因为科学讲求的是实事求是,即使作者倾向于某种假说,也要经过

5、实践证明其正确性,才会成为理论,实践未证明之前是不能贸然的下结论的。2、 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1)体会语言生动性的特点明确:它们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它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可被推的一方总是抓住树枝,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失足坠地分析提示:通过一系列动词“依仗”“玩”“推挤”“抓住”“跳开”及修饰语“好像竭力”“巧妙”的运用,形象地描绘出叶猴游戏时调皮、可爱、灵巧的姿态。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猴类喜欢在地上翻滚,拉着树枝荡秋千分析提示:此句与上句类似,将动词与修饰语巧妙搭配,把动物游戏的场面描写得形象生动,

6、使读者如见其物,如临其境。一群北极渡鸦发出欢快的聒噪声。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分析提示:此句描写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难以见到的北极渡鸦玩耍的情景与日常生活中孩子嬉戏的情景联系起来,使读者可以想见北极渡鸦的天真可爱。小结:说明文中恰当地运用描写将使文章增色不少。但使用时必须注意几点:首先描写时要有丰富的词汇积累,使用时要认真推敲,精心锤炼,要注意词义的差别,注意词语的搭配,注意语体的感情色彩等。其次,要学会使用一些修辞方法。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运用,有助于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给文章增光添彩。(2

7、)体会语言准确性的特点。说明文的语言,不管是平实,还是生动,都离不开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语言必须准确。科普文章的语言,更注重准确、全面,避免含糊、偏颇。请结合文中相关句子分析准确的特点。“战斗游戏时,动物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分析提示:“厮打”表现动物战斗游戏的“激烈”和动物行为的特点。“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分析提示:动物成年后,一般要脱离父母,自寻伙伴,所以用“结成”而不说“形成”,语义上有细微差别。“形成”是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某种特殊的事物,

8、或者出现某种情形或局面;而“结成”是指在某种基础、条件上而具有特殊的联系,可以跟“关系”搭配。“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分析提示:“调剂和补偿”表明动物游戏的本质,两者是互相补充的,单说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全的。总结:本文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说明文,记叙、描写、说明浑然一体,语言简洁、平实、准确、全面,浅显易懂,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熏陶。五、挖掘内涵,引发思考作者抛砖引玉,想要通过这篇科普文章来引起更多人对于动物的关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动物的研究

9、中去,一起来寻找动物世界的奥秘,来揭开这个谜。请同学们拟写“保护动物”公益广告词,要求:(1)印象深刻;(2)新颖别致;(3)简洁明了。 例示:“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动物和人类共有一个家” “为了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水绿地” “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动物也有灵魂” 六、课堂小结 动物游戏之谜这篇文章为我们揭开了动物日常游戏行为的神秘面纱,摆出了研究者的种种结论,既让我们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让我们明白了科学探索永无止境。也让我们真正懂得,地球不是人类独有的,动物一样是地球的主人。人类探索世界奥秘的征途还很漫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同学们也应该具有科学的探索精神

10、,在探索的漫漫征途中留下同学们自己的足迹。 七、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写一篇文章,谈谈我们应该怎样与身边的动物和谐相处?板书设计 1、演习说 2、自娱说 动物也玩游戏动物游戏类型动物为什么玩游戏 要揭开谜团,还需深入研究 3、学习说 4、锻炼说 提出问题(总) 分析问题(分) 解决问题(总)教学反思我讲的是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说明文动物游戏之谜。这堂课的教学整体来说很顺利,学生反映积极,课堂教学氛围轻松、和谐、融洽。作为一名新教师,能顺利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从内心来说是很欣慰的。同样,作为一名新教师,缺点必然也有。因此,对动物游戏之谜这篇文章的教学,我也进行了深入的反思,经过认真的思

11、考总结,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继续坚持。首先,精心设置导语,引发学生兴趣。动物游戏之谜这篇文章是在列举了各类动物游戏现象的基础上,引发了“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这一疑问,而后通过各种假说来解答这一问题。针对这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童年时大家都做过游戏吗?做过哪些游戏?”然后让学生回忆童年游戏,并回答。接着导入“是的,游戏让我们的童年充满欢乐,其实,动物跟我们人类一样也会做游戏。那么,他们都会做哪些游戏呢?他们为什么要做游戏?难道也跟我们人类一样为了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王国,学习科普说明文动物游戏之谜去探寻动物游戏的奥秘。”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

12、性的导入为整堂课创设了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的和谐轻松是这堂课得以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教学目标明确,环节紧密相扣。动物游戏之谜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有着它自身特有的优势。文章思路很清晰,列举的动物游戏的现象非常有趣,语言也通俗易懂,饶有趣味,学生在阅读上没有什么障碍。那么这堂课学生最应该学什么?经过认真思虑,并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科普说明文的相关知识、理清文章结构。 2、 学会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筛选、提取重要信息。 3、注意将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加科普文学习的乐趣。4、领悟文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课时我首先让学

13、生齐读了教学目标,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清楚地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教学各环节紧密相联系,并且始终围绕一个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信息以及叙述自己观点的能力。由于教学各环节层层深入衔接紧密,教学过程进展的很顺利。第三,学生展示出色本次的课,学生是主角,我是配角。整节课都由学生来讲,我只起到一个补充点拨的作用。很欣慰学生的表现,可以说不管是从展示的答案内容,讲解仪态,还是从质疑探究,板书设计,学生表现的都非常出色。他们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我想同时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在课下学生确实做了很多努力。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学生的思维是多样的,对于一个问题,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

14、尤其是对于语文这种特殊的学科,答案更是新奇而多样的。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做适时的变通,尽可能的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堂课整体课堂氛围很好,但不足之处也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重难点不够突出。虽然给学生列出了教学目标,也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可是我却没有点出四个目标中哪个是重点哪个是难点,这是我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其次,对学生的点拨需进一步加强。如我没有补充说明文的其他说明顺序。而我也没对本文的说明顺序进行相应的补充,若能给同学们再补充一些说明顺序会更好。还有本文的方法,学生回答打比方,举的例子是借喻,借喻也是比喻的一种,可是我却没有给予肯定。点拨之所以不到位,我认为主要是因为自己对课文内容,对题目如何回答把握的不够好。所以今后应特别注意挖掘文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第三,教学语言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为,教学语言不够准确,容易重复,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苍白单一。以后应多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学底蕴,给语文课的语言赋予语文特有的魅力。作为一名新教师,如何上出语文课本身的特色,将能力提升和文本教学密切结合起来,达到和谐和统一,将是我在今后语文教学中要继续思索的一个问题。教学流程图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