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归纳(范文推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783403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归纳(范文推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归纳(范文推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归纳(范文推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归纳(范文推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归纳(范文推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归纳(范文推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归纳(范文推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归纳(范文推荐)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归纳(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归纳(一) 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农作物:水稻(

2、南)、粟(北)(引进作物:玉米、番薯)(2)生产工具的变革:原始农业:刀耕火种商周:主要使用耒和耜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出现唐代:曲辕犁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3)水利设施的完善: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汉代: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4)生产方式的变化: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自耕农经济: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产生:春秋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二、古代中国主要的土地制度(1)井田制:形成:商周时期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2)私有制确立:形成:战国时期原因:私田逐渐私有;税制改革承

3、认土地私有;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土地私有(3)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4)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四、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1)金属冶炼术的演变: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2)纺织技术:丝织技术:西汉中国被称为“丝国”称号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棉纺技术: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元明时期:江苏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3)陶瓷:陶器的发明:新石器时代:黑

4、陶、彩陶、白陶制瓷技术:东汉末年:青瓷南北朝:白瓷隋唐时期:技术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宋代:瓷都景德镇,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元代:创造了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时代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影响:唐代瓷器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4)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官营手工业:产生:西周时期特点: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职业世袭;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明代以前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私营手工业:兴起:春秋时期发展:明中叶后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经营方式的变化:明中后期,孕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5)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官营、私营、农民个体手

5、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发展;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手工业生产规模大、分工细;手工业经济是农耕经济的附属;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五、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1)商业发展:商朝:产生了专门的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隋唐:出现长安、洛阳、扬州等大都市;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2)城市的繁荣:周秦至唐:城市特点:商业交易受官府的严格限制市坊分明:坊市分开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

6、事重镇宋代:城市特点: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市坊破界: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城市职能:经济功能大大加强(3)古代商业的特点:商业不断发展,商业运作模式日益成熟;推动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加强;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是农耕经济的附属。六、“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及其影响(1)重农抑商: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产生: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朝代:商朝、西汉、明朝、清朝后果:强化了农耕经济形态,限制了大规模工业化变革(2)海禁原因:“天朝上国”自居,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的反清斗争后果: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

7、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归纳(二)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