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化九中二学期工作计划定稿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833180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化九中二学期工作计划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吉化九中二学期工作计划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吉化九中二学期工作计划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吉化九中二学期工作计划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吉化九中二学期工作计划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化九中二学期工作计划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化九中二学期工作计划定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市吉化第九中学校2011年教 学 工 作 计 划2011年,吉化九中教学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吉林市教育局,江北教育处相关工作部署,以“课堂教学效率深化年”为契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优化教学环节,减负增效”为主题,开展全员教师培训,强化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认真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努力构建有效课堂。在规范化、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实现“品牌学校”战略。一、工作目标1、教学管理再上新台阶。实施规范化、数字化管理。2、深化教学改革,多媒体教学、教学案的合理使用、作业的科学设计

2、,彰显课堂教学效率。3、各年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中考综合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在市里排位上有新突破,高分段有新突破。4、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在省、市站排头。5、全校教师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二、主要工作与措施(一)全力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1、认真落实吉林市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开齐学科,开足课时,按时高效地完成各学科的教学任务。2、切实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和管理。(1)纳入课程体系管理。结合我校国家级课题开展深入的专题研究,配备专兼职教师和专业教室,过程监管,年终成果汇报。(2)倡导“全科综合实践意识”,以撰写论文,年会择优发布的形式引领各学科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

3、3、加强校本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实施与运用。(二)全力抓好“课堂教学效率深化年”活动。1、召开吉化九中“课堂教学效率深化年”活动启动大会,宣读活动实施方案。提出明确要求,确保此项活动扎实、有序、有效地开展。2、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教学简报等及时宣传报道“课堂教学效率深化年”活动的开展情况,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3、按照市教育局统一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在上学期已取得成效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一听、二讲、三计、四课”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将先行课、听评课手册、“每人一绝”大练基本功活动、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等有机整合,在新、活、细、实上下足功夫,逐步形成自己的活动品牌。4、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作

4、为校本教研的主题,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理论学习阶段-提高认识,彻底更新教学理念。二是实践研究阶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重点解决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的问题,进而构建出符合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三是成果展示层面-学校展示研究成果效果,形成经验。通过三个阶段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5、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共实践、深探讨、展成果”活动,选好研究课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精心组织,精心研究,要在研究深度、广度、高度、梯度上下功夫,强化过程管理,注重阶段研究总结,追求活动效果最大化。6、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各年级组、学科教研组、

5、教师个人的年度评优考核。(三)全力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整体水平。1、贯彻执行吉林市普通中学教学管理规范,增强全体教师执行规范的自觉性,力促教学管理再上新台阶。实施规范化、数字化管理。2、强化教务主任的专业素养。学期初,校长、教学校长要对教务主任做关于“脱离底线,上乘管理”的专题培训。各组以“工作流程”图表的形式细化工作内容,教工上班第一天召开年级工作例会。教务主任实行月例会制,切实提升其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3、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的精细化,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检查记录,及时汇总通报,实行月评优基础上的年度评优。4、切实做好减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执行省市有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文件精神,严格控

6、制学生在校时间,坚决落实市教育局关于“作业”三布置,三不布置的相关要求。(四)全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升位。1、结合本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学生的学力水平,确定本校的教学质量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按年级、按年度分解,细化各项考核指标,从起始年级抓起,分步骤逐项落实。2、建立健全“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树立“全员、全程、全面”抓质量的思想,建立起由校长、教学校长、教务主任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全方位地监控学校的教学质量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质量三级监控(即校长、教学校长、教务主任的一级监控;学科主任、教研组长的二级监控;备课组、教师学生的三级监控)进而形成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学生学习质

7、量评价、反馈与指导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有效机制。3、完善和强化对教学质量的数字化管理。深入分析调研学生入学起点与进程的跟踪对比分析。对期中、期末的成绩进行多维度的立体刻画,适时调整管理策略。质量分析会借助大屏幕立体呈现,针对性更强。4、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1)结合本校课题,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各教研组、备课组要带领本学科教师研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法、学法,及时反思教学。(2)利用“先行课”,加强集体备课。(3)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在构建高效课堂“共实践、深探究、展成果”活动中有上乘表现。(4)坚持校长、教学校长、教务主任“推门课”的常态化。坚持经常性地深入课堂

8、听、评课,参加教研活动,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和诊断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落实情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好课率,促进课堂教学有序有效地开展。5、从作业抓起,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在作业的质与量、针对性和适应性方面有所突破,深入研究关于市局作业的“三布置、三不布置”精神实质,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五)全力抓好中考备考工作,力争2011年中考再创辉煌。1、树质量意识,统筹规划。在全体教师中树立“身在起始,心系中考”、“身在初中、心系未来”的质量意识,校长及教学校长始终重心下移,监管中考备考的全过程,尽全力抓实、抓好、抓出成效。2、树方向意识,指导到位。定期召开专题例会,认真研究国家、省

9、、市关于中考指示精神,及时分析中考复习备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3、树比较意识,科学分析。强化对阶段性成绩的数字化、模块化分析。对年段数据、校际间数据继续比较分析,力图在比较中找到规律性的结论,从而有效指导进一步的备考思路。4、树协调意识,发挥合力。协调学生处、家长、社会等各方力量,营造科学有效的备考氛围。充分发挥“吉化九中中考命题研究小组”的优势,丰富学校的测试评估资源。5、树拔尖意识,因材施教。加强尖子生培养工作,建立健全跟踪档案,注重培养过程轨迹的全面跟踪,实施全方位的培养,提高尖子生在中考中的命中率。(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注重校本培训的

10、规范化、过程化,活动有方案,有汇报。力求培训效果的最大化。2、采用教师自修组内互动骨干引领课题联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培训形式,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3、加强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全面提升教学质量。4、结合“化雨杯”系列教学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促其专业成长。5、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将描述性评价、量化评价,学生评价等形式结合起来,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提升。(七)以“十二五”课题为支撑,培育科研型教师群体。1、深化吉林市校本科研工程、吉林市专业发展促进工程,在前阶段已获成绩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充分发挥基地校的辐射带头作用。2、坚持科研兴校的原则,

11、学校围绕建设创新型学校的工作目标,注重过程管理,提倡管理创新,把管理工作与促进广大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实际结合起来,持续提高教育科研常规工作水平,让科研工作常态化。(八)继续加强和规范体音美劳教学管理工作。出台具有吉化九中特色的校本课程,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在市教育局和江北教育处的统一领导下,全体化九人戮力同心,定会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2011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创办和谐、普惠、优质、均衡和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应有贡献。2011年2月20日吉化九中2011年上半年教学工作月历月份教学工作安排二月1、 召开学期教学工作例会(教务主任层面、全校教师层面)。2、 召开“课堂教学效率深化年”

12、活动启动大会。3、 召开各年级教学工作例会。4、 汇总上交各类教学工作计划(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5、 参加市学院各学科集体备课。三月1、 各教研组学期教学工作例会。2、 “先行课”开始。3、 各年级寒假作业检查及评展4、 学期初教案检查及评估总结。5、 各年级月考及质量分析。6、 名师讲坛。四月1、 九年级“二模”考试及质量分析。2、 七八年级期中考试及质量分析。3、 七八年级“百题、百词”竞赛。4、 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一听、二讲、三计、四课”活动。五月1、 九年级“三模”考试及质量分析。2、 八年级语文学科“古韵飘香”大型古诗文诵读活动。3、 名师讲坛。4、 七八年级月考及质量分析。5、 作业设计大赛。六月1、迎接中考。2、“课堂教学效率深化年”活动阶段性总结。3、“共实践、深探究、展成果”活动总结。4、期末迎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