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体德并重”的发挥体育课堂的育人功能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783288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体德并重”的发挥体育课堂的育人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体德并重”的发挥体育课堂的育人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体德并重”的发挥体育课堂的育人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体德并重”的发挥体育课堂的育人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体德并重”的发挥体育课堂的育人功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体德并重”的发挥体育课堂的育人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体德并重”的发挥体育课堂的育人功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题目:浅谈如何“体德并重” 的发挥体育课堂的育人功能工作单位:长沙市湘府中学作者姓名:欧智宇单位地址:长沙市中意一路1328号邮政编码:410114浅谈如何“体德并重” 的发挥体育课堂的育人功能 长沙市湘府中学 欧智宇 摘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在“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体育教学蕴含着许多德育内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紧密结合德育,体育和德育并重,是我们体育人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 体育课堂 德育 育人功能前言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

2、师,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需要去思考体育教学工作,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学校体育技能以及增强身体素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终身体育观以及美育教育等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效。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结合点。 1、体育教学是一项集体活动。我们应当根据这个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国家观念,培养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品德。在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中为国争光的典型人物不胜枚举。我们有数以千计的运动员,为了祖国的荣誉,克服伤病的困扰,冲破重重障碍,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为国争光。他们顽强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激励着我们每个人。

3、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典型事例,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进而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2、体育教学是以“练”为主。这种“练”有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思想与身体活动十分活跃。比如在排球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排球的“传”、“垫”、“发”三大基本技术,教师除了讲解基本技术原理和练习方法以外,采用最多的是练习方法,对此,教师就要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相互协作、尊重对方的重要性,使他们自觉地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在协作中以别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技能。 3、体育运动是激烈的对抗运动。这种对抗既是技术的、战术的,也是心理的。如在我国举行

4、的第届世乒赛中,运动员之间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我国运动员经过奋力拼搏,不负重望,终于夺得了全部项目的冠军。这说明,除了在技术、战术上胜人一筹外,良好的稳定心理素质、拼搏精神和顽强意志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不论能力大小都要积极地去“参与”去“竞争”。在参与和竞赛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畏强手,敢于竞争的斗志;让学生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懊丧,以便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具有胜不骄、败不馁、坚韧不拔,敢于开拓进取的良好心态。(二)体育教学的全过程都可以与德育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一般说来,体育课是由开始阶段,准备阶段,基本内容教学阶段和结束阶段四个部分组成。

5、德育内容可以贯穿在体育课的每个阶段。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应该将德育教育的内容纳入计划之内,利用体育课的特殊形式,将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如体育课的开始阶段是让学生明确课程的内容、任务及要求,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和记录。体育教学中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从生理上心理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他们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高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常常安排一些游戏活动。由于这些游戏大多带有很强的竞争性,所以,我们除了要求同学们积极参与外,还要培养学生热爱集体、为集体争光的集体荣誉感,体育课的教学阶段,着重要求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

6、术和技能。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应根据各类教学内容制定出德育教育计划。体育课的结束阶段首先要通过一些放松的整理运动,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平静状态。此时,我们仍需要对学生提出要求,使他们对待事情应善始善终,防止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培养学生良好的敬学、敬业精神。结束阶段还要小结本课情况。除了对在技术上进行总结归纳外,还包括思想品德进行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教育同学们取人之长,克己之短,使他们通过体育课能够在身体和思想上都有所收益。(三)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与德育结合的实践方法。1、教学内容体验法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练习手段,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如学生可

7、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在体育游戏中愉悦身心。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地实施德育,使学生在实践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品质。将勇敢顽强精神的教育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器械体操的动作不是一两次课就能掌握的,要掌握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也就是说,在学习器械体操中,会碰到许多困难,有时甚至从器械上掉下来。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教育学生努力掌握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教育学生树立不怕苦、不怕累、迎难而上的精神。2、竞争激励法球类运动的可以将团结互助,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竞争和激励体现出来。大多数球类项目都是通过集体配合进行的。

8、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球类教学和比赛中努力培养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学会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采用激励竞争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激励、体态暗示等手段来对学生进行鼓励,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用此法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使其正确地面对竞争与胜负,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3、情感投入法体育教学是教师引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过程。田径项目的练习既苦又累,枯燥无味。特别是在进行中长跑的教学时,有

9、些同学更是感到心里发怵。这时,教师除了要对同学们进行跑的技术指导外,还要对同学们进行中长跑锻炼的实践意义教育,启发同学们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坚持,以不怕苦不怕累的坚毅精神战胜自我,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如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多加鼓励,对生病学生多给温暖;经常进行师生交心活动,多表扬少批评等手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4、及时评价法体育教学过程是在动态中进行的。体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不同表现要善于抓住时机。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因势利导,及时开展表扬与批评,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良好的思想行为和拼搏精神,教师要做出好评,给予鼓励,以便

10、树立正气,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有助于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对课堂表现出不良的思想行为和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应进行适当的批评,及时教育,启发学生自觉认识和改正;还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诱导,促其转化。5、信息传播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学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亲耳听到或亲眼看到我国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情景。这是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利条件,因为这些宣传报道不但加深了学生进一步树立爱国主义的信念,并成为其刻苦学习、力争为国争得荣誉。(四)体育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发挥表率作用 体育教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11、,注意自己的仪表,以潇洒的风度,良好的教学态度,文雅的语言,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消除学生的疑虑心理及对立情绪,使学生信任教师,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循循善诱,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以情达理。对学生的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表现出来的思想、言行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这样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很多学科所不及的。例如:(1)对学生迟到、组织纪律性松懈现象,教师可及时教育,使其自觉改正。(2)对学生说粗言秽语现象,教师要及时指出,并且在全班反复强调,

12、使同学做到文明有礼,互相尊重。(3)对安全问题,教师要多举事例,反复强调,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高中生个人意识过强,易于受他人影响,只要教师长期注意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教育和培养,其功效将会事半功倍。结束语 总之,体育课是将智慧、体质、意志和道德品质溶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我们应该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使同学们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锻炼。珍惜我们这块德育阵地,持之以恒地将体育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应有之责。所以每位体育教师应该积极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素材,结合实际情况、捕捉有利的

13、时机、采取有效手段,把德育内容融入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景、情景交融,体现体育教学潜在的价值,实现两者的有机渗透,使学生的体育与德育相互促进,不断发展。因此,作为体育教师,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育之中,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爱护和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才能真正作到寓德育于体育教育之中。参考文献1:毛振明 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2、段炳容. 浅谈中学体育课的德育渗透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张志勇. 体育教学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毛振明. 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