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排队中的学问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832039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排队中的学问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年级数学-排队中的学问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年级数学-排队中的学问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年级数学-排队中的学问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年级数学-排队中的学问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排队中的学问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排队中的学问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排队中的学问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例6,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十八第5、6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2、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知识,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教学难点: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教学准备:主题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知,引入课题按顺序填数:(视机讲解“之间”,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每两个数之间填了几个数。)571014192

2、01816106(夸讲学生真棒,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提问:同学们上体育课时表现的好吗?(好)那你们站排站的棒不棒啊?(棒)其实啊,你们站排的时候就在运用好多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那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研究一下排队中的学问呢?(想)板书课题:排队中的学问二、 在活动中探索排队的问题教学例61、 探索情境图,交流数学信息(出示主题情境图)。(1)认真观察情境图,(师提示:小朋友们排队去动物园看熊猫,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他们中间的人被树给遮挡住了,请问他们之间有几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2)同桌交流一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小丽排第几?小宇排第几?要解决

3、的问题是什么?你有办法解决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小朋友们排队去动物园看熊猫,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求他们之间有几人?学生讨论说出可以通过列算式、数数和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2、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1)独立操作:以同桌为小组,“”代表小丽,“”代表小宇,其他同学用“”表示,动手排一排。(2)小组交流:怎样排的?(3)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和结果。学生可能汇报: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个“”,也就是说明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个同学。师:大家同意吗?还有别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可能说出:还可以直接数数,11、12、13、14总共是4个数。师提问:请问用数数的方法时,重点是要注意

4、什么?师引导学生明确:数的时候不能数错,不能数10和15这两个数。师强调:为什么不能数10和15?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0和15a指的是小丽和小宇,而题目问的是他们之间的人数,不包括小丽和小宇,所以不能数10和15.(4)讲解用列算式解决的方法。师:同学们真棒!不过刚刚我看到了有同学是用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但结果不是4,大家一起来看看,看能不能找到原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得出:1510=5这个算式不对,应该列式为:15101=4。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要减1呢?减10又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说一说:为什么要减1?减10又是什么意思呢?师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数数、画图的方法来想一想、说一说。(结合画图或摆学

5、具,学生很容易明白10是哪一部分,1是哪是一部分,为什么减去?)三、反馈练习,巩固新知(1)12个同学排成一队,从前往后数,小丽是第9个,小刚是第6个,他们俩中间有几个同学?(找12个同学表示题意,引导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完成本题。)(2)教材79页“做一做”(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评议。)四、拓展训练1、练习十八第5题。(生同桌小组选择恰当的方法完成后,举手汇报。师需强调:在星期一的基础上加上推迟的3天。)2、练习十八第6题。(生独立思考选择自己擅长的方法完成后,同桌交流,再汇报。师需强调:10页和14页也是今天读的,要算在内。)五、课堂小结说一说本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6、(引导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选择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方法解决问题。)板书设计:排队中的学问方法一:11、12、13、14 方法二:方法三:15101=4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黄爱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10月版思想花火我的教学主张教育在今天已经不能只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与技能上,停留在让学生只知模仿与继承、不思考不创新的层面上,教育应该点燃学生的探索欲望,开掘出学生的创新潜能。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有一项要求,是要使学生“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

7、本能力和方法”。简而言之,要培养能适应终身学习的学生。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学习、创新和创造性应用知识的能力。终身教育与创新是当今教育的本真。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其根本的任务就是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包括:(1)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2)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建立联系;(3)倡导主动、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4)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5)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着眼全人的发展,这必将使课程目标发生深刻的变革。从数学教学来说,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

8、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则是隐性的,是活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应提倡“以学论教,发展为本,活化教材”。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是学生为教师或教材服务。要拓宽教材的探索空间,挖掘教材的个性内涵,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我们的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更要在数学教育中教育孩子做人。综上所述,教师应顺应时代,认知新世纪的终身学习理念,应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全面素质,应明确师生平等互动的新型关系,培养适

9、应终身学习需具备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以课堂为小社会,视社会为大课堂,上好每一堂课,既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也使自己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典范。二、数学应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英国皇家出版局在1981年出版的库克罗夫报告数学问题的这本书中提出几个有趣的问题,其中前面两个分别是:(1)为什么教孩子学数学?回答是:无论是在科学研究中、在商业和工业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数学都有很大的用处。(2)为什么人们喜爱数学?回答是:数学的吸引力主要在于人们从中得到了智与美的满足,但有些人可能是因为数学有用而爱好它。这两个问题对实现新课程理念中所提到的“大众化数学”要求是很有启发的。作为基

10、础数学教育,应使人人为今后升学、就业和自学打下扎实的应用数学的基本功,而不是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未来的数学家。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小学数学教育要走一条以大众数学教育为目标的“普及”教育路线。具体地说,就是要在小学数学中反映和渗透21世纪社会发展对公民提出的必备的数学知识;要以适应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大众化、生活化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要让小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通过现实活动学习数学;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只是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科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三、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11、、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造适合儿童发展的数学课堂必须探索学习的新形式,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一)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树立尊重个性的教育观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Howard Gardner)在学校进行推进教育的研究项目零点项目时,开始对那些不被大多数人认为聪明的学生的“才能”进行关注。他

12、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综合神经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史学等相关理论,分析天才儿童、脑损伤儿童、正常儿童及各民族儿童的研究,收集了大量数据和例证,发现并证实了人具有的多种的智能,提出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聪明,只不过因为人类对于智力的偏颇理解而未被人珍视。他的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智力观、儿童观和教育观,告诉人们,人生来具备多种的潜能,比如音乐智能、身体运动的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等,这些潜能在不同人身上的组合不同,经过后天适宜环境的刺激,使人具有了不同的能力特征。(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1实施探究性学习。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

13、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是设置新的课程,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倡导新的课程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另一条途径是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2让儿童去“做数学”。(1)什么是“做数学”?简单地说,“做数学”就是将学习对象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对象,通过自己(独立地或是伙伴合作的)探索性的活动,包括操作实验、合作探究、预测假设、共享交流、尝试修正等一系列主体性的活动,来主动构建数学知识。可见,“做数学”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强调将数学学习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强

14、调数学学习是儿童的一种发现、操作、尝试等主动实践活动;强调数学学习的探究性与体验性;强调数学学习也是一种认识现实世界的一般方法的学习;强调数学学习是群体交互合作与经验共享的过程。(2)怎样让儿童去“做数学”?我们可以借鉴hands-on的理念并将其引入小学数学的教育之中。 hands-on意思是动手活动。美国科学家总结出来的这一教育思想和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什么是hands-on方案呢?其特点是:第一,这一方案强调动手实践活动,强调从周围生活中取材。第二,这一方案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第三,这一方案不仅强调对知识的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第四,hands-on提倡合作交流。第五,hands-on活动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的,每一个主题都应使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探索和交流。3强调体验性学习。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还要用眼睛看,用耳去听,用嘴去说,用手去做,既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