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高三作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831979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高三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高三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高三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高三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高三作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高三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高三作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阅读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高三作文诗词是美的,也是非常奇妙的。不同的人在同一首词里收获了不一样的心情,你读到的是舒畅,他读到的或许就是忧伤。 王国维先生一部人间词话,便把宋词吟咏的种种情致均囊括其中。WTT特地准备了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高三作文,欢送借鉴学习!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高三作文1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承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洗礼之后,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王国维先生早年从事过西方哲学的研究,而人间词话却写于他已厌倦西方哲学而兴趣转移于中国旧文学之际,故其中虽然时时流露出早年所受西方思想之影响,然而就全书的体裁和批评方式而言,其实与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是相似的。接触到人间词话,

2、便不可防止地议论到“境界”一词,王国维先生开篇便将“境界”一词作为评词的基准:“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那么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在接下来,那么是标举境界说的一些批评理论如“造境”和“写境”之说、“有我”和“无我”两种境界的讨论等等,后局部为批评的理论举例局部。作为纯粹的诗词评论,“境界”一词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地点出了优秀词作所必须具有的特点。境界为词之根本,而“兴趣”、“神韵”乃词的表象。有了意境,“兴趣”“神韵”便自然而然显现出来。无意境之词,纵然辞藻华美,也不过是其外金玉而已。其实对于各种文学体裁,都是要有境界的,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这样才能长远,所谓“言之无

3、文,行而不远”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通常认为人间诗话是王国维关于诗词之学的著作,这只是说对了一半,可以说,王国维其实是以评词的方式,在言说着一种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归结到“境界”这一词上来说,境界不仅仅是对于词、文学艺术创作和欣赏的要求,其实更反映在人生的意义上。到理想与现实的讨论;而“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的阐述可以作为自身修养对于处事的影响的论证。在人间词话中,作者大量的使用“境界”一词来描绘所要表达的事物以及情感,“境界”是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我想,王国维先生之所以用“境界”一词来描绘,是因为看重于其可以真切生动地表达感受,对于内在的情意

4、和外在描写的景物而言,没有比“境界”更好的词语了,但“境界”在文中到底该做怎样的解释,从自己的理解以及在对别人的评价做参考之后,似乎有了一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但终究只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那种朦胧的感觉,可能还是没有读懂的缘故吧,不过从叶嘉莹著的王国维及其文学评论中关于境界的讨论来看,似乎有了一点可以自我抚慰的理由,作者认为王国维选择“境界”一词来作为他的评词的特殊用语,是因为这种选择符合中国文人在用词时强调“有出处”的惯例,所以尽管语义模糊模棱到足可以概括一切作品、衡量不同艺术,但也仍然为读者所承受。可也许这也正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用词的魅力,没有准确的解释,却有很广博的意境,有一种

5、很大气的味道在里面,这是很值得我们为之骄傲的。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高三作文2几年前在陪谭总在此岸书店喝茶时,闲来无事在书店里随意找本书读,看到叶嘉莹先生对顾随先生讲课的笔记中国古典诗词感发,本来只是想用几首熟悉的诗词打发一下时间,没想到读来酣畅淋漓,一下午看了大半,就索性买了带走了,书中对诗词的揣摩对我这种除了在小学、初中、高中后再没承受过更高语文教育的人是一个全新的角度,一时间心潮澎湃。书中多处引用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印象深化,但最近几年看专业类的书多,看文学类的书较少,今年适逢读专业书有些瓶颈,厌书情绪上升,正好找来经典品味品味,果然药到病除。王国维先生不愧为国学大家,书不厚,酣畅淋漓

6、,多处让人不由得拍腿较好。文中论文体兴衰更替:“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做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者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那么此说固无以易也。”聊聊数语,道尽中国文学文体更替之缘由曲折,宋词到元曲也是一以贯之,文体之间有继承性、连续性,也有革新,才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波澜壮阔,一浪又一浪。王国维先生对词推崇以“境界”分高低:“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那么自成高格,自由名句。”那什么是境界呢?“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7、。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那么无境界。”境界就是真情流露,有感而发,而不是无聊凑骚,“境界”二字着实精妙,读书笔记王国维先生的“境界”可运用到所有领域,符合天理、地道、人性本真的就是有境界,否那么就是无境界。以境界而分,王国维先生认为北宋的词有境界,南宋无境界,南宋词人中,能和北宋并驾的只有辛稼轩一人。境界分造境和写境,即理想与写实两派,“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符合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又道:“自然中之物,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那么

8、。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阐述实在精妙,“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就是理想与写实的交融的代表作品。境界又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而王国维先生似更推崇无我之境,这可能是因为无我之境需要忘我,需要的境界更高。境界有大小之分,但不以大小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假设“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但宏大的诗词似乎更容易得到读者的认可,苏东坡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读起来比“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照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

9、红瘦”肯定带感很多。王国维先生贬照、温庭筠之词似乎也有受境界大小的影响。有无境界,除了词作者本身的程度上下之外,与词作者的品格关系更大。“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王国维先生根据境界,崇五代北宋之词而贬南宋之词,祖李煜、崇谢灵运、欧阳修、苏轼、秦观、辛弃疾而贬温庭筠、韦庄、柳永、姜夔。国学大家能根据自己的标准褒贬清楚,而不是模糊折中,正应了文中所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虽然有些观点在后世看来有些偏颇,很多作者的很多作品也是一流之作,但能直抒胸臆、嬉笑怒骂间指点,读来让人酣畅淋漓。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高三作文3隔与不隔

10、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的一对相反的审美概念。隔,隔膜,是指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其情、景、辞,或是艺术构思,境界物化等,有关节不妥贴,不圆润,给读者造成隔膜。所谓不隔、与隔相反,诗歌创作完美浑成,诗意浓郁,形象鲜明生动,含意深沉耐人寻味,隔与不隔,既可以对一位诗人而论,又可就详细的诗作或手法而言。这一点与大家熟知的王国维先生的读书三境界说是一脉相承的。王国维先生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先生认为词以境界为上,判断词

11、的核心标准是境界。说老实话,我对词是一无所知。但是我对王国维先生的境界说颇为认同,从事教育工作也当如此,不能靠技巧,而要靠真心。我一直认为,当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主要就是和学生交往。我也一直和家长说,假如你可以和孩子正常的、无障碍的交流,那就行了。剩下的就交给我了。如今的问题是,如何可以在有学习压力的情况下与学生正常交往。于是乎,出现了多种不同的交往手法。比方,装。有一个老师在介绍点名经历的时候这样说。开学第一天点名,发现有一个学生姓名不认识,怎么办呢?直接跳过出,点完以后,然后问,还有哪个同学没有点到。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老师也没有必要装的高高在上,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课前应该看看花名册

12、,不认识的查,实在弄错了,当场成认,也没有什么。还有的老师喜欢哄学生。说得好听一点是鼓励。如今的班主任,很少去骂学生,更不要说是打了。原因很简单,害怕出事。倒不是害怕把孩子打伤出了事,而是害怕学生举报,自己出了事情。很明显,这是一种不真诚的表现,也不是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施教的。也有的老师喜欢骗。明明学生考大学一点希望都没有,还欺骗学生说可以上一本,并且说的信誓旦旦。适当的鼓励是需要的,但是假如没有原那么的欺骗就没有必要了,如其那样,还不如让学生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能上大学固然最好,不能上也要考虑将来,是上专科,还是复读,要么是走其他的道路。不至于因为一个虚无缥缈的大学而耽误了学生。有

13、人说教育很难,因为老师很难左右结果;而我说教育简单,因为老师全程参与,可以享受其中。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以一颗真心,真诚的与学生交往,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顺其自然,如此境界,教育怎么会不简单?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高三作文4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在高中的时候读过,不过那时候由于课业的负担,对于这些课外书也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到了大学,选了“民国学人与学术”这门选修课,老师讲到了王国维;又学了宋元文学,才加上开场学习文学批评,于是又开场重读这本好书。相较于中学时候的随意翻阅,此时的阅读除了会有理性的思辨,也会查阅一些相关的研究著述,获得更深沉的知识

14、。在阅读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我真的觉得很畅快;其体例很有趣,不是非常严谨的成体系的明晰的大篇幅的学术论著,而是采用了“那么”的形式,每那么里面,少那么几句话,多那么一两段话,阐述一个词学乃至文学问题。这样散金碎玉式的文学评论方式,也和我们所学到的中国古代文学评论的方式如出一辙。那时正在复习老师资格证,我常常是边记诵繁杂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一边读读王静安的人间词话,真的是一种调剂。我阅读的是岳麓书院的版本,挺喜欢这版的,这本里面的主题局部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四卷(卷一:人间词话本编;卷二:人间词话删稿;卷三,人间词话附录;卷四,人间词话补录)。在四卷里面,针对王国维的写的文学批评,施议对现实都有

15、注解,难能可贵的是,王静安在每一那么文学批评里面涉及到的词,大局部施议对先生都在注释里面有全词的收录,方便了我们的阅读,于是,获取知识,有一种从点到线的感觉。另外虽然已经学过了宋元文学,不得不说,因为人间词话里面涉及到的主要都是大家,所以里面的许多词真的很优美,很有意境,读起来感觉很诗意。学术界里面关于人间词话的研究有很多,其中有一个非常大的研究热点就是在人间词话当中所提到的“境界说”。在人间词话的开篇第一那么,便是开宗明义式地提出了这个观点: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那么自成高格.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那么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纵观接下来的几那么(主要是二到九那么),虽

16、然说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文论的散金碎玉的分析p 方式,但是假如细细考虑,都是围绕着“境界”在进展阐释。但是确实,王国维先生虽然受到了西学的影响,但是在对于境界说的阐释里面,还是缺乏系统的充分的阐述,他往往是选取几个人或者几首词句,然后评述哪几个人或者哪几首词有“境界”,但是对于“境界”本体的建构和定义,还是缺乏的;不然,我们如今的文学批评界,对于“境界说”也不会有这么多的一家之言。当然,正是这些空白的存在,使得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有了“说不尽”的美丽,也未可知。王国维的“境界”很容易让人想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所用的术语“意境”。这两者之间肯定是既有联络又有关联的,我个人认为,“境界”的指涉可能会更加阔达一些。当然,这也仅仅是我的直觉。对于王先生的著名境界说,既有好感,又有神秘感,也有无奈感。另外,我认为王国维所说的“境界”和“真”、“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