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瑟密勒悲剧文论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831959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阿瑟密勒悲剧文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阿瑟密勒悲剧文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阿瑟密勒悲剧文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阿瑟密勒悲剧文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阿瑟密勒悲剧文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阿瑟密勒悲剧文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阿瑟密勒悲剧文论(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阿瑟密勒悲剧文论?1 密勒及其悲剧理论简介12 悲剧创作论22.1悲剧题材的演变22.2悲剧中的意识流和象征手法32.3悲剧的创作灵魂53 艺术理想论63.1悲剧观的成因63.2现实主义悲剧的进步性73.3悲剧的现实理想化84 悲剧的功能论84.1悲剧人物身上表达人类的共同命运84.2悲剧的社会作用95 结语10浅论阿瑟密勒悲剧文论摘 要:美国剧作家阿瑟密勒的悲剧理论打破了以往英雄人物占据舞台主角的传统,把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搬上舞台主角,让悲剧效劳于广阔平民百姓,既表现主人公自身的“悲剧性瑕疵,又提醒社会环境对主人公悲剧结局应负的责任,从而唤起观众的怜悯与恐惧,产生社会的启迪作用,在悲剧

2、人物身上表达人类的共同命运。关键词:阿瑟.密勒、悲剧的创作、意识流、灵魂、进步性、现实的理想化1 密勒及其悲剧理论简介阿瑟密勒Arthur Miller1915-2005是美国当代举足轻重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也是当代西方戏剧界名闻遐迩的悲剧作家。他出生在一个犹太裔美国家庭里,年轻时期亲眼目睹了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所造成的凄惨状况,这对他的思想和后来的戏剧创作有较大影响。他的作品针砭时弊、直言不讳,被誉为20世纪良心的代表。他一生创作了21部剧本以及长篇小说和评论多种,其中贯穿社会和人生的强烈、执着的探索精神。其中?推销员之死?是其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同样创作了其他许多重量级的戏剧作品,像1953

3、年挖苦麦卡锡主义的作品?坩锅?和1947年在百老汇取得最初成功的作品?我的诸子?。在他的时代,在战后美国的十年中,阿瑟密勒,和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一起,不仅统治了美国的舞台,使百老汇得到长足开展,同时也使他们的戏剧流行到整个世界。他被当时政府一些人视为怪物,视为危险分子,有共产主义倾向。丰富的人生经历让密勒形成关于戏剧表演、戏剧功用以及戏剧创作等一系列独特的戏剧理论。他主现代悲剧应当以普通人为主人公,既表现主人公自身存在的“悲剧性瑕疵,又提醒外界环境对主人公悲剧结局应负的责任,并通过上述两方面的描写,唤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从而产生启迪作用。【1郭继德等译.?阿瑟密勒论戏剧?.文化艺术,1

4、988,第3页】 阿瑟密勒的戏剧观,特别是他的悲剧观点跟传统的悲剧观念有一些不同之处:他大声疾呼,悲剧要写普通人,要让小人物,即下层阶级人物登上悲剧历史舞台。本文主要从阿瑟密勒的理论性文章入手,对他的悲剧作了一个概括。谈作品的容多了,压缩掉一半。适当介绍其论文、理论著作情况2悲剧创作论阿瑟密勒认为,悲剧要着重写人物跟周围环境的关系,跟社会现实的关系,正如他在一九八一年所说的:“戏剧应该表达整个社会的愿望,应当对人类的生活具有崇高至上的意义。【2郭继德等译.?阿瑟密勒论戏剧?.文化艺术,1988,第5页】他把戏剧看成是一项严肃的事业,本文.从创作的题材、主题和创作方法来分析阿瑟密勒的现实主义悲剧

5、观。各局部导语应当是概括性语言或一般性说明文字,有应当有引用2.1悲剧题材的演变注意:说的不应是作品,而是他在理论上对题材问题的解释。而且文不对题,标题是题材,容是主人公阿瑟密勒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悲剧应当转而以普通人为主人公,“努力探索普通人的心灵。在他看来,悲剧创作不应拘泥于古典悲剧的外表形式,不应以身居高位作为悲剧人物的先决条件。在之前,史诗是古希腊艺术的根底,悲剧是古希腊艺术的顶峰。亚里斯多德?诗学?中的艺术原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史诗和悲剧根底上的。在戏剧理论方面,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的?诗学?是西方现实主义戏剧的理论根底,两千多年以来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在?诗学?

6、第六章里对悲剧的定义是:“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局部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表达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冶。【3罗念生译.亚里斯多德,?诗学?.人民文学,1962,第56页】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论及悲剧人物时写道,“最完美的悲剧都取材于少数家族的故事。【4罗念生译.亚里斯多德,?诗学?.人民文学,1962,第40页】他所指的“少数家族,即是指皇室、贵族等具有所谓高贵血统的家族,以这种家族出身的人物为主人公是自古希腊以来的古典悲剧一向遵循的准则。古希腊悲剧的主人公都是神话和史诗中的英雄

7、,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地遭到不幸,演成悲剧,因此悲剧反映的是人和命运的冲突,命运论始终贯穿全剧。古希腊悲剧的主人公都是神话和史诗中的英雄,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地遭到不幸,演成悲剧,因此悲剧反映的是人和命运的冲突,命运论始终贯穿全剧。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悲剧主人公也是王公贵族,戏剧反映的是人和社会邪恶势力的冲突。密勒在题材、主人公和语言方面与戏剧界的鼻祖亚里斯多德的理论就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密勒的主人公是社会的下层人物,像?推销员之死?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公民,而且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小人物,戏剧反映的是梦想与现实的冲突。而在引起悲剧具有深刻影响的因素上,密勒又有所不同:古希腊悲剧取材于神话和史

8、诗,而且还总有一点“历史的依据。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如?哈姆雷特?、?尔王?、?裘力斯凯撒?等也都与“历史有关。这些帝王将相的悲剧显然与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影响深远。而密勒写的是普通的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梦想和现实的矛盾在美国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就决定了密勒的悲剧具有震撼社会的能力,也是他获得成功,是人催人泪下的原因。本局部中没有看到密勒关于以普通人为主人公的“理论2.2悲剧中的意识流和象征手法开头要有要点,即先提出核心观点。其他地方同“意识流方法,简单来讲,就是在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事件的开展时表现了复杂的层次,用许多层次的交织形成再现生活的一种方式【

9、5火昆.?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M.:大学,1981.第186页】意识流概念还有一个派生的问题,即意识活动中的时间感问题。阿瑟密勒认为在哪里认为的.怎么没有引用呢.其他地方同,运用意识流表现手法创作的文学作品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作品或带有回忆的性质或既有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和遐想,总的来说这些作品都打破了传统文学作品根本上按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者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开展构造,事件的表达不是按时间进展依次循序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情节。但这样的作品也不是毫无组织的一片混乱,自由联想也不是毫无依据或漫无边际,它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展的事件为中心,通

10、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散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反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构造。阿瑟密勒的著名著作?推销员之死?正是运用了这种比拟典型的构造。该剧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末,是美国现代社会的真实写照,与过去的时代相比其错综复杂的特点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基于传统经济环境建立起来的旧的思想意识被一种崭新的意识形态所代替,于是习惯于那个旧时代的生活,并依然遵守旧思想观念的一批人就与现代生活背道而驰,与之产生了深深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容决定形式,因此该剧就具备了采用这种意识流写作手法的根本条件。虽然整部剧描写的仅仅是一天两夜的事件,但以这个事件为中心穿插了主人公推销员威利洛曼

11、的回忆和梦想,可以说涵盖了这个悲剧人物整整一生的容。密勒运用回忆和梦想来展示意识流的表现手法的特征、人物的心理状态、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矛盾冲突。该表现手法的特征是,“它是剧作家可以将时间作为一个过去和现在流动性的一致性,而不是分割的、不相关的片段。这种描写手法可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他的所思所想了解人物的思想开展脉络。密勒在意识流表现手法特点还主要表达在梦想的场景的描写上,密勒将主人公描写得具有梦想的特征,主人公的脑海中经常会浮现出被梦想的形象。被梦想的对象往往是“成功梦的典型代表人物。主人公屡次梦想甚至与梦想对象进展对话,这一方面反映了主人公对实现“成功梦的期望与梦想;另一方面反映了他们

12、自身性格上的弱点:对自己当初自己没有实现的事情而懊悔莫及。事实上这正是他们失败的另一个直接因素:他们始终抱有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成功之人都是投机者,一味的强调投机取巧,轻视坚持不懈的努力。密勒认为这些梦想人物交替出现在主人公脑海之中,展示了主人公的心活动,衬托出他们心的矛盾冲突,同时也使该剧的意识流表现手法的运用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戏剧?推销员之死?威利的脑海中经常会浮现出本的形象和在梦想中经常出现波士顿旅馆中的那个女人“她的存在时刻提醒着主人公威利:你是一个骗子,你欺骗了你的妻子和儿子!她的存在如前所述昭示了威利矛盾的性格【6洪增流,玉红.评?推销员之死?中的表现主义J.外国文学, 1999

13、第6页】。一方面他要求儿子们珍惜友情,要做人老实,要培养运发动精神;而另一方面自己却违背了他所宣讲的优秀品质,与其完全背道而弛:“与一个陌生女人在旅馆中鬼混。这两个梦想人物交替出现在威利的脑海之中,展示了主人公的心活动,衬托出他心的矛盾冲突,同时也使该剧的意识流表现手法的运用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同时,在戏剧舞台效果上,也是十分有特色的。密勒在舞台音乐以及舞台设计和灯光的安排等都采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密勒采用象征时空界限的透明墙代之具体的舞台布景限制。事实上,阿瑟密勒创作的作品就很好地践行了他这个观点。他的?推销员之死?一剧,人物可以在透明墙中来回穿梭再加上灯光的衬托,既展现了现实与回忆和梦想的

14、不同场景,又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舞台设施卧室、阁楼与厨房之间的墙壁都是假设性的,观众可以同时看到三个不同空间里的活动。整个场景全部是透明的,或者有些地方是局部透明。屋顶的外形只见轮廓,在屋顶的下边和上边都可以看到公寓房子。屋前是台口,这块舞台前区不仅是威利一切梦想场面和城里情景的演出场所,而且也作为屋子的后院。当剧情发生在目前现实中的时候,演员必须遵守想象中的墙壁界限,只能由左侧的门走进屋子。但当剧情进入过去(回忆)的时候,这些界限被打破了,剧中人物出入房间可以任意跨过一堵墙走上前台。可见,阿瑟密勒不仅在情节上,其舞台设计的变化同样采取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从而使人物心意识的自由流动得到

15、了很好的展现。一般说来,我们是不把象征概念跟现实主义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在我们的脑海里,象征件动作和象征性语言是出现在更宫有诗意的形式之中的。然而,现实主义形式跟其他戏剧形式一样具有这种功能,它最终也要通过有象征意义的暗示性动作提醒出一种意义。它跟富有诗意的戏剧形式的区别是创造象征的方法翻然不同。即使在被老板辞退时,他还愤怒地谴责老板:“你不能吃了橘子扔掉皮人可不是水果。【7Arthur Miller. Death of a Salesman M. New York: Penguin, 1976. 第82页】橘子和橘子皮的隐喻提醒了美国社会的劳资关系的实质,很显然密勒并没有把威利的悲惨结局看成是

16、威利个人的命运。这一隐喻与?尔王?中“剥空了的豌豆荚(第一幕第四场)【8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第九卷)?M.朱生豪译.:人民文学,1991. 第175页】何其相似。橘子皮和剥空了的豌豆荚都是丧失了在使用价值的东西,象征着威利和尔王都落得被人抛弃的悲剧。以上这局部几乎全是作品分析,脱题了2.3悲剧的创作灵魂应当以*个观点做标题,阿瑟密勒认为哪里.,以家庭主题为轴心,批判了现代西方日益堕落的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提醒了美国商业社会中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人与人之间冰冷的关系,具有传统批判现实主义的遗风,同时它还深刻表现了西方现代社会人们的危机感、灾难感和自我迷失,流露出对现代都市急剧膨胀的物质世界的厌恶之情和返归自然的愿望,兼备现代主义的思想牲,形成了多重主题交织变奏的文学景观。为了奏鸣这些多重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