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21春《中国传播法规》离线作业一辅导答案52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826284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开大学21春《中国传播法规》离线作业一辅导答案52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南开大学21春《中国传播法规》离线作业一辅导答案52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南开大学21春《中国传播法规》离线作业一辅导答案52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南开大学21春《中国传播法规》离线作业一辅导答案52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南开大学21春《中国传播法规》离线作业一辅导答案52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开大学21春《中国传播法规》离线作业一辅导答案5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开大学21春《中国传播法规》离线作业一辅导答案52(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开大学21春中国传播法规离线作业一辅导答案1. 简述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的历史与现状。简述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的历史与现状。美国报纸的新闻,除一部分是由本报记者采写外,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由通讯社和特稿社提供。美国目前约有400家通讯社和特稿社向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提供新闻。其中最大、最有名的即美联社及合众国际社。 (1)美联社 历史沿革 a港口新闻联合社(18481856) 1848年,时值墨西哥战争,为了及时、经济地进行战地报道,太阳报、先驱报等纽约六家大报组成了一个联合采访部。战争结束后,六家报纸在联合采访部的基础上合股组建了“港口新闻联合社”。1851年,刚成立的纽约时报

2、加入。 b纽约新闻联合社(18561882) 1856年,港口新闻联合社改组为纽约新闻联合社,发展迅速,业务扩展到国内其他地方报社,参加成员不断增多。对外则同哈瓦斯、路透、沃尔夫三大通讯社建立联系,交换新闻。1882年,有些成员退出该社组建合众社,总部机构四分五裂,无法正常开展业务。 c美国联合通讯社(1892至今) 1892年,位于芝加哥的西部联合新闻社宣布成立独立的公司,取名为美国联合通讯社(Associated Press),推举梅尔维尔斯通为总经理。至1895年,成员和订户已达700家,东部地区和纽约的报纸陆续加入。1900年,美联社再行改组,将总部迁到纽约,并与欧洲各大通讯社订立合同

3、,交换电讯,自此基础日益巩固。1902年,美联社开始在欧洲设立若干分社。1920年,若干中南美洲报纸加入美联社。但是,由于与欧洲通讯社有合同规定,美联社的海外发展受到限制。1934年,美联社宣布将一切合同限制废除,开始向其他国家报纸提供服务。 现状 a现在的美联社是由各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的合作型企业,社务由董事会主持,任命社长兼总经理领导日常工作,经费由社员以股款形式分担。该社编辑部门分设:总编室、国际部、对外部,经济新闻部、体育新闻部、图片新闻部、特稿部、广播新闻部和电视部(APTV)。 b美联社总部在纽约,国内有6个总分社、143个分社和记者站,拥有国内90%以上的报纸订户,国外有3个总分社

4、(伦敦、东京、布宜诺斯艾利斯),90多个分社。 c1994年,美联社增设电视新闻分社和广告传输网。还同道琼斯公司合作,创办美联一道琼斯新闻社,向国外新闻单位和订户提供财经消息。1998年,美联社购买了世界电视新闻社,与美联电视新闻社合并成立美联社电视新闻社。 (2)合众国际社 合众国际社的由来 a合众社 1907年,美国的合众社成立,创办人是美国斯克里普斯报团的业主爱德华斯克里普斯。由于该社不是三社四边协定的成员,故而在对外活动方面不受任何束缚。1925年,合众社先于美联社两年播发新闻照片,十年后又成为向电台提供新闻的第一大通讯社。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合众社已在52个国家各地区拥有报纸、电台

5、订户达1750家。 b国际新闻社 1909年,赫斯特建立了国际新闻社。其创办的最初目的是向赫斯特报团麾下的报纸提供国内和国际新闻,使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美联礼和合众社的制约。国际社亦非三社四边协定的成员,其新闻稿既可在国内,也可在国外出售给那些得不到或不愿定购美联社电讯的人。至1940年,国际社的国内外订户已达900家。 c1958年,国际新闻社与合众社合并为合众国际社。 现状 a合众国际社是一家商业性公司,总部设在纽约。该社编辑部门的设置以及各部职能和美联社基本相同。图片新闻部的创设早于其他通讯社,图书资料窒收藏有一千多万张底片为用户服务。1987年又率先建成全数字彩色新闻图片网。口语新闻部

6、从任何事件发生地向全球一千多家电台、电视台提供实况和口语报道。 b合众国际社还经营多种业务。它通过美国遥控计算公司兴办数据库,向机关、企业、图书馆等提供新闻性数据;同商品新闻社联合组成合众一商品新闻社,向世界各地提供经济新闻;在伦敦建立国际体育新闻社;在加拿大建立分支的加拿大合众社。 2. 如何理解“舆论是我们的社会皮肤”这个观点?如何理解“舆论是我们的社会皮肤”这个观点?“舆论是我们的社会皮肤”是德国女社会学家诺依曼提出的一种观点。诺依曼认为舆论在双重意义上是“我们的社会皮肤”: (1)它是个人感知社会“意见气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皮肤”; (2)它在维持社会整合方面也起着重

7、要作用,就像作为“容器”的皮肤一样,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而引起社会解体。 这种观点强调的是舆论的礼会控制功能。 3. 突发事件的报道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突发事件的报道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从报道的指导思想来说,不同性质的突发事件,报道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一般而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记者重视。 (1)关于急报、缓报、不公开报的问题。对重大突发事件,应从政治、大局着眼,分别情况,采取急报、缓报、不公开报的方针。 急报:大多数突发事件,包括重大突发事件,都是可以公开报道的,而且要急报,尽快把信息传递出去,让人民知道,让党知道,让政府知道,以便采取对策。急报往往成为新闻竞争的焦点。 缓报:有些重大突发事件,情况

8、一时不明,从政治上考虑,缓一点报,也是需要的。缓报不等于不报,而是弄清楚情况后再报。 不公开报:在当今科学发达的信息时代,不公开报的突发事件只是极少数。凡是不宜公开报的,应写成内参,向党或政府反映。 (2)关于如实报道的问题。无论是公开报道,还是写成内参,都要采取如实报道的方针。特别是面对一些灾害新闻的时候,要警惕两种人,一种人“报喜不报忧”,有意缩小灾情,实际是想掩盖或减轻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另一种人夸大灾情,企图多捞救济。 (3)关于从积极着眼报道的问题。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如大地震、大洪水等,破坏性是很大的。报道这些自然灾害,一方面要报道人民生命财产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遭受

9、损失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要报道党和政府怎样领导人民抗灾救灾、重建家园的情况。 (4)关于连续报道的问题。不少重大突发事件并非今天发生,明天就宣告结束,而是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对报道重大突发事件,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行连续报道,善始善终,防止有头无尾,虎头蛇尾。 (5)关于“后来居上”的问题。对重大突发事件要快速反应,快速报道。争取不到第一,那就要有“后来居上”的思想,加强报道的深度。 4. 简述信源可信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说明:该格式真题为新闻学或传播学考研真简述信源可信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说明:该

10、格式真题为新闻学或传播学考研真题)正确答案:对信源的可信性与说服效果的关系进行实证考察的是霍夫兰他提出了“可信性效果”的概念:一般来说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可信性效果”的概念说明对传播者来说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受众的信任是改进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rn 但是由可信性带来的说服效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霍夫兰等人在上述两次实验中都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会出现衰退而低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则有上升的趋势。这说明一个重要道理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但从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对信源的可信性与说服效果的关系进

11、行实证考察的是霍夫兰,他提出了“可信性效果”的概念:一般来说,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可信性效果”的概念说明,对传播者来说,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受众的信任是改进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但是,由可信性带来的说服效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霍夫兰等人在上述两次实验中都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会出现衰退,而低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则有上升的趋势。这说明一个重要道理,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但从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5. 主持建立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的无线电专家是( )。A、齐越B、邹韬奋C、刘瀚D、范长

12、江主持建立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的无线电专家是( )。A、齐越B、邹韬奋C、刘瀚D、范长江本题答案:C6. “有关王挪用巨额公款的调查、举证和处理的材料”不是按照( )特征组卷的。A.作者B.问题C.时间D.“有关王挪用巨额公款的调查、举证和处理的材料”不是按照( )特征组卷的。A.作者B.问题C.时间D.文种E.通讯者本题答案:A, C, D, E7. 录音访问有哪些采制要求?录音访问有哪些采制要求?(1)选好采访对象。在录音访问中,采访对象的选择是能否成功的关键。选择采访对象要注意把握以下标准: 显著性。录音访问的采访对象应是有影响的先进人物或新闻人物。 权威性。录音访问的采访对象应是对采访的

13、问题或事件最了解的人,他们不仅能够把问题谈清楚,还能谈得深刻,谈得有说服力。 代表性。录音访问的采访对象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代表一部分人或一方面的意见。如果在一篇报道里需要几个人的谈话,就要选择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身份的代表。 录音访问的采访对象还要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记者要善于提问。在录音访问中,记者的提问是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报道始终、起引导作用的因素。记者在录音访问的提问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提听众感兴趣的问题。记者在提问时,要想听众之所想,把自己当做听众的代表,说出听众的要求和愿望。 要提有特点的问题。记者要围绕采访对象的特点提问,问题要有新意。 要提具体的

14、问题。记者问得具体,采访对象才能回答得具体生动,报道才能深入。 提问要不断深入。在访问中,记者的提问不能总停留在一个层次上,要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使报道的主体不断深化。 (3)要尊重采访对象。在访问中,记者和采访对象是平等的关系,记者的提问要亲切随和、平易近人,而不能盛气凌人。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尊重通过语气、称谓、提问的方式等表现出来。记者对采访对象以诚相待,才能赢得采访对象的信任和尊重,营造出亲切活跃的谈话氛围,获得理想的采访效果。 (4)以采访对象为主。在录音访问中,报道的主体是采访对象的谈话,记者要善于引导和调动采访对象,帮助其唱好主角,不能喧宾夺主。采访对象谈话的质量可从这样几个方面加以

15、衡量: 是否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录音访问中的人物谈话应紧紧围绕报道的主题,不应泛泛而谈,面面俱到。一般一段话表达一个意思,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 是否有鲜明的个性。采访对象的谈话个性越鲜明,特点越突出越好。采访对象应当讲真话,讲自己的话,而不要人云亦云,讲套话和空话。 是否生动自然。好的人物谈话语气自然,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反之,刻板生硬、矫揉造作的谈话只能让听众生厌。 8. 简述美国广告管理的重点内容。简述美国广告管理的重点内容。美国政府管理广告的重点。 (1)欺骗性价格广告:为招徕顾客在广告中做出虚假的产品价格承诺。 (2)不实或虚假质量声称:广告主在宣传产品时,常常会做出质量方面的承诺。这些承诺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否则就会成为谎言或产生欺骗,超越法律所允许的限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