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文化的底蕴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824168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筝文化的底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风筝文化的底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风筝文化的底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风筝文化的底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筝文化的底蕴(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筝文化的底蕴 风筝,作为一项古老的民间体育活动,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一直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风筝文化逐步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与中国的风俗、节日、文化融合使风筝的内容更加丰富,最终形成具有浓郁东方文化色彩的中国风筝文化。关于风筝的起源,大体有三种传说,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但就风筝起源于中国的结论,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直公认的。风筝的制作步骤可简单分为三大步:扎、糊、绘。扎:一、选材:中国风筝的骨架制作以各种竹材为主,辅以苇子,高粱杆等。现代开始用木材、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或轻金属。二、劈竹、削竹(省略)三、弯竹:竹材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在一定的温

2、度下它的结构变软,很容易弯曲,在弯曲状态下冷却便可定型。利用竹材的这个特性,便可制作出各种弯曲复杂的零件来。中国风筝的玲珑精巧也和使用这种可以任意弯曲的竹材有关。1热源:可使用各种热源加工竹材,传统中国风筝制作中使用蜡烛和煤油灯。后者可调节火焰的大小又有玻璃罩集热,所以更好使用。弯大竹要用酒精或汽油喷灯加热。现在弯较小的竹条使用焊接用的电烙铁,效果很好。因为它没有明火只辐射热,同时竹条可以靠在它上面弯曲,比在火焰上悬空弯曲要容易得多。 2弯曲方法:(1)预热:在热源上把竹条均匀地加热到一定的温度。预热不能过急,要设法使竹条的内部也被加热,而外部不能烧焦,这就要不停地转动竹条,并来回移动,使其各

3、部逐步加温。这过程视竹条的粗细而定,一般细条时间短,粗条就长一些。(2)弯曲:预热到一定温度后,竹条变软,便可弯曲。但弯曲要适度,过急则会弯断,使零件报废,过慢竹条冷却则弯不到家。因此要掌握好时机,稳准地弯曲,最好一次成功。在电烙铁上弯曲时可一段段地进行,最后弯成一个较大的弧形,小弧形则一弯而成。竹皮向外弯曲容易,竹皮向内弯曲困难。(3)定型:弯曲后可把竹条放入冷水,使其冷却定型。定型后可能有少许回弹,因此在弯曲时,可比图纸需要的弯度更大一点,回弹后正好合适。四、连接:把各个竹条零件连接在一起,组成风筝的整体骨架。连接的方法(很多,其中在传统中国风筝制作中使用最多的是绑扎,其实除“扎”之外,还

4、有扣楔、活头、插接等。1绑扎:绑扎的材料有线、麻皮、纸和纺织品的条。传统的中国风筝精细的用线。成批生产的用麻皮和纸边或绢条(糊风筝裁下来的边条)绑扎。现代的大中型中国风筝在接口涂胶后,用带胶的无纺布条绑扎,强度很大。风筝骨架上竹条的接头很多,各种各样都有,归纳起来不外乎垂直、平行和倾斜三种连接方式。(1)垂直连接:可分为:交叉接、卡接和搭接三种。交叉接简单,但强度不大,而且骨架不平。交叉接一般用十字绑线法。卡接时要有一根条劈开,卡在另一恨条上,强度不如搭接,但比交叉连接骨架平些。搭接时要有一根条弯曲90度,但强度大,骨架平,可用平行绑线法。(2)平行连接:分斜口接和搭口接两种。两根相接竹条互切

5、斜口,对在一起再绑扎叫斜口接。这样既平整又美观,但斜口的长度要在竹条厚度的6倍以上,才有足够的强度。搭口接既简单,强度又大,但两条有一个面不在同一直线上。(3)倾斜连接:倾斜连接与垂直连接类似。只是角度不同,因此乃可用交叉、搭接和卡接三法。2扣楔:这是天津风筝所常用的一种传统连接方法。这是一种在纵向骨架上的打孔,而横向骨架穿孔联接的方法。这和连接用在制作旋转体的风筝部件很有效,如鸟、虫的肚子、花篮、灯笼等。3活头:为了折叠的部分,要作成活动的接头,叫做“活头”。在中国风筝里最常用的是套锁活头。它的构造是两条搭接,中间以一横轴相连,两端各有一金属环套。环套松开,两条可折;环套套紧两条的接头两端,

6、则两根竹条便成一根张开的竹条一样。4插接:风筝上有一些可拆装的零件,需要插接。最常用的传统方法是套管插接,小型风筝用苇管,中型风筝用竹管,大型风筝要用专门制作的套管连接。制作插管时要考虑到插紧后的摩擦力和抗弯曲力,所以插管必须有一定的长度,不能太短。糊:糊之前1取形:风筝上平面部分取形容易,只要把蒙面材料铺在风筝图纸上绘下外形来就完了。但在风筝上有很多曲面,如沙燕的翅膀,就是一个复杂曲面,取形时必须先用一张纸放在沙燕翅膀的骨架上比好,并沿边缘剪下来,然后再按纸样绘在蒙面材料上。2留边:下料时必须略大于纸样的边缘,而且要比糊蒙面时所用的卷边稍大一些。3纹理:不论是纸还是纺织品,大都有自己的纹理方

7、向,下料时一定要考虑纹理,务必使风筝左右的纹理对称,而且尽量避免使用倾斜的纹理。糊过程中:1涂胶:糊纸前,往往先把胶涂在骨架上。糊纸、绢时,目前最好的胶是乳胶(聚醋酸乙烯乳液),而胶的浓度要看所糊材料而定,原则上讲,所糊的材料越薄,不要很大强度的,可用稀一点的胶水。所糊材料强度大,要求胶合强度也大的,胶水要浓一些。涂胶最好用毛笔轻轻涂在骨架上,胶要均匀。要注意一些骨架的角落里不要积留很多胶水,这会使蒙面不平整。2蒙面:往涂好胶的骨架上蒙面要准确地放在骨架上,尽量少移动。否则会把胶擦掉。蒙面在骨架上要平整,各处的松紧程度要相向,绝不能有的地方紧,有的地方松,这会引起风筝的扭曲变形,严重影响飞行。

8、蒙面的骨架上定位后,要用手轻压四周,使蒙面与骨架贴牢,但不忙卷边。因为在胶未干前卷边会造成四周拉紧不均的现象。4.边缘处理:在把蒙面粘在骨架上以后,边缘的处理是糊风筝这道工序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1切边:当风筝不大,而蒙面与风筝骨架的胶合强度很大时,可直接用刀子把剩余的边缘切掉,叫“切边”。2卷边:当需要增大强度,则把多余的边缘剪下一部分,留一部分涂胶后卷过来,叫“卷边”3缝边:当需要更大的强度时,卷边后还要把多余的部分缝上,叫“缝边”。4粘边:当用塑料薄膜蒙面时,它与骨架的粘合强度往往不够用,而又不宜缝合时,就要用把多余的边缘卷过来再粘合的方法,叫“粘边”。5

9、.校正:在蒙面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检查风筝骨架的正确位置,发现有扭曲,不对称等情况要随时校正,否则等整个风筝糊完以后再发现问题就不易校正了。绘:1.描线:准备好有底色或无底色的蒙面材料以后,就可以开始绘画了。画前先要在白纸上用墨线绘好11 的“大样”,各细部花纹都要绘出,只是不用上色。把准备好的蒙面材料铺在“大样”上,用毛笔勾出全部线条来,根据图案的要求,有黑边的全用墨线勾出,大黑面用墨染好,个别图案是白边或色边的用白粉或颜色勾出。对于描线的要求是:准确,均匀,流畅,对称。2.染色:指着色。对于没有矾过的“生纸”、“生绢”在勾画的图案上着色之前,先要在着色部分用笔上一遍胶矾水,待干后再上色。凡较大

10、面积地着色,尽量多选用透明水色,小面积着色可用不透明的颜色。如在特殊情况下,要大面积地着不透明颜色时,一定不可上得太浓,太厚,否则会引起蒙面的局部僵硬或局部抽缩,使整个蒙面无法使用。3.修饰:指染完色以后的修饰和勾勒方法与绘画同,这里就不详述了。最后要提及的是“糊”与“绘”的先后问题。绘制中国风筝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方法:1先糊后绘: 这是民间艺人的传统做法之一。他们先用白纸糊在风筝骨架上,然后用调过胶的锅烟,直接往风筝上绘画黑色的部分。图谱都是在他们头脑里想好的,不用事先打底稿。待黑色干后,再用色笔在适当的地方涂色。最后适当地修饰一下,风筝便绘好了。这种绘制像绘制民间粗瓷上的花纹一样,要有熟练的

11、技巧。绘制出来的纹样滞洒奔放,是中国民间风筝的精品,可惜现在流传下来的已经不多了。2先印再糊,最后填色:为了便于大批生产,中国风筝艺人把风筝的绘制方法与民间木板年画的制作相结合,形成了这种先用木板印出黑色条纹,再糊在风筝骨架上,最后用人工填色或勾出几条最见笔锋的线条的方法。这种方法广泛地用于大批生产的民间风筝上。如天津杨柳青、山东柏家埠的风筝都是这样绘制的。3先绘后糊: 这是单件生产,制作精细的风筝可用的方法。近年来,中国的风筝爱好者和国内生产风筝的厂家,大都使用这种方法绘制风筝。绘制的步骤如下: (1)准备好风筝蒙面的展开图,并把设计好的纹祥用墨线画在上面。 (2)裁好蒙面纸(或绢等),放在

12、展开图上,用铅笔把纹样勾描下来 (3)根据纹样和颜色,分先后在蒙面纸上涂色,勾线和精绘。颜色干后,用熨斗熨平。 (4)把蒙面纸仔细地蒙在风筝骨架上。这里要特别注意接口部分的纹样,要拼准、对齐。(5)最后修饰。 具体制作各类风筝,一定要注意以下四点:一对称不论扎制哪种风筝,均要求两侧必须对称。所谓对称,即风筝的两侧在形状、重量及软硬度均应一致。否则,风筝不能起飞或飞起来也会栽头。二体轻实践证明,同样的风筝体轻者二级风即可放飞,反之则不能。其次,蒙面尽量用轻而细密的面料。彩绘用轻而透明的颜料,如品色、国画色,水彩,尽量少用粗重的广告色。风道除了上述两点,重点的是风筝的两侧要有风道。所谓风道在风筝的

13、两侧,各有一凹陷呈槽状结构,此结构可将吹向风筝的风,分流两侧灌出,如此形成左右两条风柱。如果风柱相等,他能夹制风筝不得左右摆动。对风筝起稳定作用。提线或脚线风筝不爬高或扎头,调节提线即可解决,风拴提线的重要,风筝种类多种多样,提线有的只拴一根,多则拴十根,甚至一百根,一般常见2-3根,不论提线多少,总的拴法是,上提线要短于下提线,与其风筝面间的夹角一般为85到120度。其目的是使风筝有迎角,易起飞。制作一只绚丽多彩、新颖别致的风筝也是一种创造。当人们眺望自己的作品摇曳万里晴空时,专注、欣慰、恬静,这种精神状态强化了高级神经活动的调节功能,促进了机体组织、脏器生理功能的调整和健全。双目凝视于蓝天白云之上的飞鸢,荣辱皆忘,杂念俱无,与保健气功的作用异曲同工。其效应符合传统医学的修身养性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的断代,已经360多年。由于我们在很长时间内不能以开阔的胸怀理解资本主义,对于资本主义文明一直保持一种强烈的警惕性,不能积极地学习西方文化那些先进成果,结果反过来损害了我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由小见大,风筝的复兴将带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将传统文化继承,吸收,创新才能将我国传统文化推陈出新。更符合现代社会的环境,与社会发展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