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联欢会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7819247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节联欢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端午节联欢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端午节联欢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端午节联欢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端午节联欢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端午节联欢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节联欢会(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庆母华诞六十载 共话社区端午情节目:1感恩的心手语演唱 全体人员参加 2知识问答 3小白杨蔡勇刚 4居民代表节目 5知识问答6 端午节的故事7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全体人员参加今天我们大家在一起提前欢度端午佳节,今年又恰逢祖国母亲六十岁的生日,我们很高兴能与大家相聚在一起庆祝这两个节日。今天我们联欢会的主题是“庆母华诞六十载共话社区端午情”,希望大家尽情畅谈,尽情欢乐。一、首先,我们要感谢各位三年来对我们居委会工作的支持,三年来居委会取得的一个个成绩都离不开大家的积极参与,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的进行,为了表达我们真心的感谢,我们居委会成员为大家献上一首歌曲感恩的心。二、第二个

2、环节,我们进行有奖问答话端午。我们准备了一些小奖品,希望大家积极踊跃的参加。知识问答题目:1、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周年纪念日。 答案:60周年2、每年的5月29日是什么日子?答案:计生协会成立日:3、端午节的“端”是什么意思?答案:开端、初的意思4、端午节这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有什么?(至少说出三项)答案: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佩戴香袋5、一公斤铁和一公斤棉花哪一个轻?答案:一样重三、没有抢到题目的不要着急,我们在后边还有许多题目留给大家,请大家先欣赏节目,耐心等待。“一颗小白杨,长在哨所旁,他们保卫着边防,保卫着祖国,”请听男生独唱:小白杨演

3、唱者:蔡勇刚四、听完优美的歌声,下面有请居民代表出个节目。五、欣赏完居民这么棒的节目,我们继续进行有奖问答话端午。有奖问答题目:6、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请你说出至少两个答案: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 、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等等。7、今年的中国的助残日是哪一天?是第几届?答案:第十九届,今年是5月17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作曲是谁? 答案:聂耳 9、端午节是我国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答案:汉族10、一般金婚是纪念结婚多少周年?钻石婚是多少周年?

4、答案:50周年、60周年11、发烧时不宜喝什么饮料 ?答案:各种水果汁 糖水 盐水 浓茶水 都不宜喝,特别是浓茶! 解答:许多人都有饮茶的嗜好。有的人在生病发烧时更是大量喝浓茶,以为这样可以促进发汗,降低体温。其实这样做是不适宜的。 现在我们知道,茶叶所含的化学成分有400多种,其中主要是茶碱和鞣酸。茶碱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可使大脑保持兴奋状态,还会使脉搏增快,血压升高。发烧时,机体处于邪正相争的兴奋状态,脉搏较快,饮茶会再次刺激心肌,等于病马加鞭,增加消耗,使本来就高于正常的体温进一步升高,甚至诱发其他疾病和降低退热药药 效。这种反应尤以喝浓茶影响更大,对发烧病人极为不利。12、关于端午节

5、的来历有几种说法?(至少说出两个)答案:屈原说、伍子胥说、孝女曹娥说、女诗人秋瑾说、恶日说。六、下面由社区干部胡景芳来给咱们讲讲关于端午节的故事。(进行较详细的讲解)七、“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我们四区是一个大家庭,我们相聚在一起是缘分,让我们珍惜相聚的时光,团结在一起为金四区美好的未来、构建和谐社区贡献我们的力量。下面请大家和我们一起合唱这首歌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祝大家端午节快乐!联欢会到此结束。金四区居委会2009年5月25日端午节简介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

6、称为端五。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由来】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屈原1、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

7、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

8、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3、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

9、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4、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

10、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

11、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纪念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策划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别称】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

12、、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 、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等等。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解棕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

13、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端午节食俗】粽子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

14、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从风土记中记载的作法看来,当时的粽子是以黍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余馅料。但在讲究饮食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之下,今天能看到的粽子,不论是造型还是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干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

15、以后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的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 汉族端午节食品,流行于甘肃、宁夏一带。把发面做成扇子状,有数层,每层间撒有熟胡麻粉,表面捏有各式花纹,蒸制而成,并涂上五彩。亦作为馈赠的礼品。 流行于甘闽南的粽子分硷粽、肉粽和豆粽。硷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硷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软、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乾等。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於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扑鼻,也有人沾上白糖来吃。 【端午节习俗】端午节的佩饰 香袋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